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各行各業幾乎都離不開計算機。與此同時,計算機的軟件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軟件的功能更是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從當前來看,各行各業在使用軟件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完善的制度以及軟件的保護技術也不算成熟,在軟件的專利權以及著作權方面有一定的糾紛。那么如何合理使用計算機軟件呢?本文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合理使用;保護措施
0 引言
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中應用廣泛,現在人們的生活普遍都圍繞著計算機。計算機行業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從當前來看,計算機軟件保護技術措施還不夠成熟,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問題,反向工程普遍存在,這無疑將影響到正常計算機軟件的使用。因此合理使用計算機軟件已經成為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1 計算機軟件
1.1 計算機軟件概述
計算機系統由計算機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組成。自從計算機問世以來,計算機軟件與硬件的發展便相輔相成。計算機的硬件系統和其他一些外部設備可以有專利法來保護,而計算機軟件具有一些特殊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沒有受到保護。大家普遍都知道,硬件是基礎,而軟件是靈魂。隨著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軟件也越來越產業化。一些計算機軟件逐漸符合發明創造可專利性的條件。對計算機軟件實行專利保護是可行的,但由于計算機軟件的獨特性,在目前來看,實行專利上的保護還是有困難的。也因此,對軟件的專利保護的探究才更具有意義。
1.2 計算機軟件的特點
(1)軟件是一種邏輯實體。軟件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因而具有抽象性。
(2)軟件的生產方式不同。在計算機軟件的開發過程中并不會看到明顯的制造過程。也不像硬件那樣,一旦研制成功就可以批量生產。軟件是通過軟件工程師的智力勞動所得,把知識和技術轉化形成信息的一種產品。軟件的研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正是因為如此,必須保護好軟件產品的著作權。
(3)軟件的開發和運行會受到計算機系統的限制。軟件是在硬件的基礎上運行起來的,不同程度的依賴硬件,因此在軟件的研發過程中更應該注重軟件的平臺性。
(4)軟件的投入和運行還涉及許多社會因素。軟件的實際需求來源于客戶。軟件在投入使用時效果經常不理想,必須要適應用戶的需求。
2 如何合理使用計算機軟件
2.1 對于計算機軟件使用中反向工程的侵權與否定
何為反向工程?反向工程是用戶可以分析并剖析別人的計算機軟件的目標程序,然后將其源代碼找出來,最終了解到那個軟件的功能,結構及其使用的算法,就可以利用別人的想法制造出一個類似的軟件。對于現在市場上許多軟件來說,并不是獨立研發出來的,大多數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因此計算機軟件的同類化現象很嚴重。對于這樣的現象我國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也不能將這種行為看作是侵權行為。
2.2 建立計算機軟件合理使用制度時存在的問題
每一個計算機軟件都是由軟件工程師們辛辛苦苦研發出來的。每一個計算機軟件都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技術上的支持,因此計算機軟件也可以說是具有一定的專利權與著作權的。如何合理的使用計算機軟件,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一些使用制度。
2.3 加強法制建設保證合理使用
國家雖然已經作出了一些規定,例如計算機酸堿保護條例,但是從計算機軟件角度來看,這些條例仍然不能夠對計算機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應當加強法制建設,并且選用一些合理的懲處方法,禁止抄襲行為這樣才能保證計算機軟件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現軟件盜版以及垃圾軟件的現象。
3 軟件方向與保護措施
3.1 軟件方向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許許多多的經濟管理問題已經變得錯綜復雜。在19世紀時,我國興起數學方法與數學管理的思想并用起來。許許多多的經濟問題不再是經濟問題,而是可以用數學的思想來化解。我們所學的高中數學中告訴我們影響到商品需求的直接也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商品的價格。對于普通須需求的商品來講如果商品價格低了下來那么需求量將會上升。在經濟管理中,數學不僅僅是附屬在某一個專業,而是與許許多多方面都有關聯。數學滲入經濟管理對于市場的發展來說是必要的。
3.2 保護措施
對于計算機行業來講,好像看似與數學經濟管理沒有太多的關聯實則有很大的聯系。如今流行的電商這個行業,阿里巴巴為何能夠壟斷這么多的市場,在這背后一直有一個大數據在做支撐,線上線下的服務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人們需要的就是這樣,這就是大數據。這同時也是計算機行業與數學經濟管理的結合。
4 結論
在這個科技就是未來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有一顆求知的心。計算機軟件行業的發展更多的是那些具有經濟頭腦的人來推動的。滿足人們需求,帶領人們邁向更好的生活同時也方便大家。
參考文獻
[1]王運嘉.計算機軟件整體保護模式之探討——版權法與專利法之雙重視角[D].中國政法大學,2014.
[2]鄭凈方.計算機軟件最終用戶的合理使用制度探析——兼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17條[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2):23-24.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