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消費個體希望從餐飲商家那邊獲取到物美、價廉、多樣化、快捷的餐飲消費品的訴求,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餐飲團購應運而生,并快速推廣開來,餐飲團購平臺也積極的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團購產品和團購消費模式。本文在“互聯網+”浪潮的背景下,以美團為例,對國內餐飲團購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對當下餐飲團購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對解決問題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餐飲團購;“互聯網+”;美團;發展現狀;對策
“互聯網+”時代,傳統經濟形態與互聯網的融合變得越來越有可能,互聯網連接傳統行業,為傳統行業注入新鮮血液,成為推動傳統行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傳統行業擁抱互聯網是其商業模式創新的體現。餐飲團購是傳統線下餐飲行業與互聯網融合的典范,是互聯網發展催生的新經濟形態,同時打通了線上信息獲取、線下消費的產業鏈,使得餐飲行業與消費者的聯系更為的便捷、高效。美團網作為國內團購市場的領軍企業,其發展模式和發展歷程以及發展過程中顯露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美團為例,從服務團購企業角度出發,探討當下中國餐飲團購市場發展現狀并積極尋求對策,助力解決當下餐飲團購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關于餐飲團購研究概述
餐飲團購是指餐飲商家與消費者以互聯網為載體,根據量大從優、薄利多銷的銷售原理采取網上超低折扣、團體大宗訂餐的方式、利用電子貨幣進行網上交易,線下到店消費的一種電子商務模式。其目的在于為餐飲消費者提供更便捷、快速、優質的餐飲消費信息,連接消費者和餐飲服務提供商,為餐飲消費者獲取優質、價廉的餐飲消費品提供可能。
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對餐飲團購進行了評述。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專家學者們認為餐飲團購對于提高餐飲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消費者獲益具有積極意義,餐飲企業可以通過經營模式創新找到新的商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從消極的角度來看,餐飲團購存在消費者信任度不高、商品質量不能保障、信息不對稱、市場準入門檻低、存在額外隱性消費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改善服務質量、團購網站要加強監督管理、改進消費環境。 總體而言,團購很好的發揮了價格杠桿下調節客流量、優化配置企業資源的作用。團購網站通過為客戶提供價格低廉的團購產品,為商家進行推廣宣傳幫助其實現薄利多銷,自己獲得一定的傭金這種模式,很好的實現了共贏的局面。
二、餐飲團購市場分析
(一)餐飲團購市場運作分析。餐飲團購的模式其實很簡
單,餐飲商家將自己的產品入駐到團購網站,通過餐飲團購這一新渠道,來推銷一部分商品同時提升自己品牌知名度、受眾度。選擇團購的餐飲商家主要分為2大類:一類是新興品牌,這類餐飲商家剛起步,急需要擴大自己品牌的知名度,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認識自己的品牌,同時盡快的占領市場份額,這類商家與團購網站的合作中比較處于被動的關系,它的餐飲商品一般都是以明顯低于商品正常價位的價格在出售,可以說其團購商品大多都是以接近成本價甚至虧本價在出售。另一類,就是那些比較成熟的商家了。由于是大品牌,它們已經不再需要通過在團購網站上投放低價高質量的產品來擴大知名度吸引顧客了。這時候它們選擇團購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推廣宣傳,而是一種更為科學銷售及分配高效利用自身資源的手段。大品牌選擇團購,首先在價格上一般會控制在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價格,同時有時間限制,但仍然有吸引力。其實這類大品牌的作法很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團購這一平臺來優化配置自己的資源。
(二)餐飲團購規模分析。據資料顯示,2011—2014年,我國餐飲團購的年均增長率達到90%以上,參團人數也保持著75%以上的增速。餐飲團購交易額逐年增長,由其是2014年以后,市場份額爆炸性增長。2014年,我國餐飲團購的成交額為441.7億元,同比增長13.20%,餐飲團購市場份額達59.1%,餐飲團購7.1億人次,同比增速160.01%。2015年上半年,中國餐飲團購成交額為483.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0.20%,餐飲團購占團購市場份額達62.83%,餐飲團購8.0億人次,同比增速218.13%。我國餐飲團購在團購市場份額當中始終保持的大比例的份額,餐飲團購保持了較高的市場成交額和市場增速。
三、餐飲團購市場現有問題分析
2015年是中國餐飲團購市場不平凡的一年,期間百度投入百度糯米200億人民幣,阿里投60億重啟口碑網、大眾點評依托騰訊京東獲得8.5億美元的F輪融資,而美團則進展到了第E輪融資。3大團購巨頭之間真正進入了燒錢搶用戶流量的惡性價格戰,資本市場的角逐開始慢慢變味。價格戰明顯暴露了一部分問題,一方面,加重了團購平臺自身的壓力,在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背景下,融資成了團購巨頭燒錢競爭的唯一途徑,巨頭們進入了燒錢—融資—燒錢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團購平臺以不科學的價格戰為營銷手段,并沒有獲得太多有價值的穩定用戶流量,用戶對團購平臺粘連性、忠誠度不高的問題逐漸暴露。不可否認的是,團購平臺的價格戰,很大程度上培養了用戶餐飲消費習慣,那么在用戶消費習慣培養成熟后,平臺需要將重心放到如何增加用戶粘連性,培養用戶忠誠度上。
四、美團餐飲團購案例研究
(一)美團的運營模式分析。通過團購平臺,為商戶宣傳自身服務于產品的同時,導流消費者流量;對于消費者,平臺則是一個線上傳遞服務信息的渠道。美團網賺取的就是團購過程中的成交費。在實際團購經濟活動中,美圖網注重通過對餐飲團購消費者提供明顯低與正常價的商品給消費者來擴大自身的用戶群體。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團不僅要求平臺餐飲商戶提供價格明顯低廉的產品,還會在激烈的團購市場當中采用價格補貼商家和消費者的方式來擴大市場份額、用戶群體。為擴大用戶群體、吸引流量,美團和大眾、糯米一樣,進入“燒錢”的價格戰,平臺自身微薄的交易營收根本支撐不了飛速的“燒錢”行為。
(二)美團的發展現狀分析。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美團作為中國第一批出現的團購團購網站,經歷了“千團大戰”和“諸侯爭霸”后,依據其良好的運營模式、經營理念,逐漸成為中國團購市場的“龍頭老大”。現階段的美團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美團從建立之初,自身已單獨完成過5輪總計21億美元的融資。融資資金主要用于搶占市場的價格戰中,但即便如此,美團的融資速度依舊趕不上其“燒錢”的速度。一味的價格戰和缺乏明確的盈利模式是美團現階段發展的一大困境,同時還伴隨著用戶粘連性、忠誠度不高的問題。
(三)關于美團發展的SWOT分析。(1)優勢(S)。現今,我國有6.49億互聯網用戶,特別2010年以來,智能手機的爆發,同時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餐飲團購移動APP的普及提供了硬件和高速移動網絡支撐。同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動支付方便了餐飲團購消費支付過程。這為美團網的發展提供了來自用戶的最直接直觀的消費信息,便于美團對用戶消費行為進行一個針對性的分析,以便更好的進行市場針對性決策;餐飲團購的規模化越來越明顯,這對于規避市場風險、穩定團購市場秩序越發有利;美團作為中國團購市場的龍頭老大,擁有最大的用戶占有率,最龐大是用戶群體,同時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強。美團大眾點評合并,新美大33億美元融資,這都給美團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2)劣勢(W)。受當前幾個團購巨頭燒錢競爭的影響,美團自身也陷入無序的“價格戰”,直接導致用戶群體的部分流失和內部資金周轉困難。美團現有融資速度根本趕不上其融資速度,融資受困、上市受困;很多用戶都是價格敏感型客戶,對美團忠誠度本身不高,缺乏提高用戶忠誠度的運行機制和明顯的盈利模式。(3)機遇(O)。美團的模式在團購里面比較具有代表性,同時由于和大眾點評合作后,能夠吸收大眾點評市場運營的優勢之處以及大眾點評團購產品的優勢(閃惠、到店付)。互聯網大環境下,O2O是商業模式越來越受到熱捧,而且其模式自身也越來越成熟,餐飲團購作為本地生活O2O的一種主要的表現形式,是符合潮流的。因為團購的興起,給了很多消費者沖動消費的理由。(4)挑戰(T)。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淘汰之后,現階段市場僅剩美團、百度糯米幾家巨頭,百度糯米現階段有著充裕的資金源,有能力開展很多市場活動。美團網同時有著來自百度外賣、口碑外賣、餓了么的威脅,外賣的興起,瓜分了團購一大部分市場。
五、餐飲團購平臺發展對策
(一)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打造智慧團購商業模式。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注重對餐飲消費個體消費需求把握、通過對餐飲團購消費者日常消費軌跡數據的分析,消費行為的分析、潛在消費行為的分析從而生成客戶的精確畫像,提前預知消費者的個性需求,自動推送消費者所需的商品與服務,自動記錄消費者消費軌跡,并在不同階段持續提供讓人滿意的組合式產品與服務推薦。餐飲團購在APP端對用戶消費進行智能化的推送服務,盡可能減少消費者在尋找所需個性服務的時間,讓消費者在打開APP端的時候就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通過智能化的推送,平臺甚至可以引導消費者進行消費選擇。
(二)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打造用戶信用評分體系。通過對團購網站所記錄的餐飲團購消費者的各項消費行為數據的整合、調用、分析或者引入別家的用戶消費行為數據,包括平臺線下商戶基礎會員數據,對消費個體進行一個信用分值的判定。讓消費用戶注重對自身餐飲團購消費行為的約束、增強用戶對餐飲團購平臺的認知度。平臺需要盡最大的能力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優惠、便捷高效的服務,但同時也要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從平臺的角度出發,培養用戶對平臺的敬畏感。另外,也可對平臺優質用戶或者全用戶推行基于團購信用分的團購到店付消費方式。如果推行團購到店付,就可以大大縮短消費時間,提高消費體驗度。
(三)基于大數據,打造餐飲團購社交圈。QQ、微信是全領域的社交圈,那么餐飲團購也可構建屬于自己領域的社交圈,讓自身的用戶消費流量轉化為“餐圈”的小規模社交流量,提高自身平臺除餐飲消費外的活躍度與知名度。現階段由于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移動端硬件的推廣,網絡用戶個體對即時通訊、在線社交的粘連性越來越高,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社交場景全天候的在發生著。那么“餐圈”完全可以在豐富用戶活動的基礎上,通過平臺內置社交功能,提高平臺活躍度與知名度,增加用戶粘連性。
參考文獻:
[1] 金曉彬.互聯網經濟背景下的“團購”現象.[J]科技信息市場.2015(04):43.
[2] 邱勇.趙容.餐飲業即時團購業務模式探索.[J]產業經濟.2015,(02):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