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百
鼓勵員工發牢騷
文_李百

在企業經營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善于疏導員工的不良情緒。
上個世紀初,松下幸之助在日本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因家境貧寒,只受過4年小學教育,長大成人后他選擇了自主創業,先后做過港口貿易、自行車銷售等生意,但均因機遇不佳與成功失之交臂。當時新興的電氣器具制造行業在日本方興未艾,這極大激發了他的創業熱情。于是1918年在大坂,他建立了一家電氣器具制作工廠。
創業之初,環境異常艱苦,但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帶領員工連續推出了先進的炮彈形電池燈、電熨斗、無故障收音機等明星產品,公司也一躍成為電氣器具行業的后起之秀。然而好景不長,日本遭遇了二戰前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該公司也深陷經濟危機的泥潭不能自拔。
讓松下擔心的不單單是經濟危機帶來的企業利潤直線下滑,而是一種蔓延整個工廠乃至全行業的工人消極怠工的情緒,工人做工時心不在焉,安全事故層出不窮。
面對軍心渙散的現狀,他想盡各種辦法,上調員工工資,加大待遇保障力度;面對權責不清的現狀,他制定了大量的制度細則,獎勤罰懶……但是讓他倍感困惑的是,這一系列的舉措似乎杯水車薪,工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卻并不高,產品銷售也是成績平平。
一天,他的妻子井植急匆匆跑進辦公室,氣喘吁吁地說,剛才自己從廠里回家,發現女兒美智子把自己關在屋子里,發瘋了!平日里女兒溫潤如玉,聽話乖巧,怎么會突然發瘋?松下忙不迭地與妻子趕回家。
此時,美智子正在閨房里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嘴里說著什么,還不時摔打著桌上的物品。無論夫婦倆怎樣敲門,女兒就是不開門。正當松下想踹開門強行進入時,沒想到女兒閨房的門竟然開了,女兒從里面走出來,居然是破涕而笑,神清氣爽的樣子!
原來女兒在心理學課堂上剛學到一種釋放壓力的方法──宣泄法,這種方法就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里,情緒低落的人可以通過發脾氣,摔打東西來宣泄不滿,改善情緒。
看到女兒如釋重負的樣子,松下仿佛想到了什么,竟興奮地跳起來!“工廠有救了!有救了!”妻子驚奇地望著他,詢問緣由。松下故作神秘,告訴妻子說答案一個月后揭曉。
果然一個月后,松下的奇招真的讓工人們一掃萎靡,士氣大振,企業效益也隨之提升。原來,松下從女兒的宣泄行為中得到啟示,將這種宣泄法運用于企業管理。在松下的工廠里設有專門的宣泄室,里面擺放著一個極像松下幸之助本人的人體模型,工人可以在這里用竹竿隨意抽打“他”,以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等他打夠了,停手了,喇叭里會自動響起松下幸之助真誠的聲音:“我們的廠主工作真辛苦,我們理應幫助他!”此外,工人們還可以在宣泄室里隨意發牢騷,摔打宣泄室里的任意物品。正是通過這種鼓勵員工發牢騷的方式,松下公司的員工在經濟危機中擺脫了不良情緒的困擾,并持續保持著高度的工作熱情。
在企業經營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善于疏導員工的不良情緒。這恰如大禹治水,只有化堵為疏,找準突破口,致力于解決問題的根本,才能迎來企業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