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偉
(四川省雷波縣農牧局,四川雷波 616550)
?
雷波縣肉羊產業發展新勢頭
董明偉
(四川省雷波縣農牧局,四川雷波616550)

1.1養殖模式雷波是典型的山地畜牧縣,近年來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組織化模式開始起步。從2014年起,在國家政策的傾斜及扶貧項目的帶動下,全縣肉羊適度規模化養殖和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迅速。
1.2飼養方式從粗飼料的來源和養殖方式看,全縣農戶飼養的肉羊多以放牧為主,冬季補充一定數量的農副產品飼料。適度規模的養殖場多以放牧、種植人工牧草和利用農副產品相結合。
1.3品種資源及良種繁育現狀全縣先后共引進良種南江黃羊780只,分布在二半山、高二半山的48個鄉鎮。山羊品種主要有本地山羊、建昌雜交黑山羊、樂至雜交黑山羊等。由于交通不便,文化水平偏低,散養戶在長年的自繁自育過程中,未重視品種優勢的培育和選育,地方品種嚴重退化,生產性能低、市場競爭力較弱。
1.4飼草料資源全縣有天然草地173.62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可利用草場140.5萬畝,除種植1年生、多年生牧草和其它青綠飼料外,目前正在宣傳發動養羊戶種植禾本科牧草(皇竹草和甜象草)。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退牧還草51萬畝。
2.1天然草地受損,面積減小采挖礦石、瑪瑙嚴重損害了天然草地的有效利用,嚴重的超載放牧使天然草地受損,面積減小。
2.2飼草料規模供應無保障雷波規模養殖場基本分布于交通不便的二半山地區,沒有成片草場,粗飼料的來源主要依靠人工種草和放牧,農作物秸桿沒有專業的加工廠生產,更沒有大中型的專業化、規模化的飼草加工配送企業,飼草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產業化不足是制約肉羊規模化發展的瓶頸。
2.3基礎母羊存欄不足全縣能繁母羊存欄僅6.354萬只,嚴重制約著養羊業的快速發展。
2.4基礎設施薄弱資金投入力度不夠,生產水平低,農村基本處于傳統粗放的養殖水平,科技信息服務、新技術推廣滯后。
2.5產業鏈條不完善缺乏草食畜禽深加工龍頭企業帶動;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銷售渠道不廣。
3.1優化區域布局,促進產業帶形成根據雷波的實際情況,科學地確定肉羊發展的區域布局。建議“十三五”期間在全縣建設肉羊標準化養殖場(戶)500戶,示范基地10個,到達新增出欄有機肉羊11萬只。努力提高產業聚集度和發展水平,逐步改變零星散養的狀況,抓好二半山地區有機肉羊產業帶,重點打造有機肉羊畜產品。
3.2以獎代投,擴大優質基礎群政府財政資金可采取以獎代投等多種方式,主要用于肉羊良種場基礎設施建設、良種引進貸款貼息等,建設良種肉羊基地,鼓勵千家萬戶適度規模養殖母羊與引進的南江黃羊進行雜交改良,對母羊養殖者給予一定的補助。
3.3依托資源,創新養殖模式充分利用天然草地與人工種草相結合,與利用秸桿農副產品相結合,積極引導和發展氨化、青貯等方式,大力發展農副產品與牧業相結合的養殖模式。
3.4品種選育,加強肉羊雜交改良針對雷波本地品種選育肉羊品種個體小、增重慢和出肉率低等問題,引進南江黃羊與本地羊進行雜交,形成穩定的配套推廣體系,加強肉羊的本品種選育和雜交改良工作。
3.5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政策扶持繼續增加對肉羊產業基礎整合項目資金設施建設的投入,通過整合項目資金,降低貸款門檻,加大對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戶建設的支持與投入。
收稿日期:2016-01-27近年來雷波縣把發展草食動物養殖列入重點項目,在大小涼山綜合扶貧項目、彝家新寨建設項目、烏蒙山片區扶貧項目中均以發展草食畜為突破口,在財政扶持、市場拉動和社會資金投入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全縣肉羊產業呈現全新的發展勢頭。
中圖分類號:F30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8964(2016)03-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