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
草長鶯飛的春天,正是寶寶長高的有利天時。在這個生機盎然的季節里,媽媽們趕緊為寶寶加點油,才不會使這個一年一度的神秘的發育黃金期與寶寶擦肩而過。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報告,兒童的生長速度在四季并不相同,生長最快的是5月份,10月份則長得最慢。另外,寶寶的身高增長有兩個高峰期,嬰幼兒時期是其中之一,1歲以內長得最快,平均增長約20~25厘米;1~3歲平均每年增長約8~10厘米;3歲以后每年約增長5~7厘米。
寶寶和陽光有個約會
春天暖融融的陽光是寶寶長高的催化劑,其中發揮作用的是紅外線和紫外線。前者有刺激血液循環和骨髓造血的功能;后者則對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功不可沒。維生素D使寶寶吸收鈣和磷變得更為容易,有了充足的鈣和磷“墊底兒”,骨骼自然長得快。
給媽媽的建議
曬太陽的黃金時間。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是寶寶曬太陽的最佳時段。春天早晚還比較涼,而這段時間溫度相對高一些,光線也充足,非常適合寶寶曬日光浴。
多曬曬后背。如果能讓寶寶全身沐浴陽光,是再好不過的;假如這樣做起來不太方便,不妨讓寶寶的小胳臂、小屁股和后背多曬曬,較方便,且面積大,效果好。
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
有的媽媽怕春天的風吹著寶寶,習慣于用玻璃做保護,以為這樣既能使寶寶感受陽光又不至于受涼。殊不知,玻璃能阻擋大部分紫外線,而正是紫外線促進了維生素D的合成,這猶如設置了一道屏障,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生命在于運動
運動促進長個兒,眾所周知。運動的好處是讓寶寶身體發熱,為血液循環增添動力,肌肉和骨骼系統的營養因此得到改善;而運動也會刺激垂體分泌生長激素,長高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給媽媽的建議
踩著新綠長高
春天給大地帶來一片新綠。周末,帶著寶寶到公園或郊外去踏青,讓寶寶在空曠的草地上跑跑、走走、蹦蹦跳跳,在春風里感受發現野菊花、蒲公英、小松鼠和狗尾巴草的驚喜。
登高望遠
4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跟著爸爸媽媽一起爬山了。邊爬邊玩,還能欣賞山路兩邊不斷變化的樹木花草、俯瞰腳下的美景,欣喜之余忘記了疲勞,一路風光讓寶寶不覺得單調。
戶外也狂歡
寶寶不可能每天都去經歷徒步大自然的歡樂,但出來呼吸新鮮空氣、活動筋骨、享受戶外狂歡是不難做到的。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比如走走、跑跑、蹬蹬三輪車或自行車、拍拍球……這些都有助于讓寶寶高高興興地在春天里“長”個痛快。
玩玩“長個兒”游戲
跳起摸高
在一根橫置的繩子上高低錯落地掛幾個毛絨玩具或氣球,媽媽和寶寶各自選定一個目標,跳起來用手去摸這個目標,或者用頭去頂它,連續跳多次,一天可以做幾個回合。但注意別太多次,那樣可能累著寶寶。
把球投進籃筐
給寶寶準備一套迷你籃球和籃筐,讓他模仿爸爸媽媽的樣子跳起投籃、跳起接球。這個跳躍的動作是寶寶最好的“拔高”鍛煉之一。
不利于長個兒的運動
寶寶一定不要做的運動:負重或壓縮性的運動,比如舉重、舉啞鈴、拉力器等,對身高增長是不利的。另外,運動過量也會影響身體健康和長個兒,因此,媽媽一定要把握好寶寶的運動量。如果發現寶寶運動后有疲勞、睡眠不好、精神不好等表現,說明運動量超出了寶寶的身體負荷,應及時縮減。
營養助力
長個兒
沒營養,怎么長?春天,寶寶長得快,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比平時也就更多,所以,足夠的營養是必須保證的。
給媽媽的建議
多青睞“高鈣”食物
寶寶生長發育速度快,身體對鈣營養的需求也相應增加。牛奶、蝦皮、芝麻醬、黃花菜、蘿卜、胡蘿卜、海帶、魚、紫菜、芥菜、田螺、骨頭湯等都屬于“高鈣”食物。同時,注意限制寶寶過多地吃糖或甜食,否則易使體內的鈣和維生素D被消耗掉,導致身體缺鈣。
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
寶寶生長發育速度增快,器官組織對優質蛋白質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此,副食上應比平時適當地增加雞蛋、魚蝦、雞肉、牛肉、奶制品及豆制品等,主食上多選用大米、小米、紅小豆等。
別忽略脂肪攝入
脂肪能滋養寶寶的身體,營養大腦。因此,給寶寶提供足量的脂肪非常必要。富含脂肪的小食品,如花生米、核桃仁、松子、葵花子等,就是很好的選擇。
愛上粗糧
粗糧是礦物質、微量元素、纖維素、各種維生素和特殊結構的有機化合物的營養庫,其中豐富的鐵、鋅、錳、銅、鈣、磷、氨基酸等能保證身體的營養均衡。所以,與其給寶寶吃各種營養小藥片,不如經常把玉米、小米、糯米、白薯、綠豆、黃豆等擺上他們的餐桌。
遠離垃圾食品
糖、巧克力、冰淇淋和糕點里面含有較多的磷酸鹽,阻礙鈣在體內代謝,是長高的“克星”;火腿、香腸、漢堡、肉松、汽水、乳酸菌飲料中含有食品添加劑,不利于鈣的吸收,加上熱量高、營養低,也不利于寶寶長個兒。另外,也別讓寶寶吃得過飽。研究顯示,人在饑餓狀態下,也就是血糖低的情況下,才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從而有利于刺激寶寶的骨骼生長;吃得太飽,反而會阻止生長激素的分泌,讓寶寶長不高。
好睡眠好身高
要想長得高,就得睡得好。在睡眠狀態下,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是清醒狀態下分泌量的3倍左右。而且,熟睡中,寶寶的大腦神經、肌肉處于放松狀態,關節和骨骼得以盡情地伸展。
給媽媽的建議
每天多睡半個小時
“春困秋乏”,人體在春天確實需要更長一點的睡眠時間。讓寶寶每天比在其他季節多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你會發現,他的精神能更好,個子也長得快。
把握住黃金睡眠期
生長激素的分泌也有自己的時間段,通常在晚上10到凌晨2點左右這段時間內最旺盛。同樣是睡10個小時,晚上9點入睡和晚上11點入睡的寶寶獲得的生長激素是不一樣的,早睡的寶寶在這方面更“劃算”。因此,睡前別讓寶寶太興奮,保證他晚上9點半之前上床。
睡眠也有“量”的要求
寶寶越小,睡的時間越長。一般來說,1歲以下的寶寶每天需要14~20小時的睡眠,1~3歲為12~14小時,4~6歲約為11~12小時。
黑白顛倒寶寶容易長不高
一些媽媽以為,寶寶一天睡的總量夠了就行了,至于是白天睡的還是晚上睡的并不重要。其實并非如此。建議這樣做:2歲以下的小寶寶白天最多睡3個小時,分上、下午兩次;2歲以上的寶寶午睡一次,控制在2個小時以內,最好在下午3點以前睡醒,這才能保證晚上早睡。理由還是與生長激素的分泌有關。
好心情給長個兒加油
吃得好、睡得好固然重要,但我們也不可忽視寶寶的心情。研究表明,生長激素在兒童情緒低落時分泌最少。這是因為心理壓力會給寶寶帶來身體上的不適,比如情緒不穩定、食欲不振,睡不踏實,有些寶寶晚上睡覺時還可能出現“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始終無法進入深睡眠狀態,這些都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其直接后果就是寶寶比同齡寶寶要矮。
寶寶有病及時就醫
確有少數寶寶患有某些疾病,影響了生長發育。如果寶寶身高增長不理想,應到正規??漆t院檢查。矮小寶寶按常規應進行血生化、甲狀腺功能檢查,染色體核型分析,生長激素測定和骨齡檢查,重點是尋找生長發育緩慢的原因,特別注意確定是否患有影響生長發育的疾病。一旦發現患有某種疾病,就應該及時徹底治療。
給媽媽的建議
做個快樂的媽媽
成人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寶寶。如果媽媽心情不好,寶寶最容易受到影響。要想讓寶寶開心起來,媽媽首先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用快樂的心情面對寶寶、感染寶寶。一旦壞情緒來臨,最好和寶寶做短暫隔離。
創造舒心的家庭環境
努力為寶寶創造一個溫馨、和諧、文明、安靜的家庭環境,使寶寶心情舒暢。比如,對寶寶少一些責備和批評,取消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同時別把成人的矛盾和壓力轉嫁到寶寶身上,避免夫妻冷戰,吵架別當著寶寶的面。
多陪伴寶寶
寶寶的快樂常常來源于安全感和親人的關愛。寶寶能夠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和其他親人的關愛與撫慰,就會身心放松,情緒愉快,比較開朗。因此,父母別總是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是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寶寶,給予他足夠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