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高建平 李蘭珍
摘要:本文對近15年溫腎健脾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研究從三方面進行了綜述:脾腎陽虛證是UC的重要證型;溫腎健脾法治療UC的常用的方劑、藥物及療效;溫腎健脾法治療UC的機理與提高免疫力、抑制胃腸平滑肌痙攣、促進胃腸功能、抗菌及改善植物神經功能和酶的釋放有關。提出溫腎健脾法治療UC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對相關問題進行展望。
關鍵詞:溫腎健脾法;潰瘍性結腸炎;中醫治則治法;綜述
中圖分類號:R259.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6)05-0127-04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by Using Method of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WANG Di, GAO Jian-ping, LI Lan-zhen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situation of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 spleen treatment for ulcerative colitis (UC) in recent 15 years from three aspects: Yang deficiency in spleen and kidney syndrom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yndromes in UC; common prescriptions, medicine and efficacy of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treatment for treating UC; the mechanism of the treatment for UC is related to immunity enhancement, inhibi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tibiosis, improving plant nerve function, and release of enzymes. It also proposed the problems about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treatment for UC, and prospect for relevant problems.
Key words: warm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treatment; ulcerative colitis; TCM therapeutic principle and method; review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以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病因及發病機制未明,尚無特效治療方法。現代醫學主要通過氨基水楊酸、糖皮質激素、免疫制劑等藥物治療,但不良反應多,療效較差,易復發。中醫通過整體調節治療本病,不僅療效穩定、復發率低、且不良反應少。UC屬中醫“泄瀉”“腸澼”范疇,因病位在大腸,病因為脾虛,遷延不愈,日久傷腎,脾腎俱虛,終致脾腎陽虛,故溫腎健脾法是UC的重要治法。現將溫腎健脾法治療UC的概況綜述如下。
1 脾腎陽虛證是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證型
1.1 理論依據
UC的病理因素為濕、熱、血瘀,病位涉及大腸、
通訊作者:高建平,E-mail:jianpinggao@gszy.edu.cn
肺,與肝、脾、腎關系尤為密切。《景岳全書·泄瀉》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說明脾胃虛弱是UC發病的根本。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為人體提供基本營養物質;腎為先天之本,腎陽是一身陽氣根本,脾陽賴腎陽不斷溫煦,才能正常發揮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濕的功能。若外感或內傷脾胃,則脾胃氣機升降失常,脾氣虛清氣不升,脾陽虛而水谷不化,清濁不分,下行為瀉;脾陽虛累及腎陽亦虛,導致脾腎陽氣俱虛,以致久泄難愈。《景岳全書·泄瀉》云:“腎為胃關,開竅于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陰氣極盛之時,則令人洞泄不止。”此外,UC慢性緩解期患者通常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喜溫喜按、腰酸膝軟,食少、形寒肢冷、神疲懶言、舌淡、苔白、脈細弱,符合脾腎陽虛證候特點。脾腎陽虛是UC基本病機之一,貫穿整個病程并影響其轉歸。
根據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辨證分型標準[1],UC有濕熱內蘊、脾胃虛弱、脾腎陽虛、肝郁脾虛、陰血虧虛、氣滯血瘀證。曹氏等[2]運用現代統計學方法整理UC有關中外文獻,發現中醫證候頻次最多為胃腸濕熱型、脾腎陽虛型;岳氏等[3]選取1979-2007年有關UC中醫辨治文獻進行統計,從納入分析的文獻中共獲取443個證候類型,規范為93個,其中脾腎陽虛證型出現頻率最高。
1.2 實驗依據
臨床上,UC表現的腸黏膜充血、水腫、潰瘍與脾腎功能失調有關,說明脾腎陽虛是UC腸黏膜組織病理變化的核心病機。現代醫學認為,血管活性物質如組織胺等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腸道疾患致蛋白質吸收障礙均可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造成腸黏膜組織水腫,這與中醫認為脾虛運化失常、組織失養、水濕內停內溢組織器官導致水腫的發生頗為吻合;且因感染、自身免疫反應致腸腺隱窩中性粒細胞浸潤伴有腺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形成膿腫,潰破后形成潰瘍,與中醫認為脾陽虛不可為胃行其津,氣血失于輸布不能滋養腸黏膜,病侵則氣血瘀滯、瘡瘍乃成相吻合。此外,UC重要病因——遺傳因素也正與中醫所說腎為人體先天之本,決定人之稟賦相合。
2 溫腎健脾法是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治法
溫腎健脾法源自《醫宗必讀·泄瀉》:“一曰溫腎。腎主二便,封藏之本,況雖屬水,真陽寓焉,少火生氣,火為土母,此火一衰,何以運行三焦,熟腐五谷乎?故積虛者必挾寒,脾虛者必補母。經云,寒者溫之是也。”李中梓認為,久瀉常屬下元無火,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能溫煦脾土,致脾運化失常,黎明之前陽氣虛而陰氣盛,陰寒內盛,見五更泄;當溫補脾腎、補火生土,培補元陽以溫脾陽,使脾腎互濟,脾氣健以升清陽,腎陽足以溫煦周身。先天后天相互資生,則水谷代謝正常,精微化生有道,氣血營運循環,機體陰陽平衡,痢疾自消。
2.1 臨床研究
2.1.1 四神丸及其加減方 四神丸具有補腎健脾、溫陽止瀉之功,是中醫歷來治療泄瀉、五更瀉的傳統經典方。近年來,四神丸治療UC的臨床報道逐漸增多,臨床療效較好。有學者文獻檢索以四神丸為基本方加味治療腸道疾病的研究文獻218篇,其中臨床報道四神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110篇,說明溫腎健脾法是治療UC的代表方、經典方,也是臨床治療UC的常用方[4]。顧氏[5]用四神丸加味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結腸炎33例,以柳氮磺胺嘧啶口服進行對照,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達93.9%,優于對照組,說明該法治療慢性UC的療效較經典西藥好;王氏等[6]用四神丸加減溫補腎陽、健脾益氣,治療UC患者45例,總有效率達97.8%,觀察發現溫腎健脾法可使UC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腸鏡檢查腸黏膜病變明顯改善或恢復正常。
另外,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在以溫腎健脾的基礎上兼用它法,可彌補單用溫腎健脾法法的不足,使藥物相須相使為用,起到藥效的協同作用,有助于治療UC。杜氏等[7]針對UC日久傷及肝、脾、腎,故采用四神丸合理中湯加味治療UC,補腎健脾、緩急止痛,尤其對改善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等臨床癥狀具有良好作用。徐氏等[8]采用四神丸合四逆散以健脾溫腎、肝脾同調、澀腸止瀉,也取得滿意療效。
2.1.2 自擬方 自擬方主要以溫腎健脾法為主,選取經典方中的某些藥物與醫者臨床經驗用藥,諸藥合用以健脾溫腎、澀腸止瀉,可提高臨床療效。周氏等[9]自擬溫腎健脾湯(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吳茱萸、黨參、茯苓、炒白術等)治療20例UC患者,取得滿意療效。王氏等[10]用人參、炒白術、茯苓、葛根、炒山藥、吳茱萸、煨肉豆蔻、五倍子、炮姜組成溫陽止瀉湯,用于治療脾腎陽虛型UC,結果36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轉14例。
2.2 機理研究
目前,溫腎健脾法治療UC的實驗研究相對較少,檢索近20年文獻,相關實驗報道有僅有25篇,相關藥理及療效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初步認為溫腎健脾方藥可通過提高免疫力、抑制胃腸平滑肌痙攣、鎮痛、促進胃腸功能、抗菌及改善植物神經功能和酶的釋放改善UC病情。
2.2.1 調節免疫 UC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與機體內環境免疫紊亂有關,從免疫學角度探討中醫藥治療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溫腎健脾法可通過調節免疫平衡而達到治療UC的目的。如童氏等[11]通過檢測動物巨噬細胞功能、脾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及刀豆素A刺激的淋巴細胞摻入率、紅細胞免疫及白細胞介素-2含量,提示溫補培元方有明顯調節整個機體細胞免疫及細胞因子、提高紅細胞免疫的功能。此外,細胞因子與UC的發病關系已被確認,故溫腎健脾法治療UC的療效機制與細胞因子的關系密切。如王氏等[12]研究發現,四神丸可能是通過下調黏附因子1基因和蛋白的表達量而達到抑炎目的,以此調整促/抗炎因子之間的平衡,促進UC結腸黏膜上皮細胞的修復,降低上皮細胞凋亡的速度,加速潰瘍愈合。
2.2.2 干預信號通路傳導 信號通路的激活,可影響細胞因子的活性并介導其特異性表達,影響整個炎癥過程的發生、發展。溫腎健脾法可通過干預信號通路的傳導,從而調控靶基因或細胞因子的活化治療UC。劉氏等[13]研究表明,四神丸通過干預細胞凋亡信號轉導途徑,調控Fas/FasL、Bax/Bcl mRNA在結腸組織中的表達,可明顯改善腸道上皮細胞構成的屏障破壞,延緩細胞凋亡,緩解UC結腸黏膜損傷。黃氏等[14]觀察四神丸對UC小鼠外周血CD40/CD40L表達不同作用,提示四神丸可降低CD40/CD40L信號在UC發病過程的促進作用,抑制CD40功能發揮,防止CD40與CD40L結合后誘導T淋巴細胞活化并產生各種促炎因子,進而抑制炎細胞浸潤,緩解炎癥反應損傷。王氏等[15]發現,四神丸對UC的治療作用機制可能與激活核因子κB信號通路有關。
2.2.3 調節內分泌 蘇氏等[16]觀察發現,溫腎健脾法通過降低腸易激綜合征大鼠結腸黏膜及回盲部釋放血管活性腸肽(VIP),干擾了胃腸道動力與分泌吸收功能,通過降低結腸組織中的P物質(SP),抑制小腸和結腸黏膜分泌水和電解質,在一定程度上調節VIP、SP分泌異常,從而緩解臨床癥狀。李氏等[17]研究發現,四神丸通過升高血漿胃動素、胃泌素含量、抑制腸道推進作用,從而調節胃腸道運動以起到止瀉功能。該研究從神經-內分泌角度說明溫腎健脾法治療UC的內在機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建議可從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方面進行觀察。
2.2.4 腸道菌群調節 王氏等[18]通過檢測四神丸治療后的脾虛小鼠結腸內容物和糞便標本的腸桿菌、腸球菌、雙歧桿菌、類桿菌、乳酸桿菌數量,探討了四神丸調整腸道菌群及腸保護的作用。
2.2.5 調節胃腸運動 相關藥理學研究顯示,溫腎健脾法方藥有調節胃腸運動的作用。胡氏等[19]將四神丸拆方探討藥理作用,通過觀察四神丸及其組成對家兔離體腸管自發活動的作用,發現四神丸可對抗乙酰膽堿、氯化鋇引起的痙攣,從而直接抑制腸管平滑肌活動而止瀉。高氏等[20]研究也揭示,四神丸可能是通過抗膽堿作用和直接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抑制小鼠小腸推進作用。王氏等[21]研究顯示,健脾溫腎丸對虛性腹瀉有止瀉作用,并可抑制番瀉葉致瀉小鼠的腸運動,且安全性高,無不良反應。
2.2.6 平衡機體氧化/抗氧化能力 氧化/抗氧化平衡是機體內環境穩定的基本前提,可直接影響細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壞死等生理病理過程,且機體氧化-抗氧化失衡與多種慢性疾病相關,如糖尿病、慢性腎炎、慢性胃炎等。溫腎健脾法可通過提高機體抗氧化的能力而減輕腸道損傷,改善UC臨床癥狀。唐氏等[22]研究顯示,脾、腎、心陽虛模型大鼠經四逆湯干預后,丙二醛活性提高,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含量降低。表明四逆湯溫補脾腎、回陽救逆,具有顯著抗氧化應激的作用,可減輕脂質過氧化損傷,防止細胞受損,維持細胞功能。高氏等[23]實驗揭示,四神丸可提高機體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調節一氧化氮水平,從而抑制脂質過氧化降低細胞毒性,達到消除炎癥恢復腸黏膜的作用。
3 問題與展望
治則治法理論是連接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診斷治療的橋梁和中心環節,研究治則治法對提高中醫臨床療效、闡釋證的病理基礎、發揮中醫藥優勢具有重要意義。溫腎健脾法臨床應用廣泛,涉及病種頗多。脾腎陽虛是UC的重要病機,甚至是UC的根本病機,脾腎陽虛是UC的重要證型已被大數多醫家認同;且辨證施治采用溫腎健脾法治療已被推廣用于臨床。而目前對于溫腎健脾法治療腸道炎性疾病側重于臨床報道及中醫理論性闡釋,其相關治療機制的實驗研究較少,且主要圍繞UC發病機制,如從免疫調控、炎癥細胞因子等方面進行探討。由于治法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明確,中醫藥治療UC仍處于科學性不足、系統性不強境地,限制了中醫治則治法的理論發展、臨床運用及治療UC優勢中成藥的開發。因此,對溫腎健脾法治療UC,需注重中醫整體調節,從免疫、神經、內分泌等角度,多層次、多因素、多角度解讀脾腎陽虛型UC的發病機理,尋找脾腎功能相關的內在聯系及物質基礎,探討脾腎陽虛證與UC的關系,明確溫腎健脾法治療UC的干預機制,針對相關治療靶點進行更加深入研究,為豐富中醫理論提供依據,并對UC優勢藥物的篩選及研發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1(1):61-65.
[2] 曹燕飛,朱向東.基于文獻學方法對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證候要素分布規律及治法研究[J].中醫研究,2013,26(10):73-75.
[3] 岳宏,王天芳,陳劍明,等.潰瘍性結腸炎常見中醫證候及證候要素的現代文獻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3(5):306-308.
[4] 周楓,劉端勇,趙海梅.四神丸治療消化道疾病研究概述[J].江西中醫藥,2011,42(11):61-63.
[5] 顧慶奎.健脾益腎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3):31-32.
[6] 王峰,余磊,李玉榮.四神丸加味治療潰瘍性結腸炎45例觀察[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22(7):35-35.
[7] 杜波,王婧.四神丸合理中湯加味治療潰瘍性結腸炎76例[J].中醫雜志,2011,52(20):1778-1779.
[8] 徐連登,張宇霞,鄭獻敏.四神丸合四逆散治療潰瘍性結腸炎42例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12,32(5):483-484.
[9] 周曉明,顧慶華.溫腎健脾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20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2):20-21.
[10] 王蕊,朱鳴琴,徐吉祥.溫陽止瀉湯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36例[J].中醫研究,2010,23(4):44-45.
[11] 童光東,袁靜,劉慧玲,等.溫補培元方對脾虛與脾腎陽虛模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1,9(1):8-10.
[12] 王燕,田文景,朱向東,等.四神丸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結腸黏膜細胞間黏附分子-1基因和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 20(10):21-24.
[13] 劉端勇,黃小英,程紹民,等.四神丸對實驗性結腸炎結腸組織Bax/Bcl-2 mRNA,Fas/FasL的調控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24):3484-3488.
[14] 黃小英,趙海梅,管詠梅,等.四申丸對潰瘍性結腸炎小鼠外周血CD40,CD40L的調節作用[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11):2625-2627.
[15] 王燕,朱向東,段永強,等.四神丸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結腸組織中核轉錄因子κBp65基因和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4,21(2):49-52.
[16] 蘇曉蘭,唐艷萍,張靜,等.溫腎健脾法干預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大鼠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4(2):197-202.
[17] 李冀,杜雅薇,鄒大威,等.五味子散與四神丸對脾虛泄瀉作用的配伍比較研究[J].陜西中醫,2007,28(7):915-917.
[18] 王曉東,王春濤,楊旭東.四神丸對脾虛小鼠腸道菌群調整及腸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7,28(1):1-3.
[19] 胡隱恒,胡月娟,周京滋.四神丸及其組成對家兔離體小腸運動的影響[J].中成藥研究,1981,9(9):31-34.
[20] 高長玉,李冀,柴劍波,等.四神丸止瀉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醫藥學報,2005,33(2):40-41.
[21] 王立,趙榮萊,任藝波,等.健脾溫腎丸治療慢性腹瀉的臨床與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志,1998,6(1):15-17.
[22] 唐農,毛德文,李晏杰,等.四逆湯對腎脾心陽虛大鼠線粒體MDA/GSH-px的影響[J].廣西中醫藥,2013,36(3):64-66.
[23] 高長玉,王垚,毛穎,等.四神丸對潰瘍性結腸炎模型大鼠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醫藥學報,2014,42(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