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圣嚴法師是我國著名的佛學大師和教育家,他的學說和著作被翻譯成多國文字遍布全球。
有一次,圣嚴法師去臺灣講學,在那里,他參加了一個臺灣本地弟子的佛法會。雖然那個弟子佛經不斷、成語連串,說得很認真很投入,但聽眾們似乎并不買賬,講了一個小時都不到就跑了一小半的人,剩下的雖然沒跑,但卻有很多都坐在蒲團上打起了盹。圣嚴法師見此情形,就暗示弟子暫停,然后把弟子單獨叫到后屋說:“你怎么可以這樣說禪呢?你不能說得太深奧,而應該說得通俗淺顯一些!”
弟子不解地問:“我不說得深奧一點,怎么能顯示出我的高深呢?如果讓別人一聽就都明白,豈不是讓人覺得我的佛法和學識都很淺?那樣我還有什么價值呢?”
圣嚴法師笑笑說:“‘深確實代表著內含,但深得讓人聽不懂,這種內含就會變得像水中花一般虛幻;‘淺雖然很直白,但卻能夠讓人們聽懂并且領會吸收。也就是說,一味地‘深反而是一種真正的淺,而巧妙地‘淺才是一種有意義的深,讓別人聽懂不僅不會降低你的價值,反而還會因為別人的理解與接受而爆出思想的火花,這會讓你的整個講學過程都更有價值,更加讓人深入人心,這也更符合佛法普度的本質。”
聽了圣嚴法師的話,弟子終于頓悟出了“深”與“淺”的真諦,回到講壇上后,他牢牢記住圣嚴法師的話,把佛法講得又生動又易懂,結果聽眾們的興趣頓時被提了起來,再也沒人打瞌睡更沒人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