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巴金的中篇小說《海的夢》描寫的是一位勇敢并具堅定信仰的女性革命戰士。本文用象征主義的手法對作品《海的夢》中海的意象進行分析,使讀者更加深刻的了解作品包含的深層意圖和價值。
關鍵詞:巴金;《海的夢》;意象;海
作者簡介:李開芬(1991.6-),女,漢族,籍貫:四川隆昌,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碩士在讀,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2-0-01
《海的夢》自問世以來就遭到多方的質疑。這主要針對的是巴金的無政府主義。“1934年胡風就曾批評巴金的小說《海的夢》發揮的不過是人道安那其主義的觀點觀念……批評他沒有從現實生活出發,把夢境當作了真實。”[1]而巴金本人是否定文學與信仰的關系,巴金反駁說“左翼批評家喜歡用一個模子來批評作品,即從作者的思想傾向出發,用政治綱領的模子來框作品,對于構成一個作品的藝術上的諸條件,他們是一點也不會顧念到的。”[2]不管巴金的作品中是否宣傳其信仰,有一點可以明確“巴金一直強調藝術的良心,強調精神和信仰等內在力量帶給作品的意義……”[3]總之,小說中通過象征主義的手法的運用,不僅使人物生動形象,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文學深度和價值。
一、象征戀人
里娜一家來到太平洋上有一個叫做利泊洛的島國,成為這個島國上比酋長、貴族、奴隸都高的階級。周旋于貴族少年和小姐中的里娜并沒有對奴隸的境遇感到同情,自從認識了楊,這位奴隸青年,她開始厭倦與貴族們交往,深入了解到奴隸的悲慘境遇并為此脫離了家庭,成為楊的妻子并和他開始努力來改善奴隸們的生活及宣傳新教。終于,一種自稱為高族的人勾結了酋長和貴族派兵來占領這個島國的奴隸區域,奴隸區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楊所領導的同情者們抵御不了空襲而被捕殺得剩下寥寥無幾。楊也犧牲在戰斗中,臨終前告訴里娜,“把我的尸首拿去喂海!我的憎恨是不會消滅的……我自己也會借著海的力量把這奴隸區域全部淹沒。”楊對于里娜來說不僅僅是戀人,更是精神上的導師。海開始承載著不同的含義,已經超越了作為自然景物的特質,成為里娜精神上的依靠及實質上的戀人。楊的尸體被海吞沒,從另一種意義上說,楊和海融為了一體。里娜回到原來的貴族生活中后,幾乎每天晚上都去海邊,思戀楊,想他的遺囑,始終不忘自己的諾言。
二、象征約定
里娜在楊臨終前答應要為他們復仇,趕走屠殺者,建立起一個自由的國家,實現他們的新宗教。這是里娜對楊的約定。但這條道路是坎坷的。奴隸們似乎被大炮和機關槍嚇得不敢抬頭或已倦于斗爭。里娜努力的去爭取他們,但得到的回應是微乎甚微的。里娜經歷了計劃失敗、被捕入獄以及驅逐出島,在這個過程中,里娜懷疑過自己的信仰、失去過希望但她沒有放棄努力,甚至在最后的終身監禁中,父親的哀求也并沒有動搖里娜出賣自己以及放棄信仰來換取自由。楊犧牲了,但最后他對里娜說:“倘使將來你不能替我們報仇,趕走那些屠殺者,建立起我們的自由國家,實現我們的新宗教……我自己也會借著海的力量把這奴隸區域全部淹沒。”[4]所以,里娜總是在最消沉的時候,“每天晚上都要走到海邊去。我去看海,去看我的楊是否會實踐他的約定。”[5]在這時里娜把希望是寄托在海上面的,她自己的努力收效甚微時,她總渴望楊會實踐這個約定,讓大海吞噬這個黑暗的社會,把一切都摧毀。
三、象征正義
海是自然中的強者,我國古代有關海洋的神話內容豐富,但其中記錄海洋神話最早、內容最豐富的要數《山海經》了。其中反映了在遠古人民開始就對大海有著敬畏與向往。文中英勇的革命戰士楊埋葬在海里,與海融為了一體。楊有著堅定的信仰,對著殘忍的統治階級有著強烈的憎恨,對被奴役的奴隸們有著深切的同情。他渴望著用自己的新宗教,帶領被奴役的奴隸們站起來,推翻統治,建立一個自由平等的國家。他的遺囑是愿意“投身”于海中,借海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和愿望。里娜努力的踐行著自己對楊的約定,她經歷過計劃失敗、背叛、驅逐、終身監禁、甚至在最后那個孩子的死亡,她流浪著,實現約定的希望是那么的渺茫。里娜不禁對海大呼:“海,你既然咆哮得這么厲害,顛簸得這么兇猛,為什么你不起來把那島國的奴隸區域淹沒呢?……現在我的力量已經用盡了!我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正義!”[6]里娜對海的呼喚,也是對楊的呼喚,楊是正義的代表,海就是正義的象征。海的力量也是神的力量的象征,神是站在正義的一方。海能代表著正義,實現著對建立自由國家的人們的愿望。
總之,海是巴金作品《海的夢》的重要意象,也是其主旨的中心靈魂。通過對海象征著戀人、約定、正義的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文中蘊含的堅定信仰,正如巴金在題記中說道:“現在重讀《海的夢》,我還有這樣的心情。我始終不曾失掉過信仰。”[7]作者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值得尊敬的有著堅定信仰并為之奮斗的女革命戰士里娜,為中國文學增加了一位典型的女革命戰士形象。
參考文獻:
[1]胡風:《粉飾歪曲鐵一般的事實》,《胡風全集》[M] 第138—139頁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巴金:《我的自辯》,《全集》[M]第12卷,第258—261頁
[3]周立民:《在信仰與文學之間——由信仰解讀巴金的創作》[J]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第三期
[4]巴金:《海的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1 第29頁
[5]巴金:《海的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1 第42頁
[6]巴金:《海的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1 第38頁
[7]巴金:《海的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1 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