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開,離歌響起,6月30日上午,中國音樂學院2016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國音堂音樂廳隆重舉行。在四百六十九名畢業生中,聲歌系應屆畢業生操奕恒一邊享受著大學生活,一邊環顧著國音堂,“本科畢業典禮因為演出沒趕上,今日有幸趕回北京參加碩士畢業典禮,我很高興。”
對操奕恒來說,今天畢業后,他真的要離開學校、離開同學、離開親愛的老師了。身邊一群群同學簇擁著老師留下最后的合影,操奕恒既興奮又依戀,還有些失意,在今天這樣隆重的畢業典禮上,他最敬愛的老師馬秋華卻因遠在意大利參加文化交流沒能參加。
“大學畢業典禮時,老師在,我不在,今天研究生畢業,老師卻不在。老師,我一定等你回來再離校!”操奕恒動情地說。
九年時光孕育的師生情
操奕恒與馬秋華有著九年師生情。九年前,站在馬秋華面前的操奕恒靦腆中一臉青澀稚嫩;九年后,站在馬秋華身旁的操奕恒斯文而帥氣。九年前,操奕恒只是一名來自武漢的普通高中生;九年后,已經是首唱《要把妹娃引過來》《號子聲聲》《雪域吉祥》《叫你一聲媽媽》《孤獨的人》《草戒指》《飛翔的云朵和哈達》等幾十首民族聲樂新作的知名青年歌手。
九年間,操奕恒在馬老師的諄諄教誨和盡心培育下,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并載譽而歸:
2011年6月,獲江西衛視《中國紅歌會》武漢賽區十強;
2011年7月,獲湖北音樂金編鐘獎銅獎;
2011年9月,獲山西衛視《愛唱老情歌》節目冠軍,并獲“民歌達人”稱號;
2011年12月,獲亞洲青年歌唱家大賽一等獎;
2013年2月,獲第十五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湖北賽區特別獎;
2013年5月,獲第五屆湖北音樂金編鐘獎民族唱法金獎;
2013年6月,獲《中國紅歌會》武漢唱區冠軍。
……
對著干的堅持
九年音樂專業學習結束后,操奕恒回到家鄉武漢,成為武漢音樂學院一名年輕的聲樂教師。此時,他的父母才滿意地說:“我們在你的成長中做的最正確、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同意你報考音樂院校學習聲樂。”
當初一上中學,父母就向他明確表示:“你一定要學好數理化,將來上大學學理工,絕對不允許報考音樂院校,更別想把唱歌作為事業。”那時,操奕恒的各門文化課成績都很好,參加高考很有希望考入一本。身為大學理工科老師的父母,希望他也走理工科的道路。
就這樣,盡管父母在操奕恒小學時就送他學習鋼琴,為他報名參加省內各種少兒演唱比賽,并把他推上表演舞臺成為武漢小有名氣的童星,甚至還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音樂節目中多次亮相,但父母始終堅持唱歌只是愛好的原則,不允許操奕恒把全部精力放在演唱上,更不允許他把唱歌作為未來的專業和理想。
操奕恒天資聰慧,愛學習,也會學習,他最喜歡的是學唱歌、演唱歌、研究歌 、教唱歌,所以,盡管父母的態度很堅決,但在他心里已經有了一個堅定的目標。
“我說服不了父母,但我也很倔,我堅持唱歌的理想,將來一定要搞音樂專業。所以,我在學好高中文化課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著唱歌的熱情和理想,這一點一直沒有改變。”
因為和父母的期許相左,中學幾年,操奕恒過得并不開心,“僵持的時候,我不會與父母發生直接沖突,但不開心確實寫在臉上,父母也能明顯感覺到。”
直到高二學校要分文理班,家里堅持了幾年的對抗一下子發展到白熱化,分科、高考、志愿、理想……這些詞在家里簡直敏感到一觸即發。從爭吵到冷戰,爸爸媽媽終于讓步了,他們同意操奕恒進入文科班,并準備報考藝術院校。
2007年夏天,經人介紹,操奕恒認識了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的夫人、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主任馬秋華老師。2008年,操奕恒以男高音第一名、全國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民族聲樂專業,師從馬秋華教授。
當年,馬秋華老師之所以收下這個學生, 覺得他并非聲音條件最好,而是發現他的樂感極佳。
春華秋實,感念師恩
操奕恒首唱的新民歌有很多,聽他的演唱,第一感覺就是這個男生一定受過嚴格正統的專業訓練,聲音、吐字、氣息、音準、節奏、樂感、表現力……幾乎都挑不出毛病。他的聲音明亮高亢、淳厚有質感,氣息通暢舒展,吐字清晰、注重方言特點,不僅歌唱技術嫻熟、掌握規范,而且舞臺演唱極富激情和表現力,對各種少數民族民歌風格都有一定的涉獵和把握。
在操奕恒的演唱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體會到馬秋華良好的藝術修養以及嚴格認真的治學態度和教學風范,他們二人也相互印證了那句話——名師出高徒。
操奕恒認為:“老師教學十分嚴謹,對我的要求極其嚴格。但她上課方法不會死盯著一個問題不放,那樣容易讓學生鉆牛角尖。她會試著往其他方向引導,學生在往另一個方向努力時,便會不知不覺地改掉癥結性問題。”
當然,在馬秋華眼里,操奕恒悟性好又用功,是個懂事的好學生,“我教過不少學生,大多數會隨著時光而逐漸淡忘,但操奕恒是我少數的可以稱為弟子的學生,他在中國音樂學院學習八年,掌握了科學的歌唱方法和技術,演唱極富表現力,舞臺形象良好,有一定的觀眾基礎,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說到觀眾緣,還沒出校門的操奕恒就已經名聲在外,常常到全國各地參加演出。
他第一次走上舞臺,是馬秋華老師和她的先生金鐵霖老師親手推上去的。如今,操奕恒已榮幸地被列入“中國優秀民族聲樂歌唱家”的主流陣容中。
操奕恒說:“我一生最喜歡的事可能就是唱歌了,每次演出的前一天晚上,我都會興奮得難以入眠。而最難忘最興奮的一次演出是碩士畢業獨唱音樂會,那晚,金鐵霖老師、馬秋華老師、宋祖英老師、吳碧霞老師等等都特意趕來為我助威捧場,演出結束,各位前輩們還登上舞臺表示祝賀,并一起合影留念。”
感念師徒一場,操奕恒深情地說:“師父不同于老師,老師教書授業,師父引領人生;弟子不同于學生,學生尊師而習,弟子待師如親。做老師易,做師父難;成學生易,成弟子難,我將永記師父恩情。”
踏實不浮躁的藝德
得知操奕恒畢業以后的選擇,許多認識他的人都有些驚訝,以他的師承關系和舞臺口碑,完全有可能留在北京的文藝團體然而,他卻決定在武漢音樂學院做一名聲樂老師。
學習表演的年輕人喜歡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很少,但操奕恒在讀研時已經在中央民族大學代課,并且一教就是兩年,頗得學生喜愛。同時,他還利用課余時間,到北京富力桃園社區主持聲樂演講,他說:“我喜歡唱歌,也喜歡教唱歌。”操奕恒不但自己歌唱得好,還愿意把自己的唱歌經驗教授給他人,這不由地讓人贊嘆這小伙子骨子里的熱情和奉獻精神。
當老師需要有不惜苦口婆心建業樹人的追求和性格,需要有千方百計教出好學生的鉆研和責任,需要有不斷進取的學術態度……因此,選擇當老師,就意味著選擇不圖虛華不適張狂的生活。
唱歌的神圣使命
2015年,中國音樂學院慶祝建院五十周年,聲歌系系史里優秀畢業生列出了四十多位,操奕恒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這個榮譽不同尋常,操奕恒倍感激動,肩上也平添了一種光榮的使命感,“從那天起,我突然覺得自己不能辜負母校的培養,自覺地為中國民族聲樂事業的發展肩負使命,作為這個時代的年輕歌手,要對民歌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
為此,操奕恒堅持每個月自己演唱一首新作發表在騰訊視頻等網頁上,迄今為止已經堅持了四年,首唱新民歌四五十首。在他演唱的新老民歌中,以湖北民歌、土家族民歌居多。
為此,操奕恒不辭辛苦地出現在湖北大大小小的文化節和盛大演出中,包括枝江問安楊梅節開幕式、湖北天門民歌專輯發布、第三屆茶香女兒會、枝江問安關廟山文化節、武漢文藝界百花齊放迎春大聯歡、枝江市春節聯歡晚會、宜昌市春晚、劍河好聲音總決賽、荊州民歌大賽總決賽等等,他說:“我要努力將民歌市場化。”
為此,面對今夏武漢長江一帶的大面積水災來襲之時軍警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洪的場面,操奕恒為之演唱了歌曲《神圣的使命》,從他那堅毅豪邁的歌聲中,便能感受到這份光榮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