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苗++王富強++王輝
[摘 要]環境現狀監測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環境影響評價質量,環境現狀監測失誤直接導致環境污染預測和環境決策失誤。文章對煤礦礦區環境的現場監測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煤礦;環境;現場監測
中圖分類號:TD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1-0033-01
0 前言
環境評價是以環境監測為基礎,當一個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首先要對該項目建設地環境要素進行分析:項目擬建地是否具有環境容量主要指大氣環境、水環境、噪聲環境以及生態等要素的環境容量;項目建設后是否帶來新的環境影響和變化;項目擬建設地是否具有環境可載力。為了說明這一系列問題必須要有環境現狀監測數據來表明,只有具有準確的環境監測基礎數據,才能表明該地域具有環境容量,方可建設。因此環境現狀監測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環境影響評價質量,環境現狀監測失誤會直接導致環境污染預測和環境決策失誤。現就煤礦環境影響中的現場監測問題做一些探討。
1 水質監測
1.1 地表水監測
礦區地表水一般是指礦區河流和湖泊水體。
1.1.1 監測布點與采樣
監測斷面布設應該在總體宏觀上反映出礦區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所以斷面的選取應該要具有代表性,同時還要考慮采樣的可行性和方便性。對于流動水應該在擬建項目的污水排放口地上下游近處各設采樣斷面。河流長度10千米,應該在河流下游進行水中污染物消減監測斷面。斷面的位置應該避開死水區、回水區、排污口點。應該盡量再河段河床穩定、水流穩定不急處。
1.1.2 樣品的保存及運輸
凡是能夠進行現場測定的項目,應該在現場進行測定。水樣運輸前應將容器的外(內)蓋蓋緊。裝箱時應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損。箱子上應有“切勿倒置”等明顯標志。同一采樣點的樣品瓶應盡量裝在同一個箱子中;如分裝在幾個箱子內,則各箱內均應有同樣的采樣記錄表。運輸前應檢查所采水樣是否已全部裝箱。運輸時應有專門押運人員。水樣交化驗室時,應有交接手續。
1.2 地下水監測
地下水指以各種形式埋藏在地殼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氣帶和飽水帶中的水。一般礦區地下水受到煤礦生產工作的影響比較大,同時也是礦區主要工業和生活用水的來源。擬建項目對于地下水的影響預測監測必須要認真慎重對待。
1.2.1 監測點布設
地下水環境現狀監測井點采用控制性布點與功能性布點相結合的布設原則上。具體監測布點要詳細了解擬建項目地址周圍水線和地下水井口的分布。監測井應該是常年使用的民井和生產井。一般不專門開鑿監測井。采樣深度要在地下水水面下0.5m以下。對封閉的生產井可在抽水時從泵房出水管放水閥處采樣,采樣前應將抽水管中存水放凈。對于自噴的泉水,可在涌口處出水水流的中心采樣。采集不自噴泉水時,將停滯在抽水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之后,再進行采樣。
1.2.2 樣品的保存與運輸
采集水樣后,立即往水樣中加入保存劑,然后將水樣容器瓶蓋緊、密封,貼好標簽,標簽設計可以根據各站具體情況,一般應包括監測井號、采樣日期和時間、監測項目、采樣人等。樣品運輸:
(1)不得將現場測定后的剩余水樣作為實驗室分析樣品送往實驗室。
(2)水樣裝箱前應將水樣容器內外蓋蓋緊,對裝有水樣的玻璃磨口瓶應用聚乙烯薄膜覆蓋瓶口并用細繩將瓶塞與瓶頸系緊。
(3)同一采樣點的樣品瓶盡量裝在同一箱內,與采樣記錄逐件核對,檢查所采水樣是否已全部裝箱。
(4)裝箱時應用泡沫塑料或波紋紙板墊底和間隔防震。有蓋的樣品箱應有“切勿倒置”等明顯標志。
(5)樣品運輸過程中應避免日光照射,氣溫異常偏高或偏低時還應采取適當保溫措施。
1.2.3 監測項目
地下水水質現狀監測項目的選擇,應根據建設項目行業污水特點、評價等級、存在或可能引發的環境水文地質問題而確定。因為監測水樣是密封保存,同時內部含有一些微生物,在密封條件下微生物的代謝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水樣內的各種物質的監測準確性。所以應該盡可能的減少采樣和檢驗之間的時間間隔。凡能在現場測定的項目,均應在現場測定。
1.2.4 地下水監測方法
地下水監測的成分較多,因此要求較高,所涉及的監測方法較多較復雜。具體監測各種污染物成分的方法應該嚴格按照國家地下水監測的標準執行。
2 大氣監測
大氣特征污染物主要指項目實施后可能導致潛在污染或對周邊環境空氣保護目標產生影響的特有污染物。大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態分為顆粒物污染物和氣態污染物,其中粒徑小于15μm的污染物亦可劃為氣態污染物。采樣點的布設,以監測期間所處季節的主導風向為軸向,在上風向和下風向布點監測。具體監測點位根據局地地形條件、風頻分布特征以及環境功能區、環境空氣保護目標所在方位做適當調整。各個監測點要有代表性,環境監測值應能反映各環境空氣敏感區、各環境功能區的環境質量,以及預計受項目影響的高濃度區的環境質量。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置的周邊環境應符合相關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的規定。監測點周圍空間應開闊,采樣口水平線與周圍建筑物的高度夾角小于30°;監測點周圍應有270°采樣捕集空間,空氣流動不受任何影響;避開局地污染源的影響,原則上20米范圍內應沒有局地排放源;避開樹木和吸附力較強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米范圍內沒有綠色喬木、灌木等。
煤礦礦區大氣監測主要監測項目有TSP、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根據污染物的不同,其監測方法不同。
3 現場監測中應注意的問題
3.1 水質采樣
在確定監測斷面之后,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HJ/T213-93中對河流取樣斷面、斷面上取樣垂線、垂線上取樣點的設置具體規定設置采樣點和采樣垂線,決不能把監測斷面設置在某一側上,隨意采一個水樣。這樣會導致較大的誤差,監測結果也會失去代表性。同時每一次采樣記錄應包含氣象參數和水文資料,特別是潮汐河流、感潮河流,尤其要注明采樣時漲落潮情況、水的流向、流速等。這些信息對環評人員數據的正確利用尤為重要。
3.2 大氣采樣和分析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212-93)中規定,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的統計應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的要求。因此大氣采樣必須用大流量采樣器進行24h連續采樣,根據不同的評價等級確定監測天數,這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果。國家制定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時,就是采用上述方法進行測算標準值。如果只以小時均值評價,會導致較大的誤差,而且無法與國家大氣質量標準對比,所得出的結果就沒有可比性。目前一般的監測站出具的數據在采樣方式上大都采用小時均值,日均值難以報出。像PM10、TSP、Pb日均值的采樣時間不能滿足12h/d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日均值的采樣時間不能滿足18h/d以上。
本底監測時應注意監測方法的選擇,因為測的是大氣環境的本底,不同于污染源監測,對方法的檢出限要求較高。例如測空氣中的硝基苯,采用鋅還原)鹽酸奈乙二胺光度法測定范圍是6~1000mg/m3,而用苯吸收填充柱氣相色譜法測定時,方法的最低檢出限為0.005mg/m3,顯然前種方法報出的結果往往都是未檢出,不能滿足環評監測要求,不能準確反映環境本地的真實狀況。
同樣空氣中的氯化氫監測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硫氰酸汞光度法的檢出限為0.05mg/m3,離子色譜法的檢出限為0.003mg/m3,而環評中氯化氫的評價值是0.015mg/m3,顯然環評監測中氯化氫的測定必須采用離子色譜法。
參考文獻
[1] 楊若明,金軍.環境監測[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2] 徐恒力,等.環境地質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
[3] 朱世云,林春綿.環境影響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