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吉林省經濟的轉型轉變,職教集團中如何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提高職教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將就吉林省經濟轉型下的職教集團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專業;雙師型;培養
一、吉林省經濟結構現狀
2013年11月,吉林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產業創新,鞏固發展汽車、農產品加工、石化三大支柱產業,加快培育形成醫藥健康、裝備制造、建筑、旅游新的四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具有吉林特色和高技術特征的新興產業,著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根據吉林省發表的緊缺人才需求目錄顯示,需求量最大的前五個專業分別是機械加工、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化工、藥學專業,占需求量的近 1/3。從統計結果分析,目前吉林省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短缺;創新型、復合型、外向型人才緊俏;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人才需求旺盛;高級技能型人才嚴重不足。在今后一段期間,職業院校急需培養對應這些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所需要的一線操作性人才。
二、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雙師型”教師基本內涵有二點:一是認為教師既能從事理論教學,也能從事實踐教學;二是認為教師既能擔任教師,也能擔任專業技術人員。
三、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途徑
(一)安排專教師到企業、科研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并及時總結反饋學習成果和經驗。通過專業實踐,教師可以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技術、產品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當前行業的新趨勢、新信息;同時帶著專業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作人員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提高推廣和應用新技術的能力。要求教師在實習的過程中認真學習,仔細記錄。實習結束后,及時召開系部會議,總結實習中的經驗并研討實習經驗應用到課程改革中的可能性及可行性。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及時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避免紙上談兵的教學;而且教師深入現場的過程就是教學的備課過程,也是專業教師備課必需的過程,使教師自然而然地學會如何到生產現場獲取教學素材,收集高質量教學實例,豐富了課堂教學,使專業課教學體現其真正的價值。
(二)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專業教師積極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在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實訓教學中,結合實際,真題真做。
(三)實施“產學研”結合跟蹤高新技術。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中最適合開展產學研結合的教育,通過產學研結合可以提高教師科技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建立兼職教師隊伍,是專業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必要手段。系應積極引進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專業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他們可以給學校帶來生產、科研第一線的新技術、新工藝及社會對從業人員素質的新要求。
四、制定激勵措施,是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
首先,系部要把“雙師型”師資建設納入系部教師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建立繼續教育的培訓制度,根據教師的年齡、學歷、經歷制定出具體的培訓計劃。其次,建立“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設立“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促使更多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激勵是“雙師結構”型教師隊伍管理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對于調動教師潛在的積極性,出色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次,提高在職教師的綜合學歷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系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不但90%的教師都以達到雙師型教師的標準,更有85%以上的教師都是碩士學歷或在讀博士。教師從文化素養和科研水平都有了穩步提高。
綜上 ,專業培養“雙師型”教師要以國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辦學理念為指導方針,以學校“基于工作過程開發”的要求為指導方向,通過產學研結合,積極開發實訓基地,努力培養“雙師型”優秀青年教師,在相關專業的辦學模式上認真探索。然而,社會發展瞬息萬變,改革的洪流中不進則退,為了更好的適應高職辦學模式,更好的培養專業技能性人才,還需要社會、學院、教師和學生更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不斷進步,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 曹銳.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