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丹
摘 要:農科類大學生創業機會識別的影響因素包括內在和外在兩類,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會網絡、創業環境等外在條件。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識別的創業機會很大程度上來自市場和經濟環境的變化,環境中存在著大量被忽略卻又可能誘發創業機會的商業信息,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機會的識別,其實就是指對這些信息的捕捉能力和應用能力。內在因素通常指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的先前經驗、知識結構以及個人的創業敏感性等。
關鍵字:農科類大學生;創業機會識別;影響因素;分析
對于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創業機會既指在創業活動初期對創業項目的選擇,對進入市場時機的布局等機會,以及在創業企業發展過程中在進行發展戰略選擇、新產品開發升級以及市場拓展時能夠被利用的機會。同時,創業機會識別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系統的綜合工程,是創業成功的瓶頸性問題。
1 農科類大學生創業機會識別的重要性
對于農科類大學生來說,創業機會的來源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行業市場或競爭環境所帶來的機會,這主要包括行業市場中消費者的需求偏好變化形成的創業機會;二是技術研發與更新帶來的創業機會,從農產品功能擴展或者農產品技術升級角度,為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帶來新的商機與創業機會。
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比較于其它學科的創業者具有一定個性化的自身優勢,他們更具有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另外,在家庭及社會關系上,針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農科類專業學生的調查表明,40.2%的學生家庭成員正在從事農牧獸醫相關行業,31. 6%的學生家庭涉及飼料、獸藥、食用菌、飼養場等行業,這類大學生通常伴有強烈的創業動機。
2 影響農科類大學生創業機會識別的主要因素
(一)內在因素
1. 創業經驗
創業機會的價值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部宏觀環境、行業競爭環境,以及競爭對手的變化和調整而發生改變,所以,創業者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一系列信息的判斷并快速付諸行動, 才能實現創業機會的價值。也就是說,具備創業經驗的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將更有優勢, 先前經驗中所積累的獨特性分析洞察力, 能有利于創業者發現初次創業者不易察覺的機會。另外,創業經驗會給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帶來學科課程體系中無法學到的隱性知識, 可以幫助他們預判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相較于沒有創業經驗的創業者而言, 擁有創業經驗的大學生創業者已經積累一定的市場分析預測能力、人脈關系拓展能力、危機處理能力等, 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同樣的機會信息時, 能夠準確地運籌對創業機會的應用過程中的關鍵結點, 進而作出正確的戰略選擇。
2. 知識結構
完備的知識結構體系能夠影響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機會的識別。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初期,大多停留在對創業機會的尋找和搜索階段,對專業知識和橫向知識掌握的通透性和豐富性可以有效地將市場和消費者領域的商業信息融會貫通地進行提煉、加工和重組,從而增進自身在農業類專業領域創業開端時構思規劃的準確性和創新性。農科類大學生自身專業領域具有一定的創業優勢,但在管理和營銷領域卻是軟肋,所以在機會評價環節,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需要對創業機會進行全方面的風險評估,對創業項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進行全面預算和考察,這就使得農科類大學生如果能夠對經濟、管理、營銷、財務、法律等多學科領域的知識有一個系統全面的掌握,這將有助于農科類大學生對創業機會的取舍和應用。
3.創業警覺性
創業警覺性是指創業者由于政府的政策、消費者的消費偏好發展改變、新技術的出現等變動引起的一種對機會的感知認知能力。對于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來說,他們對市場,產品,技術、商業信息的警覺性越靈敏,才更有可能捕捉和識別到具有商業價值的創業機會。創業者不斷接收到來自市場、產品、消費者、競爭對手,行業環境變化的信息,比較敏感的創業者,能夠第一時間嗅到這些雜亂無章的信息,并找到這些零散信息信號之間的關聯性、邏輯性,對信息進行重新解讀和加工。農科類創業項目較其它創業行業而言,具有價格波動大,貨源不穩定,客源隨機性強等特點,這就對農科類大學生提高創業警覺性,抓住稍瞬即逝的創業機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見,創業警覺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數創業機會都是偶然、隨機出現的,警覺性高、能夠對行業信息敏感的創業者更有可能警覺到其它競爭者易忽略的機會并對機會加以利用。創業警覺性是影響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在面對創業機會時能夠依靠個人的靈敏感知能力進行精確且及時的判斷,進而發現創業機會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外在因素
1. 社會網絡
社會網絡是指大學生創業者通過個人社會關系而建立起來的網絡聯系。社會網絡作為影響大學生創業機會識別能力的重要外在因素, 社會網絡為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一個在學科和行業領域相互交叉的信息交流平臺, 以實現知識信息的溝通和轉移,進而使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能夠擁有獲取相關信息和建議的平臺和通道,創業者可以通過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獲取創業信息和資源,擴大知識邊界,形成更多新的構想和機會。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需要把其所屬的社會網絡無論在規模上,資源實力上構建得更加龐大和強大,這有助于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有效地識別和抓住創業機會, 轉化創業動機為創業實踐。
2. 創業環境
農科類大學生周遭的創業環境和相關的創業政策扶持對大學生識別和把握創業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和推動作用。場地的扶持政策,主要體現為一地一園,例如,大學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農業創業園區的建設以及相關優惠政策。2010年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關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通知》對建立大學生創業園,加強場地和設施等硬件建設提出要求,并提出建設的目標和任務。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在孵化基地,可以獲得場地、實訓機會、資金、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時,大學生農區創業園也是專門為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服務、促進成果轉化的基地,在這里,大學生創業者不但可以獲得辦公場地、咨詢與培訓、管理與服務和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大降低創業企業的創業成本,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同時也可以對自身創業項目中的農牧產品進行反復的實驗、加工和技術升級改造。
另外,創業環境政策不但可以幫助農科類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而且創業環境政策本身也在培育著大學生創業者從事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創業動機和機會,因而具有為創業活動提供平臺的功能和影響。為了推動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機會的捕捉和識別,各地紛紛建立起了不計其數的創業服務機構,一類是隸屬于政府部門的創業服務機構,第二類是由政府部門牽頭負責,借助社會化資源成立的非政府公益組織,第三類是由民間組織成立的非盈利性的公益社團組織,這些創業服務機構的建立,為農科類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與技術支持。農科類大學生創業者可以利用這些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廣泛收集創業項目和創業信息,對創業項目和機會進行廣泛深入的測評、并獲得政策、商業方面的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