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孫 江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以學術活動推進學科建設
□ 文/孫 江
由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最終成果《傳播學研究的社會心理學傳統》首發式2016年4月16日至17日在西北政法大學長安校區舉行。同時,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還組織了“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高端智庫論壇”以及“名校名師大講堂”等系列學術活動。
《傳播學研究的社會心理學傳統》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智庫論壇
2016年2月由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柯澤教授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最終成果《傳播學研究的社會心理學傳統:兼論中國本土傳播心理學理論建設》由中宣部學習出版社出版,共計45萬余字,這是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學科發展的又一標志性成果,也是我國新聞傳播學術研究的一項新的收獲。柯澤教授系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學術帶頭人、長安學者,其博士論文著作 《理性與傳媒發展》于2013年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三等獎。
4月17日的首發式上,中宣部學習出版社編輯部主任劉向軍介紹了該書出版過程并評價了其學術價值。他說,柯澤教授這部專著在我國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中具有一定的突破,專著全面介紹了美國傳播學發展的歷史和主要內容,在一定意義上揭示了傳播學與社會心理學之間的緊密關聯,并通過細致梳理我國傳播心理學的研究歷史,提出了建設中國本土傳播心理學的初步設計,為開啟中國本土傳播心理學理論建設進行了理論鋪墊。
本書作者柯澤教授的博士導師,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長江學者單波認為,柯澤教授的這項研究從社會心理學如何推動傳播學研究發展這一特定角度出發,勾勒出了百余年來美國傳播學學科發展以及學術發展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新聞傳播學界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空白,具有創新意義。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陳衛星認為,目前國內有關美國傳播學歷史與理論的研究總體上還很不夠系統和深入,碎片化和表面化較為常見,由于缺乏對美國歷史和社會發展背景的研究,很多研究還僅僅是對某種現象的描述。柯澤教授的研究成果《傳播學研究的社會心理學傳統》突破了這一局限,立足于美國傳播學發展與社會心理學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較為深入地探討了美國傳播學發展中的學科促進和學科互動的邏輯關系。這一學術創新的價值在于,從社會心理學的源頭出發去探索傳播學的發展邏輯,這有利于從主體關系建構的邏輯去把握傳播的本質和核心。
一些專家也對《傳播學研究的社會心理學傳統》一書中的某些學術觀點提出了不同看法。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胡翼青教授認為:“傳播心理學很難被認定為一個學科,原因是我認為美國的傳播學就是傳播心理學。”他認為:“在美國心理學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統治階級進行社會控制的尖兵學科,從心理戰到冷戰,心理學就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帶有原罪性學科的這樣的一種角色,它是為政治統治的主流意識形態服務的。所以當傳播學這個稚嫩的學科從一開始去尋找它的學科資源的時候,以拉斯韋爾為代表的學者就選擇了精神分析理論、勒龐的群體心理學等去建構自己的學科,體現出強烈的社會控制愿望。所以,說到底我認為美國的社會、美國的傳播學完全可以被看作是美國的媒介心理學的一個代名詞。受眾問題、效果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問題,議程設置、刺激反應這些林林總總的效果理論都是對怎樣控制受眾的一個回應。”胡翼青教授同時也認為:“作者提出了許多可以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有一些問題很值得進一步研究甚至爭鳴,從而為國內學界在這一領域中的繼續開拓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在該書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可能產生更多優秀的研究成果。”
浙江大學國際文化與傳播學院吳飛教授認為,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只是傳播學理論基礎之一,要從多元視角去考察傳播學研究的發展,建構傳播學本體理論。胡翼青教授認為,其他人文學科取向也可以成為本土傳播研究的新路徑。
柯澤教授認為《傳播學研究的社會心理學傳統》只是建設中國本土傳播心理學理論的一項必須的學術準備,一個必須的前期學術發展過程。進行中國本土傳播心理研究,建設中國本土傳播心理學理論是柯澤教授孜孜以求的學術夢想。
國務院以及陜西省實施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發展創新戰略,鼓勵和支持不同類型的大學和學科差別化發展,陜西省還改變了高校教育發展的資金投入和獎勵方式,鼓勵支持一批取得突出業績的學校、學院和學科優先發展,爭創一流。在此背景下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召開“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最終成果《傳播學研究的社會心理學傳統》首發式”的同時,還召開了“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高端智庫論壇”學術會議,誠邀省內外有關領導和專家總結新聞傳播學學科發展經驗,研判新聞傳播學學科發展態勢,介紹各自單位學科發展思路,為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科發展爭創省內一流提供戰略思路,提供咨詢建議;探討各種形式的合作,并開展“名校名師大講堂”系列學術講座活動。
在4月17日下午召開的“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高端智庫論壇”上,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慕明春首先介紹了陜西省新聞傳播學科發展的基本情況,他說:“陜西省擁有新聞傳播院系的學校共有28家,數量不少,但水平參差不齊,總體來說發展不是很樂觀。陜西省現在沒有一個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點,整個西北地區都沒新聞傳播學博士點,而新聞傳播碩士點也只有8家,整個隊伍水平普遍不高,需要進一步提升。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現有6個本科專業,但是研究成果及特色也需要建設、提升。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李彬教授認為,學院和學科發展要“順勢而為,順應時代的大勢,順應國家發展的大勢,這樣學院學科的發展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他說:“西北政法大學應該注重培養兩大學科的卓越人才,一是新聞學,二是法學。”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單波認為:“所謂的創一流學科,不管是省內的還是全國的還是全球的,一流學科最終還是要注重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培養特色人才。所有一流學科的共性就是有特色、有人才。”單波教授認為應該通過專門團隊建設、專門研究機構設立來凝練研究方向,形成研究特色;通過實施雙導師制培養理論素養與實務技能兼備的一流人才;通過強化“法新”結合的教育理念,培養“法律專家型的新聞人”。
在4月16日、17日舉辦的“名校名師大講堂”中,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做了專場學術講座。
(作者是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編 輯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