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民謠 踏實 游吟詩人
有人說陳鴻宇是近兩年的民謠爆款,也有人說他創造了民謠圈的顏值新高。單純從數據上看,他的微博粉絲已經超過10萬,還有自己的后援會,有了迷弟和迷妹,他的《理想三旬》和《途中》已經成為爆款歌曲,不僅在演出時能夠引起大合唱,在音樂播放APP的評論也已經超過999條。
陳鴻宇,內蒙古人,但外表看起來并不像是歌詞“套馬桿的漢子威武雄壯”那樣,而是有些文弱,戴個眼鏡斯斯文文。但陳鴻宇又不只是個歌手,也不僅僅是個創作人,他還是一個組織“眾樂紀”的主理人。據了解,這個品牌已經拿到了200萬的天使投資,所以陳鴻宇不單單是音樂人,更是經營者。陳鴻宇說起自己當年如何從到處打工到完成蛻變,現在不管做音樂人還是做管理,哪怕是個現場執行的小工作,只要在音樂這個行業里,他就覺得十分踏實。
除了熱門綜藝節目的翻唱,沒有一個民謠歌手可以一夜爆紅,都是先在小圈子里積累人氣,李志能把演唱會開到體育館,也是靠多年的打拼。陳鴻宇紅的速度之快,在于他更好地利用了網絡。最早他在“蝦米音樂”人征集歌詞,找到了音樂人唐映楓并成為長期合作的拍檔和好朋友,共同打造出《理想三旬》這首歌前一陣他再接再厲,在上線不久的“阿里星球”再一次征集歌詞,有超過1000人參與應征。
一般說來,民謠歌手都是“游吟詩人”,自己創作自己彈吉他演唱。但是陳鴻宇卻只寫曲,歌詞則是和別人合作兩次通過網絡平臺征集歌詞,不僅效果不錯,還征集到了好友和工作伙伴。而他和樂手馬雨陽一起的“搭車巡演”,用搭便車、當沙發客的方式,跑了全國27個城市,在各地的Livehouse表演都有非常可觀的票房。
陳鴻宇說當年在中學做一張專輯自己全程參與,總共做了500張,賣10塊錢一張。對于高中時還有時間做專輯這件事,他總是自嘲說因為他和同伴們都不是好學生,那時候沒有什么現場表演的機會,就干脆做了專輯。但是這次嘗試,不僅為他埋下了音樂的種子,還埋下了經營的種子。
現在看來,大多數音樂人的思路都還只是專注在做音樂上,除了創作,別的相關的事都會比較頭疼。而對陳鴻宇來說,做音樂和做經營都不是為了做而做,而是真喜歡,真覺得挺有意思,做音樂是從無到有,做“眾樂紀”也是從無到有,都是創造,都是他比較喜歡的。
因為大學學的是新聞,陳鴻宇到北京之后找的工作都和營銷、宣傳、咨詢有關,做了幾年后,他悟到還是應該找個自己喜歡的行業。后來,他找的都是跟音樂相關的工作,他說他不在乎掙多少錢,只覺得這個行業是他想要的,哪怕只是做一個現場執行的小工作,都是在收獲,都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這令他感覺非常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