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 要: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企業的安全生產。而對企業的安全生產進行綜合測評,則能幫助企業管理者有效了解企業的安全生產現狀,繼而更好的加強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因此,本文對構建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體系的關鍵技術展開了分析,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關鍵技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9.207
0 引言
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關鍵技術的運用,可以使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客觀的反映。而根據測評結果,企業可以采取措施縮小自身與行業安全管理水平的差距,從而實現企業的高效、安全生產。因此,有必要對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關鍵技術展開研究,從而更好的促進各行各業的企業發展。
1 企業安全生產的綜合測評方法分析
在對企業安全生產展開綜合測評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層次分析法。利用該方法,可以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方法對企業安全生產展開評價。具體來講,就是根據企業安全生產的總目標和多目標決策性質,將決策問題按照層次分解開來,從而組成一個由上而下的遞階層次結構。在該結構的最高層,就是安全生產的總目標,可以被稱之為目標層。在結構中間存有多個中間層,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總目標采取的準則、政策和措施,可以被稱之為準則層。在結構的最底層,是企業為實現安全生產采取的具體方案,可以被稱之為方案層。通過將上層元素和下層元素連接起來,就可以形成一個具有遞階層次結構的分析模型。通過將下層元素兩兩比較,并且使用定量數字表述判斷結果,就可以形成判斷矩陣。而根據矩陣中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可以使每一層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排序和權值得到確定[1]。最后,綜合各層次,就可以得到目標方案的排序權值。
2 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體系的設計
2.1 體系設計原則
在設計體系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確保體系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首先,應該尊重科學性原則進行體系的設計,從而確保體系的嚴密性、邏輯性和標準化。為此,需要按照科學方法將企業各項安全工作劃分成具體指標,并且考慮各指標之間的聯系和銜接問題。同時,需要實現指標評判尺度的標準化處理,并且按照重要程度預先進行指標內容的權重設置,以確保測評的信度。其次,需要遵循系統性原則進行體系設計。具體來講,就是綜合測評使用的指標之間要有內在聯系,并且需要以系統優化為原則實現指標分組和分層,從而為體系指標的系統分析比較打下良好的基礎。再者,體系設計需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則,以便使體系既能夠具有考評成本低和操作簡便的優點,同時又能夠使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科學反映[2]。此外,需要遵循持續改進原則進行體系的設計。因為,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所以安全管理測評指標也將隨之變化。而只有根據實際管理情況設計相應的體系,才能夠確保體系的科學性。
2.2 體系設計思路
在設計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體系時,需要緊緊圍繞國家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和部署進行體系的設計。同時,也需要使用現代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和方法,從而使體系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比如,可以對OHSMS管理體系和HSE管理體系等國外先進安全管理體系和方法進行吸收。而通過對測評對象的安全管理現狀展開調查,則能夠實現對測評對象的詳細劃分,從而構建一套合理且科學的測評體系。根據這一思路,可以將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體系劃分成多個系統,然后在各個系統中進行各個指標的設置,從而使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得到綜合反映[3]。值得注意的是,該體系的建立需要進行企業安全管理現狀的全面、客觀反映,并且能夠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實施提供決策依據。
2.3 體系指標選擇
在選擇體系指標時,由于指標選取將直接對體系的實際效果產生影響,所以還需要對企業以往事故檔案進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從而對企業事故發生規律和特點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可以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并且對這些建議是否在實際工作中實施進行調查。同時,需要對已經實施的建議成果進行分析,從而利用以往事故規律分析進行整個測評體系的確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事物發展是遵循客觀規律的,所以還應該通過召開專家會議進行安全生產管理專家的意見的征求,從而使整個指標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完善[4]。在一級指標確定之后,可以根據一級指標涵蓋的內容和方面進行下屬指標的設立。在選取這些指標時,需要反復征詢企業所屬行業的安全生產專家的意見,并且通過多次討論和客觀分析得到一致的意見。在指標體系設計的過程中,還要遵循簡潔、全面的原則,從而避免指標之間出現交叉重疊。此外,需要進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統計指標的使用,從而使體系的可操作性得到提高。
2.4 體系指標權重確定
完成指標體系的設計后,需要確定體系指標權重的確定。而所謂的權重,其實就是體系結構中的下層目標對上層目標的重要程度的數量描述,一般需要使用0到1之間的數值進行指標權重數值大小的表示。在使用體系展開評價的過程中,權重可以進行體系組成因素的綜合反映,因此對評價的展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確定指標權重時,需要遵循客觀性、導向性和可測性的原則。具體來講,就是需要根據指標內容在體系中的作用確定權重大小,并且針對企業安全管理薄弱部分適當進行權重的增大[5]。此外,還要確保內容具有較強的可測性,從而避免評估出現過大誤差。使用層次分析法,就可以將組成目標的各要素按照重要程序從高到低的排列出來,所以可以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各級指標權重的計算。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使用一定的數學方法和算法工具進行各要素的相對重要性的權重的計算,從而使各項指標的權重得到確定。
2.5 體系的實施流程
在體系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企業的安全生產現狀對企業下屬各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展開考核和評價。為此,需要建立體系測評組織,從而對各單位進行公平和公正的評價。而該組織應該由安全評測委員會、安全評測委員會辦公室、安全測評民主委員會和各部門管理者組成。在測評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委員會和辦公室需要進行下屬單位的安全工作監督和協調,并且組織宣傳測評體系內容和收集各類測評信息。而各下屬單位管理人員需要負責配合測評工作的進行,并且解決本單位在測評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在測評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合理進行安全生產綜合測評時間的確定,從而通過開展測評工作督促各單位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繼而使安全管理事故得到有效預防[6]。最終,根據測評結果,企業需要開展安全生產改進工作,從而使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得到提高。
3 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的實現
根據之前提出的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關鍵技術,可以構建一個企業的安全生產綜合測評體系。在構建該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圍繞國家對本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并且對本行業的安全生產綜合管理特性展開分析,從而構建一個適合本企業的指標體系。一般來講,就是需要進行人員素質、安全文化、設備設施、環境條件、安全管理、和事故狀況這六大測評系統的建立。在此基礎上,需要為每個系統設立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從而使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綜合情況得到全面、客觀的反映。比如在人員素質系統中,可以設立安全知識、安全能力、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四大一級指標,然后在各個指標下進行二級指標的劃分[7]。在安全管理指標下,就可以進行組織保障、安全生產管理與監督、基礎管理、投入保障和工商保險等10個一級指標的設立。最終,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指標體系應包含25個一級指標、78個二級指標。完成各個指標的設立后,可以通過專家問卷調查將每個指標權重劃分成三個等級,然后通過統計分析得到體制的權重。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人員素質、安全文化、設備設施、環境條件、安全管理和事故狀況這六大測評系統的權重值分別為0.2、0.1、0.15、0.15、0.3和0.1。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利用該體系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綜合情況展開測評,并且采取相應的安全生產措施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4 結論
總而言之,安全生產是企業賴以長期發展的重要手段,所以企業應該做好安全生產綜合測評工作,從而通過不斷改善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而本文提出的安全生產綜合測評體系,則能為企業實施安全生產綜合測評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繼而更好的促進國內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裴晶晶.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測評指標體系設計研究[J].科技傳播,2013(20):49-51+53.
[2]吳建金,耿修林,傅貴.基于中介效應法的安全氛圍對員工安全行為的影響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3(03):80-86.
[3]樊運曉,張旭鳳.集團化企業安全績效測評研究綜述[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3(03):255-259.
[4]趙顯,傅貴.企業安全氛圍測評的實證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09):145-151.
[5]楊春,王燕青,張鴻瑩.煤礦企業安全誠信度測評量表研究[J].煤炭工程,2014(02):120-123.
[6]孫耀,趙榮泳.大型民用飛機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的設計[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4(04):1-3+25.
[7]錢洪偉,尹香菊,吳繼園.企業安全文化管理技術體系理論與實踐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06):14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