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詩藍
鋼鐵去產能 轉行,下個路口在哪兒
文_陳詩藍
初冬,武漢市青山區。
從鋼鐵工人到專車司機,在眼下去產能的經濟大背景下,已成為職業流轉的常態。
專車司機張師傅覺得自己很背。2015年12月,武鋼集團通過“內退”、“臨時歇工”等措施裁員1.1萬人。張師傅說,45-49歲的女職工和55-59歲的男職工都要“內部退休”,而此時,離張師傅的55歲生日剛剛過去3個月。
張師傅招手讓記者上車,車上手機顯示著“滴滴出行”的軟件界面。1960年出生的張師傅兩鬢斑白,戴著老花鏡,身材略微發福。
“剛開始我們都不太相信,在這兒干了一輩子,這么大的國企怎么說裁就裁了。”張師傅的表情略顯不忿,“我是1976年進的焦化廠,那時武鋼征用了我們家附近的土地,為了補償我們,就讓我進了武鋼。”
因為征地,張師傅的哥哥姐姐都得以進入武鋼,現在他們都已退休,可以順利拿退休金,而張師傅只有等到60歲滿才能拿退休金,55歲到60歲之間,每月拿廠里1550元的補助。
“內部退休”,給張師傅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壓力:“原來我在廠里是一個小負責人,一個月可以拿四五千元,現在每個月只能拿1550元,加上我老婆每個月的退休金1800元,一家三口一個月只有三千多元,哪夠生活?”
吃了四十年的“鐵飯碗”一夕不保,最開始也讓張師傅無所適從。“剛內退的時候,我心里很失落。”
核磁共振碳譜不僅可提供有機物碳核類型、核間關系、碳分布信息外,還能區分立體異構體的微細結構。并且13C-NMR能夠測定含碳較多的有機物及不含氫的官能團,可反映出氫譜無法反映的結構,如季碳原子結構,羰基等功能基[30]。通過對核磁共振碳譜中有機物主要碳基團化學位移的分析,有機物的碳化學位移主要分為4個部分:烷基碳區(0~50 ppm)、烷氧基碳區(50~110 ppm)、芳香碳區(110~160 ppm)、羰基碳區(160~220 ppm)[31-32]。
離開“鋼鐵王國”后,張師傅的同事,有的做協警,有的當保安,也有人去養豬,張師傅被介紹了一個開車送菜的工作,但他拒絕了,“就是把菜送到各地,早上四點多出車,晚上六點多收車。”
這種工作對張師傅來說,身體有些吃不消,但也沒有更多選擇,“我們都是很小就進武鋼了,沒有文憑,這四十年都待在焦化廠里做設備維護,沒什么其他技能。”
迫于無奈,在侄子的介紹下,張師傅開始從事一個新興的行業——網約車。
談到開網約車的生活,張師傅臉上現出笑容:“剛開始確實不太會用,路也不太熟,不過我心態挺好,實在找不到路了,就停下問人。身體不好的時候,我就休息。”
在過往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武鋼幾乎是武漢的一個“傳說”。武漢青山區內幾乎所有的基礎設施、商業、醫療、教育等配套都圍繞以武鋼為首的大型工業企業運轉。
居住在這里的數萬青山區居民,大部分都曾是武鋼職工,他們的孩子,在武鋼下設的幼兒園讀到高中,隨后通過技校或者子承父業的方式進入武鋼,“鋼城”人的生老病死,和龐大得幾乎無所不包的武鋼緊密關聯在了一起。
對于出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能成為武鋼工人,非常自豪。一位武鋼工人告訴記者,他初中畢業時,想考武鋼的技校,當時報名的人數竟達7000人,然而最后錄取的只有約340人,競爭激烈堪比如今的“國考”。

武鋼廠區遠景
鋼鐵效益最好的上世紀90年代,武鋼的福利之好簡直可用令人咋舌來形容。據一位老工人介紹:“一年四季,我們都有發不完的水果、米面糧油,甚至有兩個月,我們還發了雙倍工資。那時,哪家要有兩口子在武鋼,全家五六口人的吃喝都不愁,就連一些時髦的電器,武鋼人都可以比其他武漢人更早用上。”
今年3月,武鋼集團董事長在兩會期間表示:未來武鋼在武漢本部的產能將會逐漸減量,從目前的1800萬噸,壓減至1500萬噸甚至1000萬噸。
離開之前,張師傅也明顯感覺到,武鋼的效益大不如前。
對于如今年輕一輩武鋼職工,生活變得有點艱難:“我侄子現在每個月也就拿兩三千元,有些年輕人還要還房貸、車貸。”
如今走在曾承載三代武鋼人記憶的鋼城街道上,很多建筑,包括歷史悠久的“紅房子”,都有一個碩大的“拆”字。記者詢問小賣店店主,哪里可以找到武鋼下崗工人,店主一臉驚訝地笑道:“這不到處都是嗎?你到紅房子那一塊隨便找個年紀大的,或者小區門口的保安,保證是!”
女兒大學畢業后,張師傅通過關系讓她進入武鋼。然而女兒認為這個行業并無前景,為此,她與張師傅鬧了不少別扭。
“她學的是熱動力工程,其實和鋼鐵行業關系很緊密,但她覺得鋼鐵行業是個夕陽產業。”張師傅說。
去年武鋼減員之際,許多職工被調崗,張師傅的女兒要從文職調到生產第一線,女兒遂提出辭職,此舉讓父女倆的關系有點僵化:“她本可以繼續留在崗位上,但她非要辭職,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像張師傅女兒這樣在去年辭職的人還有很多,上世紀80年代進入武鋼的韓師傅也是其中一員:“進入熱軋廠之后,我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動作,周圍總是同樣的人,幾十年都干同樣的工作,我覺得挺沒意思的。”
2015年可以說是中國鋼鐵行業效益最差的一年,整個行業都遭遇了真正的“嚴冬”,近50萬鋼鐵員工面臨分流。而同時,截至今年4月,網約車平臺“滴滴出行”報告顯示,該平臺已為1330多萬名司機提供了就業機會。
張師傅的很多下崗同事,甚至是在崗的,都在跑網約車。張師傅說,他的老朋友周師傅曾經歷過網約車最賺錢的時期:“去年年初,他剛跑的時候,早上六七點出門,晚上十一點回家,好的話,一天可以跑七八百元,有時甚至可以跑到九百元。”
然而隨著網約車市場逐漸擴大,競爭激烈,補貼減少,司機們能掙到的錢逐漸也減少。除了利潤減少,張師傅說,他有時會受閑氣,接到顧客投訴。根據網約車平臺的規定,乘客的投訴會影響司機的接單率。而讓周師傅對網約車產生怨言的,則是網約車平臺與司機的分成問題。比如滴滴的每單收入,目前平臺將提成業務費用的20%,還將扣去0.5元的保險費。此外,每筆進賬將被收取1.77%的勞務公司管理費,也就是說,滴滴平臺將扣去21.77%+0.5元的分成,剩余金額為滴滴司機的進賬。
盡管如此,對于網約車平臺,張師傅還是感激的,“我覺得網約車很好,做這個發不了財,但解決了很多人的吃飯問題。你在一個蠻偏的地方,不一定能叫到出租車,但是可以網約車,也不像一些出租車,不打表一口價,確實讓百姓的出行更方便了。”
隨著近期網約車新政出臺,明確網約車車輛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對網約車平臺、車輛、駕駛員等提出了相應的準入與約束條件。同時,“滴滴”、“優步”合并,這些消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張師傅一直在關注政策變化對他收入的影響:“現在,滴滴的價格其實和出租車差不多了,有時候甚至還要貴,昨天一整天,我只跑了100多塊。”
記者也發現,同樣的出發地和目的地,出租車價格在16元 - 20元之間,而滴滴快車顯示為19元,并且滴滴加收0.5元/每公里的夜間費。
同時,盡管“滴滴出行”否認取消司機獎勵,但仍有消息稱私家車加盟司機的全部獎勵即將取消。
談及網約車市場近期的風云變化,年近六十的張師傅難掩迷茫,他問記者:“你覺得網約車和出租車以后會怎么發展呢?”隨后嘆氣:“我的眼睛也不太好使了,現在能做就做,將來的事情再觀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