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趙 晴
杭報集團:以“三加”轉型推動傳播現代化、產業文創化
□ 文/趙 晴
面對報業危機,杭報集團以三加(互聯網+,媒體+,資本+)為手段,堅決果斷地推動媒體、產業、運營三轉型,朝著傳播現代化和產業文創化的目標頑強挺進,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互聯網+ 轉型 傳播現代化 產業文創化

趙 晴杭州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
2012年以來,中國報業逐步進入“寒冬”期,到2015年,紙媒廣告斷崖式下滑,市場形勢之嚴峻,確實到了危急時刻。面對網絡和移動媒體的沖擊和挑戰,杭報集團以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決心勇氣,以只爭朝夕、實干拼搏的狀態、行動,堅決果斷地推進媒體、產業轉型升級,朝著傳播現代化和產業文創化的目標頑強挺進,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不久前,杭報集團下屬上市公司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華媒控股,證券代號:000607)公布了2015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54億元,同比增長4.63%;總資產23.95億元,同比增長22.62%;凈利潤3.15億元,同比增長55.10%;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2.84億元,同比增長50.2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1.998億元,超額完成了利潤承諾。數字背后令人鼓舞的是兩個突破:
一是收入結構調整實現重要突破,非報紙收入比重大幅增長。2015年,杭報集團在紙媒廣告下行再剔除報紙投遞印刷收入的情況下,非報收入首次突破50%,這表明杭報集團轉型升級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意味著基本告別了單一依賴紙媒吃飯的時代,非報板塊逐步成為杭報集團收入和利潤新的增長點。
二是媒體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杭報集團初步完成包括報紙、期刊、網站、手機報、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動客戶端、網絡視頻、戶外閱報欄、廣播、電視等多種傳播形態、多元傳播渠道、多個平臺終端的全媒體矩陣的構建,新媒體矩陣總用戶數(含APP活躍用戶、微信訂閱數、微博粉絲數)過億,較好地承接了平面媒體受眾的轉移,為提升集團輿論引導力、鞏固主流輿論陣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杭報集團應對挑戰的基本思路是:目標兩化(傳播現代化、產業文創化),以“三加”(互聯網+,媒體+,資本+)為手段,推動媒體、產業、運營三轉型。
“傳播現代化”就是要改變單一紙媒的媒體格局,通過互聯網+,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實現媒體轉型。
——布局三大傳媒集群,構建現代傳播體系。面對傳媒格局的變革,杭報集團覺醒是比較早的。2000年10月,創辦新聞門戶網站杭州網,邁出了傳統紙媒“觸網”第一步;2005年,開展報網互動,提出數字報業戰略;2008年嘗試報網融合,2009年就實現了報紙、網站、手機三屏合一,這種一個編輯部、多個發布端的融媒體模式,開全國紙媒先河;2012年提出打造現代傳播體系,2014年建設新媒體、融媒體、多媒體三大現代傳媒集群。目前,集團媒體已實現多平臺、多終端,24小時實時互動、立體發布,有效克服了傳統紙媒不能實時互動、多媒體發布的短板,滿足了受眾多終端接收和實時互動等體驗需求,增強了新聞宣傳的實效性和用戶滿意度。
杭報集團著力打造的三大現代傳媒集群是:一是新媒體集群。以杭州網、19樓、快房網、蕭山網、華媒傳播為代表,是獨立于紙媒以外,生產桌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品的企業群體;二是融媒體集群。以《杭州日報》《富陽日報》《余杭晨報》《城報》為代表,擁有報紙、網站、移動端、微信、微博等平臺,是以實現即時、互動、多媒體發布為目標的“一個編輯部、多個發布端”的融合傳播平臺;三是多媒體集群。以《都市快報》《蕭山日報》《每日商報》、期刊雜志為代表,是以用戶群全覆蓋為目標的“多介質、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發布”的綜合傳播平臺。
三大集群中,杭州網躋身中國十大城市新聞門戶網站;蕭山網位居全國縣市區域門戶網站前列,大型垂直門戶網站快房網,是浙江省最大的房產電商平臺。最為亮眼的是19樓網站,以社交和服務為主功能,為本地用戶提供優質的生活交流服務,全站注冊用戶數達5176萬人,日訪問總頁面(PV)3933萬,日均獨立IP地址訪問量310萬,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社區網站。
——從“時度效”著力加快媒體融合,推進內容供給側改革。我們認為,無論傳播形態如何推陳出新,優質內容依然是媒體的源頭活水、立身之本。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堅守黨的輿論陣地,當好黨和人民喉舌放在首位。集團媒體始終圍繞杭州市委重大決策部署、重點工作任務,為杭州改革發展穩定加油鼓勁。如2015年,我們把“一號工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雙基十條”“美麗杭州”以及G20花落杭州等重大主題報道作為新聞宣傳的重中之重,集團下屬媒體組團合力,第一時間發聲,連篇累牘造勢,形成強大輿論氛圍;我們高度重視黨媒評論言論工作,當好“定音錘”“定盤星”,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不錯位、不缺位。杭報集團旗下各媒體打造層次分明、全方位覆蓋的評論宣傳陣地,持續推出“吳山時評”“西湖評論”“印月潭”“商報眼”“湘湖時評”“春江時評”“晨報時評”等30余個特色評論欄目和版面,社評、時評、短評全面開花,樹起黨媒引導輿論的鮮明旗幟,受到杭州市委主要領導高度肯定。
——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用戶需求,推進移動戰略。“沒有移動就沒有未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掌上新聞話語權逐漸成為各大媒體爭奪的主戰場,線上線下、版內版外互動融合成為常態。杭報集團著力構建開放、平等、互動的“報—網—機”三大平臺,報紙、網絡、微博、微信、APP五大終端協同聯動的立體傳播格局,多屏融合,良性互動,牢牢占領網上輿論陣地,搶占互聯網+高地,分眾化、差異化傳播多點發力。
杭報集團的新媒體建設以“兩微一端”為重點。一是推出特色鮮明、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移動端“拳頭”產品。目前,《杭州日報》正加緊“城事通”(原城市通)新聞客戶端的技術開發以及內容建設,以“杭州首席新聞客戶端”為定位,完成“城事通”APP的升級改造,打造成為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官方APP,成為具有杭報氣質的權威、親民的移動閱讀品牌,今年目標是總下載用戶數達到全國副省級城市黨報集團同類新媒體前列。二是不斷拓展“兩微”平臺傳播力。《都市快報》《杭州日報》穩居全國主要綜合性日報微信公眾號TOP50(新媒體公號刺猬公社評選)每周排名前五位。杭州網承接的G20杭州峰會官網建設項目按時上線并受到外交部充分肯定。三是發力移動視頻。2015年年初,華媒控股全資子公司杭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收購上海快點傳播51%股權。通過本次收購,華媒控股借助全資子公司杭州網的“多牌照”與快點傳播的“多渠道”深度結合,打通了華媒控股進入移動視頻領域的通道。同時成立合資公司華媒傳播,專注移動新媒體信息傳播,致力成為中國傳媒領域移動互聯資訊產品與服務領先者。各二級公司也積極布局視頻業務,從PC端到移動端,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視頻服務。其中都快控股所屬“好奇實驗室”用戶數已達100多萬。每日傳媒參股“看看浙江”,積極打造面向全浙江的視頻生活門戶。

“產業文創化”就是從我們既有媒體基因、優勢出發,延伸、拓展1+N重點產業,推動文創產業從“媒體+”向“+媒體”轉型。
會展活動:會展業與傳媒業關聯度非常高,會展業目前是我們多元發展的重要支點,電商博覽會、老博會、童博會、家博會、婚博會、藝博會、工美展等系列展會已形成品牌效應,并從展會逐漸向平臺升級,2015年,集團會展業收入已經超過2億元。
戶外廣告:旗下風盛公司全面運營杭州地鐵2、4號線業務和地鐵1號線語音導向項目、城市LED屏項目,實現了地鐵戶外媒體的網絡化、多媒體布局。比如一號線語音項目,在短短半年時間內表現出色,項目運營初期即實現盈利。地鐵廣告取得突破性進展,贏利模式和持續經營能力明顯增強。2015年公司營收和利潤均創歷史新高,鞏固了在杭州區域的戶外公司的強勢市場地位。
商務印刷:傳統報刊業斷崖式下滑,直接影響的就是印刷行業,盛元公司積極推動印刷業與現代工業設計、云端印刷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綠色商務印刷業。公司的數字印刷在繼續保證線下業務的同時,通過“abook”原創APP實現線上業務近萬單的新增量。
物流配送:每日送公司主動對接“電商配送”,積極向專業物流配送企業轉型。2015年,公司承接電商物流同城配送476萬單,日均配送量1.5萬單,同比增長58%以上;成立O2O營銷事業部,承接天貓超市、當當網等電商落地配送業務和淘點點等城市生活物流,并積極開發租車、鮮花、水果、餐飲等業務。
藝術品產銷:集團藝術品項目形成了“創作、產品開發、展覽、零售、基金及美術館”完備架構和完整產業鏈。幾大經營模塊進行創新性變革:創作板塊,由原來的工作室集群轉型成為集展示、銷售、培訓、休閑、藏家交流為一體的體驗式平臺;展覽板塊,全年推出主題藝展12個,成功舉辦了“2015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快意微拍”全年近30場的專場拍賣,不僅增加了營收,也為公司積累了一批藏家資源;衍生品板塊,啟動南宋御街南宋序集項目,以陶藝產品為基礎,自主設計開發的“杭州旅游紀念品”亮相西湖沿線多家商店。
文創綜合體:集團全面布局文創產業,蕭山、余杭、富陽三地建設文創大廈三足鼎立,積極搶占杭州文創綜合體產業高地。富陽文化創意大廈順利竣工,投入運營;蕭山文創大廈項目破土動工;臨平新天地文創園一期改造工程成功運營,人氣爆棚,二期建設正加速推進。三地文創大廈全部完工后,10多萬平方米眾創空間將成為杭報集團新的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教育行業:今年3月17日,華媒控股收購中教未來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60%股權,項目總投資5.22億元。通過此次收購,集團大舉進軍教育產業,業務延伸至職業教育服務領域。中教未來深耕高校職業教育運營服務十年以上,在全國職業教育市場有較高的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
轉型升級需要平臺和動力。2014年11月27日,在多方努力下,歷經一年零三個月,400多天時間,杭報集團相繼完成前置審批、架構梳理、財務審計、資產評估、人員安置、資產剝離、工商變更等一系列重組工作,中國證監會正式下文批復同意杭報集團借殼上市項目。這樣,杭報集團成為國內第三家實現傳媒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黨報集團。2015年1月19日,“華媒控股”(000607)正式亮相深圳證券交易所。
此次上市,對杭報集團意義重大。非常現實而直接的意義就是國有資產實現證券化并大幅增值,杭報集團經營性資產注入前凈資產原值為7.5億,目前市值已放大10倍以上。
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有了上市公司平臺,為杭報集團轉型升級、打造全國一流現代文化傳媒集團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機遇和發展空間。
——上市推動集團運營體制機制改革。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必須規范、透明,必須嚴格按照公司法、證券法來運營。通過上市倒逼機制,摒棄傳統的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陳舊落后運營模式;集團采編、經營機構人員徹底分離,經營管理制度不斷規范;財務、資產管理接受權威中介機構監督;現代企業內控體系不斷健全,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確立。同時我們在內部大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以創業創新大賽、孵化器平臺、文創基金平臺為抓手,激發創業創新積極性,培育并發現人才和項目;鼓勵二三級子公司經營團隊持股,進一步推動公司機制體制改革。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
——上市推動媒體融合、技術創新。通過收購、合資、參股技術前沿的互聯網公司,推進了技術創新和傳播現代化。特別是收購上海快點傳播和組建華媒傳播、華泰一媒合資公司,杭報集團快速進入移動視頻和大數據領域,站到了互聯網發展的前沿。
——對外收購兼并布局傳媒生態產業鏈。通過多元融資渠道的開拓,實現金融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整合,有效地打造資本運作平臺,為加速完成媒體轉型升級和多元文化產業布局,提供了資本的支持。2015年,華媒控股在傳統板塊轉型和外延式發展方面動作頻頻,加快“移動互聯+”生態圈布局。主要有:收購精典博維,對接優質文學IP,開拓影視廣告業務;控股快點傳播,合資成立華媒傳播、華泰一媒等新公司,布局移動視頻和大數據;增資控股杭州文交所,實現IP與金融的連通,打造文化產權交易綜合性融資服務平臺;增資上海合印包裝服務有限公司,積極涉足基于云印刷的大數據服務項目;與浙商創投共同發起設立華媒澤商文化傳媒產業基金,成立浙江華媒投資,布局金融資本平臺;與浙江文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華創全媒,打造跨境電商孵化器;收購中教,加快職業教育產業布局。
上市公司平臺給了我們強大的信心和動力,更加堅定了杭報集團率先建成新型主流媒體和新型媒體集團,努力當好中國報業轉型升級的先行者、排頭兵的目標。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堅守黨性原則,堅守政治紀律,堅守黨的輿論陣地,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發展壯大黨的新聞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
(作者是杭州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