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從網絡經濟對我國傳統產業生產方式所帶來的革新影響與有關的應對策略進行探討,以更好的促進我國傳統產業生產方式在網絡經濟下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網絡經濟;傳統產業;生產方式;措施
一、網絡經濟對傳統產業生產方式的革新影響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網絡經濟是在傳統工業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所出現和產生的。在網絡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的組織形式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向扁平化、虛擬化與柔性化方向發展,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也相應的發生了網絡化的轉變,即網絡經濟的發展在促進傳統產業革新生產方式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網絡技術,從事傳統產業的企業可以建立一個更為精簡有效的組織結構,在增強組織協調性的同時優化資源配置。在網絡經濟下,企業組織結構不僅由金字塔型轉為網絡狀的扁平結構。而且在適應市場變化,提高企業應變能力的同時也發展出了新的組織形式,即虛擬企業,有進一步加速了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促進傳統產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二、在網絡經濟下傳統產業生產方式的發展對策
(一)利用物聯網技術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依托網絡經濟發展的物聯網正在不斷成為促進農業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方式和技術手段。不過,作為一種較為新興的事物,物聯網在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方面還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要想快速的推進農業生產力的提高首先必要解決其中的生產關系問題。通過生產關系的促進進而更好的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并最終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生產力的發展。具體來說,利用物聯網技術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對掌握先進技術科技人員的需求。物聯網技術的推廣以及在農業中的應用都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因此人員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中流砥柱作用。然而,在農業生產地的農村地區卻極其缺乏掌握生物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專業科技人才,因此需要對農村地區的知識型勞動者開展相關的知識培訓,進而優化農業人口結構,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率;(2)農業中應用物聯網技術還應在組織形式方面加以重視,這是因為組織形式決定了其中參與者的利益分配。當前,我國的農業物聯網主要包括三種組織形式,一是運營企業做的示范性項目,由運營企業自己買單;一是由農業主管部門所推動的項目,該農業主管部門買單,最后一種則是由一些有需求的大型農場為自身的物聯網應用來買單。不過,應該指出的是,目前這三種組織形式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管理形式不完善、運行成本高等。針對這種情況,運營企業、農業主管部門和大型農場等應該相互合作,進行統一的規劃,通過完善的行政管理體系的建立,創建適應農業發展的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發展的組織形式。
(二)利用電子商務促進商業與服務業發展的策略措施。電子商務在商業和服務業的結合,通過不斷創新極大的提高了傳統商業與服務業的生產力。在網絡經濟背景下,一些傳統的商業與服務業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而另一些傳統商業與服務業卻能夠在電子商務平臺的支持下,通過結構升級與方式改進等途徑獲得了新的發展與生機。在組織形式方面,商業與服務業可以通過借鑒電子商務的柔性化管理方式來改變其原有的生產關系模式,從而盡可能的在資源整合和配置方面達到最優。傳統商業與服務業在以往的流通中,其主要的對象是物質化的有形的產品,但在電子商務的支持下,無形產品如知識與信息等也能夠作為產品在網絡經濟中流通。而且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的速度較快,因此企業對信息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能否掌握核心的技術與市場信息決定著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高低,而且這種信息和知識的流通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當前網絡環境下,手機、計算機的普及使得信息的流通工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一步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能夠節約成本,而且還打破了時空與地域的限制。因此,借助電子商務為平臺發展傳統的商業和服務業,能夠使其在流通過程中的促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統一,使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從而最終促進商業與服務業的現代化發展與成長。
結語: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網絡經濟正以其巨大的創新能力影響著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同時也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對社會發展帶來顯著影響。對傳統產業生產方式在網絡經濟背景下的探討,能夠更為明確的認識到網絡經濟的發展在促進傳統產業轉變過程中所發生的關鍵性作用,并通過問題與困難的分析與解決,更好的促進傳統產業生產方式的調整與升級,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金鑫.網絡經濟影響下的傳統產業生產方式變革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