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嫉妒別人期待暑假時的快樂。對于我,它實在是可有可無的。回家的路上,車子一路顛簸,小中巴擁擠熱鬧,車廂里彌漫著汗臭味。但,我還是希望車子開慢一些,路長遠一些,最好是沒有盡頭。
站在家門口,我不企盼他們有誰會開門歡迎我。我用自己的鑰匙開門。父親獨自坐在沙發上抽煙,母親肯定不在家。“爸爸。”我叫了一聲。“回來了。”父親的語氣平淡得很,他向來是這樣。
我“嗯”了一聲,便進自己的房間收拾東西。想加煤燒水洗澡,走到廚房,才想起早在一個月前我放月假回來時煤爐就冷了。熱水器也壞了,我只能用液化氣燒水,慶幸液化氣罐還有剩余。父親一直保持著我初進門時的狀態,我們也沒有說第二句話。
“你洗了澡去那邊吃飯吧!”這是父親說的。
“那邊?那邊是哪邊?母親那兒嗎?”我笑了,一種自己都無法言明的笑。這一個月,究竟成就了一種什么樣的局面?無論如何,我只想笑,一種多么可怕的笑啊!從臥室出來,父親已經出去了,只剩下一股煙味。
母親的店里忙碌而喧嘩,我的出現沒有聲息。母親正在招呼客人,見到我,表情轉變得很快——她很開心。“什么時候回來的?吃飯了沒有?”
“沒。”我又笑了。
“后面廚房有飯,叫吳師傅熱一熱。對了,把案臺上的碗洗了,媽媽太忙,店里的服務員毛手毛腳的。”我的笑頓了一下,不過沒有停下來。我感覺得到,一種安靜而和諧的笑一直洋溢在我的臉上,吃飯,洗碗。然后,跟忙碌的母親道一聲再見,走黑漆漆的夜路獨自回家。
躺在床上,我想著一連串的問題:他們離了嗎?或者僅僅是分居?我究竟是屬于誰的?母親大概很久沒回家了吧?……想著想著,就睡著了。半夜,有電話鈴聲,我從一個自己都迷糊的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早已擁被而哭。是母親的電話,說明天中午到她店里吃飯,燉了一只仔雞給我補身子。我一看表,12點了。母親已經歇下來了吧。那一刻,心里很暖。當我再次躺在床上,我感受得到父親輕輕地走進了我的房間,撫摸著我被風扇吹得冰冷的手,將滑落的毯子拉上,再關掉風扇,離開。我心里更暖。
父親是我的父親,母親是我的母親,他們都在愛著我。想著想著,一般暖流向我涌來。
【評點】
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文,它的特色主要表現在開頭巧用反常法,大大增添了本文的可讀性。別人回家都是熱切急盼,而小作者卻是:“但,我還是希望車子開慢一些,路長遠一些,最好是沒有盡頭。”別人回家總是受到父母的熱情歡迎,而小作者回家卻受到父親的冷漠相待,這是為什么呢?開頭的反常已巧設懸念,吊足了人們的胃口,讓人急于往下讀。通過反常法的運用,作者就從容地表現了在特殊的情況之下父母對自己一如既往的愛護,作者用細膩、真實的筆觸去描寫父母的生活,感受父母對自己不同方式的關愛,把母親的熱情大方、父親的深沉內向寫得頗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