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思想道德、業務水平、身心教育等方面闡述筆者的看法與觀點,系統的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問題,就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素質的問題給與一定的解答。
關鍵詞:大學生;素質;教育
一、當代大學生素質現狀
(一)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在今天大學生中早已被認為是笑談,“人不為(四聲)己,天誅地滅”卻深深扎入人心,千百年來這句話卻一直被誤解。人不為己正解其實是人不能作為自己,天誅地滅。不能成為自己,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終究是被淘汰的。但是現在的“啃老族”和向“錢”看的思想嚴重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忽視了自我信念與理想的培養與樹立。
(二)缺少社會道德觀。中華傳統美德在今天的大學校園
中,我們可以這樣說很少見到,并不是普遍的。仍然在很多地方我們可以見到,比如考試中的不誠信,不敢或者不愿意承擔學校和社會的責任,在寢室臟、亂、差的現象到處可見,打飯不排隊,吸煙、酗酒、臟話連篇的現象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雖然目前這些現象均在減少,但是仍在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身心健康的不健全。就近幾年大學生體能測試的情況來看,80%以上的大學生身體沒有超過國家的的標準水平。心理健康自近幾年就更突出了,有些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后果。身心不健全的人才怎么能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那?
二、當代大學生素質問題分析
(一)個人因素。中國學生在求學生涯中完全是在封閉的學校里面,缺少與外界的溝通和社會經驗的培養,沒有正確的自我認識和個人辨別能力,因此在大是大非面前總是沒有正確的自我分辨能力。
(二)家庭教育的問題。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劇,父母們局在忙碌于生計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是沒有更多的投入,或者完全依賴于祖輩和學校,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引導。
(三)學校教育的欠缺。學校除了是授業之外,更是傳道的地方,如何讓學生真正走上“道”,這才是學校更加關注的地方,這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才會實現的。
三、提高當代學生素質教育的想法
(一)注重內心的培養。一個人的內心的決定他的為人處世,內心的培養就是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積淀,擁有良好的文化底蘊,是一名到高素質大學生的根本要求。因此大學內心的培養方式可以有以下兩種種途徑;第一,要培養看書、讀書的習慣。讀書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獲得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是在于自身的個人修養的提升。如果沒有書,就等于沒有思想,列寧曾說過: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只有讀書、看書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 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當代大學生。第二,要多運動,多到戶外走一走。運動不僅僅是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更是促進心理健康成長的良藥。除了強身健腦,增進智力的發展和環境適應能力外,更能調節內心的變化,增強自信心,消除疲憊,身心快樂。因此多運動對于當代大學生高素質的培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和學校要緊密合作。家庭和學校大學生在求學生涯中生活時間最多的地方,對大學生的素質培養起到絕對重要的作用。對于家長來說,一方面要做出表率作用,農村孩子在素質方面整體的高于城里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就是家長的表率作用。所以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另一方面要提供一個祥和、和睦的家庭環境,大學生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待人處事自然溫文儒雅。對于學校來說就要加大力度對大學生的素質培養,除了開展愛國主義、愛家主義和愛己主義的“三愛”教育活動,更要提高大學生的民族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培養,開展多種多樣的志愿活動,舉辦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都會對大學生素質的提高有著積極地作用。
(三)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素質教育氛圍。除了家庭和學校,公共場合在當代大學生生活中扮演者必不可少的角色,因此國家和政府加大力度開展道德素質教育宣傳。例如在車站、機場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播放道德素質教育短片和短劇,在高鐵、動車和火車上放置道德素質教育內容的報紙、小冊子等,讓大學生們在坐車之余放下手機、看看現代社會中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好人好事,做成短片或動畫。通過營造良好的道德素質氛圍,提高全民道德素質,使大學生在這種氛圍中道德素質得到熏陶和提升。
總結:當代大學生只有擁有高尚的道德素質,在社會的大洪流中才會“出淤泥而不染”,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優秀建設者。所以當代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百折不撓的毅力,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質,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安居樂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燦平,王思思.淺談大學生道德素質現狀及教育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5(2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