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院系:音樂教育、作曲、音樂學、聲樂、民族器樂、管弦、鋼琴、舞蹈等。
特色專業:音樂表演、視唱練耳教學、作曲(電子音樂)、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鍵盤樂器(手風琴)演奏、音樂學(音樂教育方向電子琴演奏)等。
時光荏苒,白馬過隙,我從西安音樂學院(簡稱“西音”)畢業也有幾年了。還記得那片蔥郁蒼翠的樹木之間,依稀是一排排古樸的蘇式建筑,南邊樹木無邊,下面藏著寂靜幽深的興善寺,北邊樹林里有涓涓細流,而中間的法國梧桐亭亭如蓋,掩映著那條寬闊的主干道,仿佛來自歷史的廊橋,安詳而富有詩意,巨大的圓形街心花園春來花開滿枝,秋去落英繽紛,與校園門口南北兩側的竹林遙相呼應,偃仰嘯歌……
把青春安放在美麗的西音
記得南北樓是當時最高的建筑,兩樓之間的樹蔭里有一座紅柱綠瓦的木欄花亭。沿著花亭旁的青磚甬道,一泓池水鑲嵌在圖書館前,芙蓉自在地綻放著,常使人身臨荷塘月色之中,又仿佛漫步在蘇州園林之間,而一曲婉轉的琴聲或悠揚的歌聲會將你喚醒,笙歌在耳,人在西音……在這里,春天有隨風而落的櫻花和一夜春雨過后滿地的玉蘭花,夏天有飄落的槐花和火紅的石榴花,秋天可以去摘石榴,冬天還有傲骨的梅花。多年不見,我夢里的西音,你還好嗎?
當我再次置身于母校中時,青春的記憶被打開了閘門,如流水般奔涌而來。在這里,我曾嘗盡專業學習的酸甜苦辣,汗水與淚水都已成為美好的回憶。這里無疑是莘莘學子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大家安放青春最好的港灣。
西安音樂學院已有六十多年的建校史,是我國九所獨立設置的音樂專業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高等音樂學府。
從面向長安路的西安音樂學院東門步入校園,東西大路兩旁綠樹成蔭,還是多年前茂盛的樹木,樹枝已為這條路搭起了壯觀的樹冠長廊。人們漫步在綠蔭長廊中,涼爽宜人的感覺拂面而來,讓人頓覺心曠神怡。東西走廊左邊和興善寺隔離的界墻一改過去的老青磚模樣,現在的整面墻是有關音樂的浮雕畫,烘托著大西北音樂殿堂的神秘。長廊的右邊,在原來學生食堂的位置煥然一新拔地而起的建筑正迎接著年輕的學子們。遠方林立的高樓為這座古老的西部音樂殿堂注入了現代的氣息,給人一種充滿青春活力的視覺沖擊,而校園里的仿古建筑則彰顯著西安音樂學院悠久的歷史文化。當你看到建于上個世紀的磚混北教學樓的同時,也會看到這個世紀直插云霄的新式現代化教學樓,這座教學樓的崛起標志著西安音樂學院從此步入了新時代。
堅守十四年的樂祭軒轅帝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史記》中記載:“黃帝崩,葬橋山。”自此,黃帝陵成為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圣地,黃帝文化更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和文化根脈。自漢代以來,中國歷代王朝多有公祭黃帝的傳統,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每年清明節,海內外中華兒女便不遠萬里紛紛奔赴陜西,云集橋山,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2003年至今,每逢春寒料峭、乍暖還寒之時,西安音樂學院師生共千余人次都會來參加清明公祭典禮,樂舞告祭先祖,師生們懷著滿腔熱情認真排演,砥礪品質,錘煉作風,增長才干。在莊重肅穆的祭祀音樂聲中,師生們身著古典盛裝,禮拜表演《干戚》《云祭》《翎子》等眾多樂舞,彰顯著“中華第一祭祀樂舞”的文化氣象,表達出血脈同根的天下炎黃子孫慎終追遠、敬奉祖靈的情懷,增強了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意識和責任。
十四年來,西音人在公祭活動中以良好的專業水準和精神風貌,贏得了全球華人的關注和贊譽,為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高質量地參加每年的公祭樂舞表演,全體參演師生會犧牲一個多月的課余時間加班加點排練,最終以強大的陣容和精彩的表演表達西音人對中華始祖的無限崇敬。同時,公祭樂舞表演也較好地檢驗了學院課堂教學的出色成果。
吸天地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
西安音樂學院承載著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底蘊,吸納了古絲綢之路的氣脈養分,沁潤著大唐帝國的古樂遺韻,在一代又一代西音人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具有時代特征和地域音樂文化特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為陜西、西北乃至全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音樂專門人才。
目前,西安音樂學院有藝術學理論和音樂與舞蹈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十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九個本科專業,設有音樂學、作曲、聲樂、管弦、民樂、音樂教育、鋼琴、舞蹈、電子音樂工程九個系和視唱練耳教研室、基礎部、附中、藝術學理論研究室等教學部門,附設的西北民族音樂研究中心是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院開設了“樂府講壇”和“博雅論壇”兩個開放性學術交流平臺,建有兩個獨具特色的博物館——西北民族音樂文化展館和西安鼓樂學術館。與此同時,學院還有由師生組成的交響樂團、交響管樂團、民族管弦樂團、西安鼓樂藝術團、秦箏藝術團和合唱團等藝術實踐團體。
西安音樂學院立足傳統,迎接挑戰,立志于創建一流的音樂院校。千年古都的城墻紋飾遠接周秦漢唐文化,近匯三秦熱土的地域精粹,也詮釋了學院“立幽幽秦中之根,沐綿綿八水之源,承雄雄長安之樂,頌欣欣天地人和”的人文積淀,體現出西音人扎根黃土地,放歌新時代,在藝術上堅持傳統與時代的交融、民族與世界的互動,真可謂“傳音之源遠,達院之任重”。
學院校訓“明德教化,樂音至善”,典出有據,涵蓋了大學的德治理念、教育的教化功能和大學教育所追求的至善境界,與“治世之音”——美妙的樂音統一在一起,完美地體現出西安音樂學院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理念。“樂音至善”彰顯出學院作為音樂藝術高校的特點,也反映了幾代西音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作為文化名片,校訓凝結著西安音樂學院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對青年學子具有較好的引導訓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