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4月17日—20日,第75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上海舉行。作為我國醫療界每年最大的盛會之一,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的2000余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匯集于此,爭先展出看家法寶。
與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CMEF上,各家推出的新款產品不僅僅關注于準確度、舒適度的提升,而是更多地將數字化、智能化與醫療設備相結合,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
可移動醫療設備最受關注
伴隨著“啪”的一聲,GE醫療最新推出的MAC-Link平板心電分析儀被GE大中華區總裁段小纓摔到了地上。這并不是一個意外,而是段小纓在演示這款GE醫療針對中國市場最新推出產品的耐摔性。
在琳瑯滿目的醫療產品展覽中,MAC-Link平板心電分析儀獲得了諸多關注,原本重達上百公斤的龐大軀體被一次性濃縮,變身為一個類似iPad的平板設備。憑著其卓越的采集分析技術,可以靈活地在醫院移動使用,有效屏蔽電子干擾,助力心臟病早期發現診斷與治療。
GE醫療大中華區生命關愛解決方案總經理周懷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MAC-Link這款產品主要針對中國醫院患者多、人流大的特殊情況而定制的。“傳統的心電分析儀往往需要借助推車才可以移動,遇到樓層之間移動時就非常不方便,因為中國的醫院里往往人流大,推車在使用電梯時會遇到擁堵和等待時間長的難題。MAC-Link只有平板大小,醫生可以方便攜帶,不僅是樓層之間,甚至穿梭于不同的樓宇。”周懷宇表示,“這款產品不久前剛剛獲得了國際設計大獎,盡管體積小,但是可以非常精準地發現病人心臟急癥的異常狀況,方便醫生迅速地進行相應處置。”
就在GE醫療展廳的隔壁,另一款主打可穿戴的全球最輕心臟監護儀也引來了眾多目光。這款由邁瑞醫療推出的心臟監護可穿戴裝備近期剛剛出爐,全部重量還不足9克,佩戴者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可是當佩戴者出現心率失常時,這款設備就會通過與之相連的手機App發出警報,并且將數據無線上傳至后方平臺進行分析處理。邁瑞的展示者表示,智能可移動設備正在醫療中起著前所未有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用于醫院監測使用的可穿戴設備已經證實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未來可移動、可穿戴設備將不僅僅局限于采集病人體征信息和健康管理,也會在疾病診治方面讓更多人受益。
人工智能醫療成未來發展重點
如果說去年的CMEF是可穿戴裝備的天下,那么今年的CMEF主角無疑要讓位于人工智能醫療。
在聯影醫療的展臺,同一個人不同時期的兩張肺部的胸片影像正在屏幕上通過差分剪影技術慢慢重疊。通過計算后,人工智能將自動識別出結節位置,并顯示出結節大小、密度等量化數據,供醫生直接參考。
“肺部的醫療影像如果出現光點,需要有經驗的醫生才能判斷出是結節還是腫瘤,需不需要下一步檢測。幾億人次都篩查完,需要多少人力?”聯影醫療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薛敏說,而這一智能化的平臺目前已引入了人工智能,這個醫療界的“阿爾法狗”可以通過對醫生診斷過程的深度學習,通過影像對肺癌進行早期診斷。目前正處于將計算機和專家的篩查結果進行比對階段,如果相似性很高,未來可能實現計算機的自主判斷。
不僅如此,如何利用數據的收集和計算,將影像采集和疾病跟蹤結合也是本次醫療器械展上的重點之一。
以心血管疾病為例,針對該病較為復雜且呈現非線性發展的特點,飛利浦借用智能數據整合,通過識別不同環節的切入點,推出了整體解決方案。首先在早期的慢性病管理階段,通過先進的體征監測、預警、跟蹤疾病的發生;在急癥發生時,提高醫護人員為患者制定優選治療方案的能力,從而改善檢查、診斷和決策結果;在院后的協作護理中,協調醫護人員,連接醫院和家庭,加速患者康復,以提供更好的關護服務。飛利浦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何國偉表示,如何利用先進技術和數據來以更低的成本連接疾病治療全程的各個環節,將成為飛利浦未來致力的方向。
“云端”診療讓“小病不出社區”指日可待
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落地,分級診療將成為未來中國醫改的重點。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后,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是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進一步擴大的重要機會。
本次CMEF,銳鈳醫療推出了全新的Vue CCP臨床整合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銳鈳初步實現了醫院內所有設備和IT系統互聯,建立以臨床數據中心為基礎的“互聯網+醫技信息”系統,推進區域協同診斷。
銳珂醫療大中華區醫療IT總經理潘藝瓊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單一的產品已經不具有明顯優勢,必須有整套解決方案才能在醫療市場站住腳跟。
“在已經落地的寧夏遠程醫療項目中,我們已經實現了一個省級數據中心,6個地區級數據中心,2個省級會診中心,覆蓋了30家以上的三級和二級醫院,以及196個鄉鎮衛生院。從而通過建設省級遠程會診/遠程診斷平臺,快速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和診斷質量。” 潘藝瓊表示,“未來銳鈳還將進一步運用云影像項目來解決國內的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
瞄準“云端”醫療的不僅僅是銳鈳。事實上,聯影、GE等大型醫療器械生產商紛紛推出了數字化醫療診斷方案。
記者了解到,聯影目前已經在上海嘉定建立了 “區域影像中心”。社區醫院拍好了CT,成片第一時間就能全部傳到二級的中心醫院,電腦對所有成片進行自動排序,專業的影像判斷人員按照病痛緩急進行診斷,急診病人半小時就能拿到診斷報告。
“這就好比所有基層的患者開了VIP綠色通道,既不需要過來掛號,也不需要等待,直接就能出片。”薛敏表示,“隨著‘云端遠程醫療的進一步推進,做到‘小病不出社區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