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應用全面展開,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經營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逐漸形成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新態(tài)勢。電子商務本身成本的先期投入與滯后的經濟效益遞增規(guī)律,對于傳統經濟核算理論與方法具有較大差異性。本文結合農村電子商務成本效益評價實際,從其特點、模型、評價方法的構建上來探討其應用問題,促進農村電子商務事業(yè)的科學、有序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成本效益模型;構建方法
中國當前行政村數量約58萬個,農村人口約6.3億,在加快推進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實踐中,農村市場逐漸成為電子商務發(fā)展的重要陣地。2014年底,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電商企業(yè)紛紛加快農村電子商務戰(zhàn)略布局,而基于農村電子商務研究的成果相對較少。在推進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建設中,迫切需要從農村電商模式中來解決面臨的難題。農村電子商務遵循網絡邊際效用遞增規(guī)律特點,與傳統企業(yè)電子商務成本效益核算方法具有差異性。本研究將立足農村實際,通過對電子商務交易成本與效益評價方法的研究,來探討農村電子商務成本效益評價體系的有效性,為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服務支撐。
一、農村電子商務環(huán)境及現狀分析
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發(fā)展農村電子商務事業(yè)的不斷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應用規(guī)模、市場潛力巨大,逐漸成為拉動社會消費零售業(yè)的新興陣地。以淘寶網為例,2014年第一季度農村消費占總消費額的38%,對于農村居民在網購產品分布上,多集中在日用品、服裝、家電等領域,預計未來農村電子商務銷售額度到2017年將突破2000億元。大型電商企業(yè)京東逐漸加快對農村電商渠道的整合,以縣級服務中心來推進農村電商渠道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阿里巴巴依托現有網絡渠道,加快推進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并逐步實現縣級運營中心、村級服務站、農村物流網絡生態(tài)體系構建;截止到2015年底,蘇寧在全國已經建成
12個自動化分揀中心、60個區(qū)域物流中心、300多個城市分揀中心、5000多個社區(qū)配送站,“物流云”項目逐漸形成。總體來看,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環(huán)境已經形成,而其微觀現狀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農村消費市場總量巨大,且呈現農村向城鎮(zhèn)的轉移變化。二是農民總體的消費能力有限,特別是在農村物流成本相對較高條件下,農村電商市場相對弱勢,但對于消費品進入壁壘相對較低。三是農村市場秩序規(guī)范性較差,由于農民消費觀念不足,對產品識別能力相對較低,導致假冒偽劣商品的泛濫。
二、農村電商成本效益特點分析
(一)效益滯后性。電子商務的成本效益評價,要結合電子商務的成本效益特性來展開。所謂滯后性,主要是由于電子商務成本投資的先期性,與經濟效益的滯后性有關。對于電子商務平臺,前期需要投入資金來建設,要具備良好的電子商務基礎平臺,且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來保障設備、軟件設計、人員管理等費用支出,這些都是 前期的固定成本項目。在計算收益上,電子商務的收益是隨著時間推移,對固定成本進行分攤來完成。
(二)間接效益的估算特性。在對電子商務進行成本效益評價時,可以從定量計算中來獲得效益值,也可以通過其他間接方法來進行主觀分析與估算。特別是在農村電商環(huán)境下,很難用直接貨幣來進行定量計算,就需要從估算特性上來進行。通常情況下,在現有電商成本效益評價中,成本效益模型分析是融入成本的時間特性、效益分析的估算特性,并通過投資回收期來進行逐步估算。
三、農村電商成本效益評價模式構建研究
(一)電商成本效益評價遵循的原則。(1)不可復制原則。由于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狀況存在差異,在電子商務成本效益分析上,要結合地域環(huán)境不同,通過對不同績效指標的優(yōu)化來進行綜合衡量。不同農村地區(qū)農業(yè)化、產業(yè)經濟狀況各具特色,要選取自身特色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地區(qū)實情來進行指標確定,避免盲目模仿其他地區(qū)指標,影響電商成本效益評價模型的科學性。(2)成本效益原則。在進行農村電子商務環(huán)境績效評價時,由于需要從人力、物力、財力上進行投資,各評價指標需要就前期的投入成本進行處理,根據不同農村區(qū)域實情來做出預期判斷。有些農村地區(qū)經濟指標獲取較為簡單,而有些農村地區(qū)需要付出較大成本,因此需要區(qū)別對待;同時,由于效益評價中的效益具有滯后性,在短期內無法進行顯著的指標判斷,需要結合產業(yè)發(fā)展、生產效率、客戶滿意度等指標來進行動態(tài)修正。農村電商成本效益評價,與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具有較大關系,要著力加強人才引入和提升,充分發(fā)揮農村人才優(yōu)勢,促進農村電商環(huán)境的快速轉變,發(fā)揮電商成本效益評價的積極作用。
(二)電商成本效益評價數學模式。(1)成本評價法。成本可以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對于農村電商來說,固定成本主要是投入的各類固定資產,在計算上以實際投入價格為測算標準;對于變動成本,主要是與電商相關的各類宣傳費用、培訓費用、管理費用、維護費用等。如通信費用是結合電商信息傳輸平臺來確定;對于特殊地區(qū)、特定的線路在成本評價上結合實際來計算;對于電商軟件方面,其成本主要是一次性預收費用和網絡使用費等。針對當前軟件開發(fā)及使用費的計算,常用的方法有:一是算法模型法,以歷史數據為基礎來進行模型測算,將構成成本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其函數模型為R=f(x,c),其中R表示軟件開發(fā)成本,x表示軟件成本變量,c表示模型參數,在農村電商算法模型估算中,x多與軟件投資額、軟件性能、宣傳費用、軟件培訓費及維護管理有關。另外,在成本分解上,可以將軟件開發(fā)劃分為多個模塊,通過對各模塊成本的計算來實現對整個電商軟件成本的匯總;對于電商軟件開發(fā)成本的估算,還可以引入專家評定法,結合行業(yè)內專家的經驗來對軟件成本進行測算。(2)效益組合模式。對于農村電商效益的評價,可以通過數據統計來獲得。如在電商實施中,管理成本將下降,同一業(yè)務的成本差額將是電商所帶來的直接效益;而對于間接效益的評價,可以利用組合評價,以及電商貢獻程度等指標來衡量。在組合評價中,結合專家評價、經濟模型分析、數學評價等方法,引入電商貢獻程度,再結合間接效益公式:B間=B直×電子商務貢獻程度;盈虧平衡評價公式: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產品銷售收入-產品變動成本);對于電子商務盈虧平衡點的計算,可以通過公式:(C固+C變)=(B直+B間);對于式中的C固、C變表示為電商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對于式中的、表示為電商的直接效益B直、B間間接效益,而對于N表示為電商運營年限。可見,隨著電商運營年限的增加,電商效益將逐漸提升,而成本則相對固定,電商的綜合效益將更趨顯著。
四、結語
由于農村電商成本效益評價影響因素較多,在進行評價方法選擇及模式構建上,要積極借鑒專家模型方法、經濟模型方法,以及其他數學模型方法,著力從提升電商成本及收益指標準確性上來實現評價方法有效性。當然,對于不同成本測算方法來說,應該遵循以下要點:一是要盡可能的使成本估算值接近真實成本;二是在對電商前期成本分析時,要盡可能了解全面軟件開發(fā)信息,對各相關參數、變量的確定上,要根據農村電商規(guī)模、電商環(huán)境等進行適當優(yōu)化,使其更具操作性、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洪濤.農產品電子商務及其模式創(chuàng)新[J]. 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3(06).
[2] 張喜才.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農業(yè)經濟與管理.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