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被網紅”了一把。許多很久沒聯系的朋友都給我發來消息,幾乎是轟炸式地關心我。突如其來的這種被關懷的感覺,讓一直忙于新產品的我情緒很復雜,有點兒高興,又有點兒迷惑。有個朋友問我怎么有報道說我“失聯”了,我感到很驚訝,因為就算是晚上睡覺,我都沒有關機的習慣。
我問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就轉了一篇標題上有“唐駿失聯”幾個關鍵字的微信文章,問上面的唐駿是不是我。我一看,還真是一字不差,而且也是做總裁的。
這篇報道為了引起更多人關注,模糊化了很多信息,所以讓很多朋友誤會成了我。事實是4月11日媒體曝出的無錫尚德關聯公司被發現多晶硅走私,而這個去協助海關調查而失聯的唐駿是剛上任不久的總裁。
無錫尚德曾一度登上光伏行業老大的寶座。2005年,無錫尚德在紐交所IPO,當時它的創始人施正榮以180多億身價問鼎中國首富,超越2004年中國首富陳天橋。
早在網易CEO丁磊去養豬而引發的“養豬熱潮”時,我就曾提出過一個觀點——中國人傳統的生意心態,就是什么行業紅火了一窩蜂都去做,賺了一點錢就盲目擴張,然后這個行業的泡沫就越來越大。產能嚴重過剩就像定時炸彈,連行業龍頭也不能幸免。美國對中國光伏行業實施反傾銷訴訟后,光伏行業海外上市公司基本都開始大幅虧損,國內小企業紛紛倒閉。無錫尚德也最終在2013年破產,并被香港上市公司順豐國際以30億元收購。然后順豐國際派出旗下子公司的執行總裁“唐駿”擔任無錫尚德的總裁,這才有了美麗的誤會。
我們要推崇工匠精神,中國的企業家更多應該成為“工匠”。縱看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日本和德國企業,無一不是有以工匠精神為基礎的企業家精神。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在傳播價值,但最終還是要創造價值。美國谷歌,蘋果包括亞馬遜等互聯網公司都在追求有工匠精神的產品,這是中國企業需要學習和反思的。我們不能習慣于傳統的像房地產行業這種“低投入高回報”收益模式了,也不需要再出現無錫尚德這樣的企業,跟風的企業給社會給投資者都沒有帶來正面的價值。
我從IT行業的微軟起步,到互聯網的盛大,傳統企業的新華都,現在又回到IT行業的微創公司,微創希望通過IT互聯網技術解決現在傳統行業的困境。我把在傳統民營企業的經驗和遇到的困難結合起來,帶領團隊做出了一套叫“WISE”的方案。它是工具,可以為傳統企業提供“+互聯網”的通道;它是思維,可以為傳統企業的決策者提供思維向導。
唐駿還是那個IT男的唐駿,對于事業和夢想從來沒有放棄,我堅信“互聯網+”是中國傳統企業轉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