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偉
近年來,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扎實抓好“項目落地年”“項目突破年”各項工作,全力打好“項目攻堅戰”,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取得明顯實效,推動了經濟快速平穩增長。
“十二五”期間,東興區共爭取中央省市各類項目759個,爭取資金28.89億元,實施500萬元以上各類項目609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8.56億元,是“十一五”的2.8倍,對GDP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40%以上,全區GDP由2010年的119.1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38.45億元,總量五年翻了一番,但同時也存在重大項目支撐不夠、要素保障不足、建設環境還需優化等問題,需突出改革創新,推進項目落地見效。
——注重轉方式調結構,堅持“三個優化”,提升項目投資效益。一是優化投資結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注重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在“十三五”末,將三次產業投資結構比調整為15:55:30,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二是優化投資方向。堅持把資金投放向民生工程、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城鄉建設、生態保護、自主創新、產業提升等方面傾斜,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投資效益提高。三是優化投資渠道。推進融資體制改革,推行PPP等項目融資方式,不斷擴大民間投資和外來投資,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在一些有一定收益的經營性項目領域放寬民間資金投資,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創新投資方式。
——注重強推動增效益,突出“五大重點”,提高項目推進質量。一是以產業園區項目為重點,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加快推進中再生一期二批次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道路、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大力引進帶動性強的大型產業項目落戶園區,全力打造再生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產業集群與終端產品再制造產業集群。二是以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為重點,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順應“互聯網+”趨勢,加快內江高新區高橋園區建設,促進北青科技創新中心和IBM科技研究院項目入駐,加快推進科技孵化器、大學科技園以及內江電子商務產業園、萊克國際汽車商貿城等項目,努力打造“川南中關村”。大力推進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改造,積極發展生物制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重大幅提高。三是以農業產業化和農業基礎設施項目為重點,助推“三農”發展。抓好川中丘區長江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做大糧油、果蔬、畜禽、蠶桑、水產、花卉苗木和中藥材等六大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打造1—2個在全省、全國范圍內上規模、有檔次的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實施城鄉基礎設施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發展環境。四是以城鎮建設項目為重點,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全力做好城市軌道交通、新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等重點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加快推進興盛路、城區貨運停車場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危舊房和老舊院落改造項目,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新城。加快田家、雙才、郭北等重點小城鎮建設,形成重點鎮建設的更大示范帶動效應。五是以社會民生項目為重點,努力促進成果共享。深入實施“五大扶貧工程”“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抓好百姓安居工程、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道路建設等民生工程,全力做好文化中心、體育中心、內江師院新校區等項目協調服務工作,加快高橋小學擴建、機關幼兒園遷建等項目建設步伐,強化動遷安置還房、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等項目建設,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注重抓配套保要素,狠抓“五項措施”,強化項目建設保障。一是狠抓項目謀劃。研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川南經濟區等國家、省級發展戰略,密切跟蹤國家投資重點領域以及新推出的工程包,有針對性地策劃、篩選、包裝、儲備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資金投向的重大項目,做到“謀劃一批、上報一批、落實一批、儲備一批”。二是狠抓招資引資。采取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產業招商等多種形式,著重抓好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文化旅游、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專題招商,著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性強、稅收貢獻大的項目。三是狠抓跑項爭資。準確把握政策,及時捕捉國家宏觀政策信息,追蹤財政、國債投資方向,重點圍繞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社會事業、生態保護等方面,精心篩選一批符合政策支持方向、具備實施條件、輻射帶動力強的項目,進行有針對性地策劃、包裝,力爭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省上大盤子。四是狠抓瓶頸破解。創新融資方式,推動重點項目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和PPP模式等市場化方式實現融資,繼續加大政銀企對接力度,爭取金融機構擴大對重點項目的資金投放。強化土地保障,深入研究國家加強土地管理和調控的政策,大力爭取省預留土地指標。進一步完善市政、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全力保障重點項目所需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的調度。五是狠抓環境優化。加強政策引導,依法開展安置補償、社保繳納、拆違控違等相關工作,正確處理好各方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加強項目安全監管,防范安全事故發生,為項目推進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注重嚴要求促落實,強化“三個責任”,健全項目推進機制。一是健全推進機制,強化主體責任。繼續實行領導干部聯系重點項目機制,堅持一事一主體,落實“五個一”項目工作推進法,明確重點項目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和協辦單位。各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形成合力,提前介入項目設計、規劃、環評、科研、報批等前期工作,加快申報、審批進度,并加大人力、物力、財力調配力度,確保項目順利推進。二是健全監督機制,強化管理責任。項目主管部門嚴格執行項目基本建設程序,落實“四制”“三控制”要求,對工程建設項目進行全過程監督檢查,促進重點工程管理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嚴格執行項目招投標、工程監理、安全生產、竣工驗收等項目管理制度,確保項目程序規范、建設安全、質量過關、廉潔高效。三是健全考核機制,強化目標責任。進一步加大項目推進考核力度,將重點項目納入主要工作目標和分類工作目標雙重考核,按照倒排工期開展項目督查,將進度滯后的項目列入督查重點,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對推進不力未能完成年度任務的,啟動問責機制予以問責,以強有力的措施確保項目建設扎實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