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在馬路上,不再像去年夏天那樣找不到學校大門,也沒有再感到無助和惶恐,只是想起了去年那個為藝考獨自一人奔波在各個考點的自己。
藝考對于我來說是一場看不見結局的豪賭,可是我慶幸自己的年輕氣盛和不知退讓我最后贏得了這盤賭局。還記得剛上專業課的時候,我問老師:“老師,你說考官喜歡招什么樣的學生?”老師沉默了一會兒,問我:“你知道藝術美在哪嗎?”我搖了搖頭,他接著說,“藝術的美就在于它的不可復制,而每個個體都是活體生命中最好的藝術品。所以在面試時,你要盡力將你獨特的一面展示出來,獨特和有趣永遠能使人印象深刻。”
當時的我懵懵懂懂,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示自我,直到參加了我的第一場面試。
記得當時我對考官說我喜歡唱歌但唱得很難聽,考官覺得很有趣,執意要我唱一首。可能考官還沒有遇到過唱歌沒有調的人會把唱歌當作才藝,等到我開口后他們才發現我沒有瞎說,我唱歌真的不在調上。不過我并沒有退怯,我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人。
我站在他們面前說:“我知道我唱歌可能真的不好聽,可是在我的認知里,喜歡什么并不等同于要在那方面有天賦。”
就在那個瞬間,我學會了坦然,因為我知道慌張和膽怯并不能給我帶來什么。我學會享受那個展示自我的過程,我并沒有把考試當成檢閱和挑選,考官是我的觀眾,我和他們盡情分享自己的情感,講述我對作品的感悟和對生活的理解。那天,我才真正理解老師跟我說過的那些話。十七八歲的年華本就應該是純潔干凈的,有啥說啥,有夢想就去追,青春不需要“馬屁”、“面具”以及“虛偽”這些詞匯,所以努力地做自己就好。
平時的積累在我看來十分重要,我盡量讓自己多看書、多看電影,讓自己有足夠寬的知識面。但是并不意味著這是一種很隨意輕松的消遣,而是要成體系地觀看影片、閱讀書籍,形成較好的審美觀,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然后逐漸有一個自己喜歡的作家或者導演,隨著感興趣的方向慢慢延伸,盡量讓自己肚子里有真才實學。只有多看多想,你才能發現自己以前思想的幼稚,才能看到你以前看不到的角度,才能讓你在藝考時有話可講,且講的內容與他人不同,而生命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獨特和原創。
作為一名編導類考生,文藝常識的復習筆記記錄了我的積累,有些知識在藝考結束后或許會很少用到,但是我知道它們就像我吃下的糧食一樣已經成為我血肉的一部分。我喜歡在觀看完電影后寫下我的感悟或者印象最深刻的那個點,哪怕只有一句話,可那都是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思維的表達。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可以在一組組鏡頭中探尋人生的真諦,感悟人間的悲歡,有時候現實的殘酷會壓得我喘不過氣來,這個時候我會徜徉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尋找生活新的出口。文章是我對生活點滴的記錄與回味,那些寫在紙張上的文字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泛黃,可我知道有些東西將會永遠藏在我的內心深處。
我知道我一直在拼搏、在成長,從未停歇過。這一路走來,那無數個埋頭奮斗的日日夜夜為的是成為心中那個期待的更好的自己。而關于藝考,那些或美好激動或沉悶迷惘的記憶早已刻在我的骨子里。
感謝藝考的那段時光,讓我遇到了最好的自己。想必此時,你們正在藝考的路上奮力前行,那么無論如何,請記住最初的自己,做最真的自己,生命的豐盈源于問心無愧。
(本文作者系云南農業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