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_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武漢三廠督導工 馮洋 整理_張明蕾
我的成長三步曲
口述_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武漢三廠督導工 馮洋 整理_張明蕾

大家總說我是今年評選出的“最美一線職工”中年紀最小的一位,其實在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武漢三廠(以下簡稱神龍三廠),我算得上是“老員工”了,因為我已經在神龍汽車這個大家庭里干了近五年,從流水線上的操作工一路做到了現在的督導工。
車間里90后的年輕員工不少,而且大多分布在流水線上。面對日復一日相同的機械勞動,年輕人很容易心浮氣躁,所以他們總會來問我,到底該如何堅持,又該如何成長。我的答案也總是相同的一句話:“肯動腦,敢實踐,能吃苦。”
2011年我初進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時,被分在了神龍一廠總裝車間流水線上的車門線工位。流水線上的工作要求標準化和精準度,但沒什么技術含量,我每天干的就是給車門裝扳手、裝升降器、打螺絲等活計。盡管工作相對枯燥,但我腦子一刻沒停,想著如何改進操作工具用著不順手的地方。
裝配車門時,需要在升降器上打兩個螺絲。流水線上的吊具不穩,人干得疲憊時,手一抖,螺絲就容易掉進車門縫里。門縫既窄又黑,螺絲一旦掉進去,很難取出來,得叫督導工幫忙。如果督導工也弄不出來,就只能停掉整條流水線,耗時耗力還耽誤生產,我就想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一根自行車剎車線,一個廢棄耳機里的吸鐵石,一個破碎液晶屏里的貼片LED燈,一塊手機里的鋰電池,加個開關,加個USB接口,我獨創的“引力棒”就完成了,用得都是我平時攢下的廢舊小零件。螺絲再掉進車門時,我只需打開引力棒的開關,就能在LED燈的照射下找到門縫里的螺絲,輕輕一吸,幾秒鐘就能取出。那個小工具一進車間,就成了搶手貨。
這事說起來簡單,但為何沒有其他人想到,因為首先你得動腦子、有想法,不能讓自己成為流水線上的一個機器,而要想著不斷改進和改善。有了想法,還得敢付諸實踐。
我從小就喜歡倒騰機械設備,家里的東西我幾乎都拆過。初中三年“玩”遙控車,高中“玩”電子詞典和手機。我說的玩可不是把他們當玩具,而是研究它們內部構造,學會修理。越沒見過的玩意,我就越想拆;越有挑戰的機械構造,我就越想弄明白。日積月累,不但拓展了專業知識,還強化了動手能力。就拿那個引力棒來說,比指甲蓋還小的磁鐵怎么安裝,怎么控制磁力,保證使用時不會吸到車門上,這都是實操能力的體現。
要從流水線上的操作工成長為真正的技術工人,還得能吃苦。我那時的目標是進入返修區,可我專業不對口,又是新人,要進返修區簡直是天方夜譚。于是我報名參加各種比賽——汽車調整工技能比武、質量月廣告設計比賽等積累經驗。
為了在汽車調整工技能比武中取得好成績,每天下班后,我都死皮賴臉泡在車間返修區觀摩“老師傅”們干活,走得比工友們都晚。為了設計出好海報,我搞到過凌晨一兩點。那時為了學技術,實現自己的目標,真是很拼。
有想法,有技術,有付出,才有成長和回報。現在我干著自己最喜歡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創新工作室,成了“最美一線職工”,覺得特別幸福。未來的路還有很長,我不會止步,希望自己能在汽車行業工藝設計上做出點東西,希望我以后做出的革新技術能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可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