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陜西省寶雞中學 賈文俊
回歸實驗教學“本真”
——2014 年安徽高考第4 題的教學啟示
文陜西省寶雞中學 賈文俊
(2014年安徽高考第4題)某種植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幾個特定時期的顯微照片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細胞的同源染色體之間發生了基因重組
B.圖乙中,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組成相同
C.圖丙中,染色體的復制正在進行,著絲點尚未分裂
D.圖丁中,細胞的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目減半
本題以植物減數分裂鏡像圖為背景,主要考查學生對減數分裂過程特點的理解。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的關鍵詞“減數分裂顯微照片”,即某植物減數分裂鏡像圖,若僅依據染色體變化特點區分圖像,難度較大,學生出錯率高,所以解答時還可借助細胞分裂過程中的數量變化作為輔助判斷依據。
甲圖僅一個細胞,染色體出現交叉,即出現聯會現象,可知該圖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此時細胞的同源染色體之間可因交叉互換而發生基因重組(基因重組的另一種方式自由組合則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所以A選項正確。
結合圖甲可知,圖乙同源染色體分離,為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移向細胞兩極的為同源染色體,染色體組成不同。圖丙染色體分配到細胞兩極,為染色質形態,同時出現新核膜,形成兩個子細胞,為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或第二次分裂前期,而減數分裂染色體復制只有一次,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間期由于時間短暫,并無染色體的復制。丁圖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時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
1.實驗教學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犊荚囌f明》中也強調注重考查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綜合應用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梢妼嶒灲虒W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高考壓力、教學時間、實驗條件、教師專業能力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一線實驗教學普遍存在“講實驗”“媒體演示實驗”等脫離實際操作的現象,導致學生答題能力強,實際動手能力弱,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對新信息的分析能力弱,模仿能力強,創新能力弱。
如本題出來后,我在本校不同班級隨機抽取68名學生(高考結束后學生返校估分時)完成本題,結果發現18人正確,約占26.5%。主要錯誤原因如下:一是審題能力不足,沒有抓住題干的關鍵詞“減數分裂”、“顯微照片”。二是難以從動態的角度理解減數分裂的整個過程。三是識圖能力不強,易受模式圖的影響。
這些情況的出現啟示我們一方面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增加學生的演示實驗,使實驗教學從“講實驗”“媒體演示實驗”向“學生操作實驗”過渡,回歸“本真”。另一方面,將實驗向課外拓展,設計綜合探究活動,促進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結論剖析等綜合能力。
2.教師專業發展
目前與教師相關的專業培訓較多,每年我校都有不少于80課時的培訓,但主要是師德培訓、班主任培訓、專業技術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教學專業培訓等,唯獨沒有生物教師的實驗技能培訓,限制了生物教師的專業提升。如我校一位年齡偏大的生物教師大學時沒有接觸過DNA擴增的相關實驗,現在高中教材出現了該類實驗,而學校沒有購買相應的實驗儀器,無奈的他對相關內容只能“紙上談兵”。因此,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將生物教師實驗技能的培訓工作列為教師培訓的專項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教材編寫
縱覽初、高中生物教材,發現教材中的模式圖占據核心地位,特別是一些微觀世界的圖譜,編寫者為了降低教學難度,將抽象的生物知識直觀化,并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繪制了各種模式圖,而忽略了與真實鏡像圖的比較。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認為模式圖才是真實的生物圖譜世界。當在顯微鏡下看到真實的鏡像圖后,會誤認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是錯誤的。
這啟示我們,在今后教材編寫中不僅需要提供模式圖,同時也要增加鏡像圖,讓學生在模式圖的幫助下理解知識內容,在模式圖與真實鏡像圖的對比中感悟生物世界的真實性。
4.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是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人才的綜合課堂,是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夯實新課改要求的堅強后盾。
目前的實驗室建設,特別是農村中學實驗室的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實驗室建設重要性的認知不足,管理體系不健全。二是實驗教學儀器陳舊,數量不足,一些實驗無法開展。三是實驗室建設經費投入有限。
這啟示我們,學校、政府應增加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為學生完成實驗提供保障。教師應盡力改進實驗,利用現有器材、藥品,最優、最大化地開設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