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藝考,張歆藝、嚴屹寬、郭曉冬、王雷、童瑤、藍盈瑩等如今星光閃耀的明星們,當年也曾和我們一樣,為夢想付出過很多努力。這不,這些藝考過來人紛紛來支招,講述了他們當年的藝考經歷。
秘籍一:充分準備
童瑤:沖著王志文進中戲
剛一出道就被稱為“小章子怡”的童瑤當時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但她最后之所以選擇中央戲劇學院是因為看了一部電視劇《黑冰》。童瑤說:“我喜歡《黑冰》的主演王志文和蔣雯麗,后來得知王志文曾是中央戲劇學院的老師,就對中戲很感興趣。參加中戲的三試時,我表演的是吹奏葫蘆絲,曲目是《云南的孔雀》,舞蹈考試選擇了芭蕾舞《白毛女》。當時我在選擇表演節目時有些糾結,因為中戲學習舞蹈專業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劉昊然:有陳思誠把關
因出演陳思誠導演的多部電影而成名的“小鮮肉”劉昊然當年藝考時也有一段小插曲,當時他本來已經選好了參加考試的歌曲和臺詞選段,卻被陳思誠臨時建議更換了歌曲。劉昊然感慨道:“臨考前思誠哥找我,讓我把考試的內容都演練一遍,然后,他發現我在唱《懷念戰友》時特別生硬,缺乏感情,其實主要是我不適合唱這首歌。于是,我把演練了很多遍的歌曲換成了《在那遙遠的地方》,唱了一遍,我就感覺開竅了:演唱時最重要的不是技巧和音高,而是你在歌曲里看到的畫面。所以,我個人對藝考生的建議是演唱時最重要的不是你被培訓的考試技巧,而是選擇適合你的曲目。”
王雷:主考老師給出滿分
王雷上中戲前在遼寧藝術學院學習表演,并且頗受老師的認可。考中戲時,王雷朗誦了一篇史鐵生的散文《秋天的懷念》,他說:“直到入學后我才知道,藝考時主考老師竟然給了我滿分,這在藝考中還是比較少見的。因為考試時的出色表現,我一入學就當上了臺詞課代表。”
秘籍二:堅持不懈
郭曉冬:第二次才考上北影
從沂蒙山區走出來的郭曉冬有著頗為坎坷的藝考之路,談起當年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經歷,他記憶深刻,他認為只有勤奮、投入才能如愿以償。第一次考試失敗后,郭曉冬加入了“北漂”一族,他做過群眾演員、服務員、售貨員,甚至在酒吧里當歌手和主持人。再次報考,郭曉冬做足了準備工作,他請北京電影學院的劉詩兵老師輔導朗誦、表演,然后又讓舞蹈學院的幾個朋友教他形體,還找老師學聲樂,就這樣忙忙碌碌準備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初試順利通過,復試環節要求唱一首歌,我選了一首《再也不能這樣活》,我就是要告訴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生活了。我記得當時我唱得慷慨激昂,可能是老師們聽懂了我的心聲吧,那次考試我順利過關了。”郭曉冬回憶說。
嚴屹寬:做好吃苦的準備
作為“古裝男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嚴屹寬提醒學弟學妹們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對我而言,把自己的苦化作別人的笑,這才是我作為演員的價值。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當演員就是來吃苦的,做人也是來吃苦的,只有你比一般藝人吃的苦多,你才能站得更高,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趙淼:考了三年才進中戲
戲劇導演趙淼考了三年才得以考進中央戲劇學院,在這三年里,她把中戲、北電、中傳等院校的導演系、戲文系和表演系都考了個遍。第一年考試,趙淼遭遇“家家把門關”,都沒夠著分數線;第二年她又準備了一年,還是沒能如愿;第三年,她拿下了中戲、北電、中傳三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最終選擇了中戲導演系,因為她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做戲劇。
現在,趙淼以老師的身份參加了表演專業的招生考試:“我的感慨很多,考生的形象是留給老師的第一印象,但高大帥、白美瘦并不是表演專業挑選學生的唯一甄選條件。其次,考生在朗讀和集體小品考試中所展現出的機智、真誠和個人體會都是比較重要的,這些是考生潛在的藝術感受和表現。”
趙淼提醒:“現在的考生普遍都過于依賴家長,我們看到的是滿操場的家長忙著排隊報名、打印準考證,風里來雪里去,有些家長還給孩子準備折疊椅,孩子坐著,家長站著端茶倒水。我覺得這樣特別不好,因為學習藝術就選擇了一種更加獨立的人生,讓父母這樣伺候你,你可能永遠也不會懂得成長與尊重,不會懂得生命的意義。”
秘籍三:展示真我
藍盈瑩:真實,哪怕是一張白紙
藍盈瑩也是中戲畢業的,作為藝考過來人,她給學弟學妹們支招:“我覺得藝考就是真實,就是讓考官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此外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聽清楚老師給出的每一個指令,然后認真完成。”
藍盈瑩還自曝在藝考之前她一天表演都沒學過:“老師都是獨具慧眼的,要是你真的有這方面的潛質,哪怕你現在是一張白紙,他們也會招你,所以放輕松點,好好做自己就可以了。”藝考成功并不意味著以后一定會成名,藍盈瑩坦言當演員心態一定要好:“你在這一行可能會一夜成名,然后一夜之后又什么都不是,所以,我覺得心態一定要好,而且一定要認清自己,一定要把持住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覺得這非常重要。”
張歆藝:真實,哪怕很二
同為中戲畢業的張歆藝也認為真實地展現自我非常重要:“藝考就是大膽往前沖,別做太多設計,把最真實的自己展現給老師,即便很傻、很二,但是在老師眼里也是最真實、最鮮活的你。”
史航:真實,全憑真情實感
著名編劇、策劃人史航的建議則更直白,那就是堅定樂觀。史航說他當年參加中戲戲文系考試時全憑真情實感,他的考試題目是寫作《喜別》,他寫了一出喜劇,寫的是哥哥送他去火車站,他要坐火車來北京參加中戲考試的故事。為什么這個情景被寫成了喜劇呢?史航說:“因為我相信我能考上中戲,我哥哥也相信我能考上中戲。”他就是這樣堅定樂觀地考進了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