摘 要:隨著近年來深基坑的增多,地下水的治理成了深基坑施工中的一個難點,根據10年來對深基坑的施工,做了一個降水方法的匯總,為深基坑中地下水的治理提供參考。
關健詞:地下水;深基坑;降水
隨著高層建筑的飛速發展,深基坑也隨之增多,深基坑施工難度也隨之相應的增加(地下水水位較高的地區突顯),深基坑地下水的治理成了一個大的施工難題,對基坑的施工進度、造價、安全,質量、對基坑周邊的建(構)筑物、管線等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1 地下水的分類及簡述
地下水按存在形態分為液態水、氣態水、固態水。
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可分為包氣帶水、潛水和承壓水。
包氣帶水:是指位于地表以下、重力水(潛水和承壓水均指重力水)面以上的地下水,大多為薄膜水或吸著水,而重力水較少;主要分布于土壤水、上層滯水、沼澤水、沙漠及濱海沙丘中的水及基巖風化殼(粘土裂隙)等中存在的水,無壓,受當地氣候影響很大,一般為暫時性水,水量不大,但隨季節變化很大,易受污染,主要為滲入成因,局部為凝結成因。包氣帶水對農業有很大意義,對工程建筑有一定影響。
潛水:是指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煞譃榭紫稘撍⒘严稘撍?、巖溶潛水,分布于松散層、基巖裂隙破碎帶、碳酸巖溶蝕區、凍結層上或層間、含氣溫熱水等,無壓或局部低壓,受當地氣候影響而敏感變化,較易受污染,主要為滲入成因,局部可能是凝結成因。
承壓水:充滿兩個隔水層之間的含水層中的地下水,分布于松散層、基巖構造盆地、向斜、單斜、斷裂、巖溶層或構造盆地巖溶,凍層下部,深斷裂或侵入體接觸帶,具承壓性,受當地氣象因素的影響不顯著,水位升降決定于水壓傳遞,不易受污染,成因為滲入和構造成因。
2 地下水對深基坑及周邊建(構)筑物的危害
主要表現如下幾個方面:①流砂(管涌冒砂),多發生在動水壓力的作用下小顆粒的非粘性土地層中;②邊坡失穩或局部塌方;③降低支護結構的整體穩定性;④降低土層的握裹力,使土釘和錨桿等的拉拔力降低;⑤承壓水造成的基坑的突涌;⑥造成施工工期和費用的增加;⑦降水不當引起基坑周邊建(構)筑物、管線、道路等的破壞。另處降雨、地下管道漏水等都會給地下水進行補給,對基坑安全產生影響。
因此在基坑施工前,對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結合當地的施工經驗,因地制宜,采取比較成熟的施工工藝,合理的治水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3 深基坑降水的方法
3.1 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主要采用的排水方法有:
(1)明排:基坑開挖后,在基坑底部四周挖排水溝,在排水溝內隔一定距離挖集水井,地下水滲出流入排水溝,再從排水溝匯入集水井,把水泵放入集水井內,用水泵將水抽出坑外的指定排水點,達到疏干基坑內地下水的目的,該方法適用于地下水水量小,含水層較薄,降水深度小,基坑四周土質好的情況,當基坑側壁存在分層滲水時,可按高度設置導水管、磚砌溝等措施。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在排水溝內放入石子,做成盲溝,防止排水溝被淤堵。
(2)井點降水:井點降水包括真空點井降水、噴射點井降水、電滲點井降水、引滲井降水、管井降水、大口井降水、輻射井降水等。
①真空點井:井點沿基坑周圍布置成線狀、封閉狀,井點管的上部與總管相連通,真空泵與總管相連,利用真空泵將地下水抽出坑外,達到降低地下水的目的,此方法受真空泵的影響,單級的降水深度小于6.0m,當地下水的降深較大時,則需要多級井點降水,多級井點降水需要較大的場地條件
②噴射井點:該方法與真空井點相近,不同的是利用高速(水流或氣流)在噴嘴處形成真空,在井管內形成近可能大的真空度,抽取地下水。
③電滲點井:原理是將電極棒打入地下,通電后帶正電荷的孔隙水則向陰極方向集中產生電滲現象。在電滲與真空的雙重作用下,強制水在井點管附近積集,由井點管排出,使井點管連續抽水,達到地下水位降低的目的。而電極間的土層,則形成近似的電帷幕,阻止地下水流入坑內。
④引滲井降水:適用于下層水位低于上層水位,上層含水層的重力水通過鉆孔引導滲入到下層含水層,達到降低地下水的目的,此方法必須保證混合水位滿足降水要求才可以采用。
⑤管井降水:利用成井設備在基坑外側,延基坑四周成井,在井孔內下入井管,把真空泵或潛水泵、深水泵放入井內向地面指定排水點抽水,達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此方法在施工現場應用的較多,技術比較成熟,得到廣泛應用。
⑥大口井:井徑宜為0.8~4.0m,井壁采用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石砌或磚砌而成,井壁和井底同時進水,然后用抽水設備抽出井外。
⑦輻射井降水,原理是在需要降水的部位埋入輻射管,輻射管與集水井相連,地下水通過輻射管流入集水井,用抽水設備將水抽出,達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在現實中采用大口井與輻射井相結合的工藝,大口井充當了輻射井降水中集水井的作用。
3.2 采用降水與止水(截水,堵水)相結合的方法
隨著近年來,深基坑的增多,地下水位較淺的地區,需要降低地下水位,才能進行深基坑的施工,由于長時間的抽取地下水位,引起地面沉降,導致基坑周圍建(構)筑物的下沉或開裂,地下管線等的破壞,為了防止長期抽取地下水對基坑周邊建(構)筑物和地下管線等的影響,在基坑的周邊設置一道止水(截水,堵水)帷幕,把基坑內的地下水與基坑外的地下水分隔開,主要的止水(截水,堵水)方法有地下連續墻,水泥土攪拌樁及高壓旋噴樁等。同時基坑內進行抽水,止水(截水,堵水)帷幕外側打回灌井,把抽取的地下水通過回灌井進行補給,可以有效防止長期抽取地下水對基坑周邊建(構)筑物和地下管線等的影響
4 結語
綜上所述,降低地下水有多種方法,應因地制宜,多種方案進行比選,借鑒當地比較成熟的經驗,選擇一種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方案,保證深基坑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陳旭坤.淺談深基坑降水及防護施工方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1):97.
(作者單位:中冶沈勘秦皇島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