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旅游 ×宓雄
海峽旅游:您的團隊承接了《三明市鄉村旅游五年發展規劃》的百村調研工作,相對于福建其他縣市而言,您認為三明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和劣勢是什么呢?
宓雄:在中國,福建是唯一一個保留了最多的方言、傳統工藝、古城堡等等優秀傳統資源的省份,其中旅游產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三明的鄉村旅游勢必厚積薄發,它擁有世界級的自然風光,植被茂密,人口稀少,古村落眾多且保護良好,只是發力得晚,但同時也避免了更多的彎路。三明的鄉村不需要做太大的建設,找到好的切入點堅持做下去,就會有很多精彩可以呈現,也會滿足一些人對村落旅行的需求。交通已經不是制約旅游的主要因素了,三明目前欠缺的是良好的旅游業態。好比泰寧,擁有如此優秀的自然文化遺產,早晚會發展起來。
海峽旅游:際溪村“耕讀李家”項目,是團隊的第一個落地項目,當初吸引你們的是什么?
宓雄:際溪村的“耕讀李家”最特殊的是它擁有丹霞地貌和兩座巖寺,自然田園風光和人文歷史結合得很好,是典型的傳統鄉村形態。傳統社會里,有廟就會有廟會活動,并且帶動著周邊的商業,這是完整的社區——自然、信仰、農、工、商的結合。福建鄉村中,完整的社區形態不多,因為歷史原因我們曾經有過斷層。我們在做社區營造的時候,希望能夠用相對完整的觀念去做事。
海峽旅游:以兩座巖寺作為村落文化的一個特點,該如何發揮信仰和社區的關聯作用?
宓雄:李家巖禪寺和絡珠巖禪寺是典型的傳統寺廟,在社區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是當地百姓信仰的依托,而由此生發的節慶、家族聚會,則創造了很多集體共事的神圣時間節點和公共空間。村落民眾、家族相聚,閑聊、聚餐,重溫地方特色食品,進而又帶動了地方風物的傳承。際溪村有佛教信仰、民間信仰、傳統節俗,一年里有很多節日要過,這就創造了很多溝通的機會。信仰的力量很大,不能忽視它強大的號召力。
一個好的法師,可以多多少少彌補政府在鄉村里的角色功能。我們會和寺廟溝通,讓法師們把寺廟整理干凈,法師一天的課業流程也要更加莊重,增強民眾對信仰的恭敬。寺廟可以接待誠心修禪的世人,另辟一個住處,并盡力避免建筑的突兀。恢復一個社區里面,寺廟和法師對鄉民的凝聚作用。
海峽旅游:在進入際溪村后,團隊的社區營造是怎么進行的?
宓雄:剛開始進駐的一兩個月,首先需要對村落的自然、文化、歷史、建筑、農業、居民等等,進行資源盤點。三明地區有很多鄉村種植煙葉,際溪村也不例外,村落大部分耕地種植煙葉,對土壤的破壞很大。但煙葉種植收益穩定,每畝四五千元,且有技術人員輔導,村民已經習慣這樣的農田操作。我們做的是,讓農民意識到還有別的作物比煙葉收入更好。例如百香果,百香果可以用來做甜點、果醬、冰棒等等,進而可以形成百香果特色主題民宿。我們的團隊中有一位臺灣來的帥氣年輕農人,是典型的“型農”,專門指導村民的耕種。
在選擇團隊長期吃飯、住宿的地方,我們非常用心,并且不固定,一家家嘗試。對于三餐,我們先選定一家,注意他們的手藝、環境、服務意識等等。剛開始村民帶著明顯的敵意。一天用餐開價每人90元,我們5個人的團隊,一個月得有多大的開銷。我們讓他賺這筆錢,但是他需要按照我們的要求慢慢改進菜品和服務的品質。如果端菜的時候手指伸入湯里,我們不吃,但會告訴他們什么才是正確的送餐方式。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在村內餐飲的費用越來越合理,一天35元左右。
住宿方面,我們最開始住的民宿價格也是驚人。我們住下后,教他們怎么服務游客,怎么打掃、布置房間,整理廚房和衛生間等等,教得差不多會了,我們就換一家。民宿多了,我們就開始讓他們競價,哪家服務好價位合理就去哪一家,讓他們意識到市場的規律。
“耕讀李家”是觀光型社區的營造,目的是讓大家可以在這里休息放松,小住幾日。我們就打造了閩臺美麗鄉村交流中心,可以喝茶、咖啡,享用簡餐,還有農民圖書館和鄉村文創基地,方便我們組織臺灣地區、日本等地的院校交流。農民也會把自己收拾干凈后進來喝茶。店員也是本地村民,這種方式慢慢開始改變空心化鄉村的村民結構,吸引青年。利用這個空間,我們開發李家商品,包裝設計,售賣給游客。目前“耕讀李家”有40個房間,可容納80-100人。村里的業態正在慢慢形成,有禪修中心,有民宿,有創客坊等等。接下來的事情很多,我們邀請到日本的民宿設計師,民宿項目即將開工落地。我們還想辦一個農村學校,可以培育當地村民,和需要了解社區營造的官員。
海峽旅游:在社區營造推進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宓雄:社區營造的困難有很多,資金、鄉村干部的能力、團隊的專業度、當地農民的意識等。政府更多把資金和注意力放在第一步——景觀設計里;而第二步——業態的經營和教育,卻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國外幾十年、上百年的鄉村營造不同,大陸目前的鄉村旅游打造速度很快,這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很大關系,當然,更需要注意的是,鄉村需要有一個團隊溫和的陪伴。目前,真正落地鄉村社區的團隊并不多。
現在很多做鄉村旅游的團隊,更像是規劃設計顧問公司,而不是社區營造。大家都像是在說鄉愁的企劃公司。其實,社區是你要住在里面,去了解村里有多少老人、小孩,這只小狗的主人是誰……小邱原來上班的地方在村口,從住家步行需要半小時,村里的小狗都會跟著她上班后再回來。團隊里的年輕人對失去勞動力的五保戶老農也時常關心,從臺灣過來都帶著禮物,節假離開時老農都哭著不舍。我們住在村里,才更有發言權,并且可以作為政府和村民的一個調節紐帶。比如村民亂倒垃圾、吵架等等,我們的規勸有時比政府更有效。
海峽旅游:對“耕讀李家”未來客群的設想是怎樣的?
宓雄:際溪村是大景區周邊的鄉村,一般旅行團不會在我們這里停留太久,這是我們的挑戰。我們的客群首先是泰寧周邊的人群,他們已經去過大景點,并且需要周末休閑,另一種是追求相對寧靜的生活方式的族群。目前也已經有小團體和企業團體來體驗了。
際溪村大事記
2012年10月 杉城鎮政府全面啟動美好鄉村建設工作,際溪村也開始在鎮政府指導下規劃建設、綜合整治環境、道路基礎建設。
2014年3月 際溪村以“耕讀李家”為品牌,啟動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2014年7月 “李家菜地”體驗園開始營業。
2014年9月 鎮政府投資2000萬,注冊成立杉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統籌管理全鎮鄉村旅游開發事宜。
2014年10月由太太口服液創始人之一郭海嬰投資5000萬元的丹霞禪修院開始動工修建。
2014年12月 臺灣上趣智業規劃團隊進駐際溪村,開始陪伴式的社會營造。
2015年1月 “李家客棧”民宿街、“李家院子”民宿開始營業。
2015年2月 引進玫瑰谷項目,種植40余畝的可食用玫瑰。
2015年9月 禪修院一期項目接待中心已建成完工,計劃整體可于2017年前正式對外開放。
2015年10月 閩臺美麗鄉村交流中心正式營業;創客坊打造完成。
2016年3月 耕讀李家啟動寫生基地建設,修建了寫生青年旅舍等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