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歷年來寫的作品,我都是寫完就扔了,大部分也都記不得了,寫完了連個‘尸首也沒有。我覺得,活在老百姓心里才算留下了,你出多少書都沒有用。這么多年,我其實就是沒完沒了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簡單得很,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還會宣傳我。”
——閻肅
據中國空軍官方微博消息,2016年2月12日3時 07分,著名藝術家、空政文工團創作員閻肅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
一大早看到這個消息,震驚之余還不敢相信,但其子閻宇隨后確認了這一消息。
2010年,我曾經近距離地專訪過這位可愛的老爺子、值得敬重的藝術家,其人已逝,音容笑貌卻仍在眼前。
名雖“嚴肅”,實不嚴肅
最初本來打算約請閻肅老爺子自己寫篇文章,名字叫《我這80年》,誰知電話里老爺子一聽就“急”了,亮起嗓門說:“這不是要了我的老命嘛!你知道我有多忙嗎?”說完,爽朗地笑了。
于是乎,退而求其次,希望能面對面采訪他。不過,老爺子真是忙,每天的時間恨不能以分鐘來計算。采訪日期一推再推。最終,當如約按點出現在他家小區的門口時,收到了老爺子發來的短信:“我在家門口等著呢!”
進門,稍作寒暄,便入正題。老爺子撫今追昔、談天說地、縱橫古今,表情體態極為豐富,怎么看怎么覺得不像80歲的人,沒有絲毫龍鐘老態。才思不竭,越活越精彩,越活越達觀,越活越睿智,一步一個臺階始終往上走,難怪有人引用網絡流行語形容說:他只是個傳說!
叔本華有言,天才就是大孩子。在很多人眼中,閻肅老爺子不嚴肅,是個老頑童。不過,這是一種經過幾十年歷練以后的返老還童,是經過幾十年創作、幾十年對世事人情的洞察,才修煉來的。
就像他自己所說——我像個孩子一樣好奇,世界在我眼前每天都是新的,一場春雨,幾片落紅,南飛的大雁,西沉的落日,我都覺得是那樣的新奇美好……不管以什么樣的方式存在,內心的博大和身心的和諧才是最重要的。
藝術“不老松”
先講個小故事。有一天,一位老爺子在大院里遛彎兒,碰見一阿姨。阿姨支支吾吾、猶猶豫豫地對老爺子說:“我覺得您得向喬羽學習,那么大歲數了,還能寫出那么年輕的歌,就像《霧里看花》,多好啊!”聞此言,老爺子哈哈大笑:“沒錯!我是得向喬老爺子學習,不過這《霧里看花》我還真不用學,因為這就是我寫的啊!”
這位老爺子,就是閻肅。講完這個故事,坐在沙發上的他,捂著嘴笑得前仰后合。
從藝(軍)60載,創作千余部(首)作品,獲國家和軍隊百余項大獎。幾乎每個時代,都有閻肅的作品為人們所熟知,比如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長城長》《敢問路在何方》《霧里看花》,歌劇《江姐》《黨的女兒》《憶娘》《劉四姐》,京劇《紅巖》《紅色娘子軍》《紅燈照》……
在閻肅家寬敞的客廳中,有一面墻的壁柜里全是他獲得的各種獎狀、獎牌、獎杯和榮譽證書。這輩子得過的榮譽有多少?他自己也說不清。“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遵其自然,爭其必然。每個人在歷史長河中,不管你活多大,在天地之間都是一個孩子,歲月你是擋不住的,生命規律不可抗衡,但你的心可以永遠年輕。”
達觀“閻老肅”
“只有心態樂觀,才能創作出最美的歌曲,才能在歌聲中傳達快樂,你看那些著名的歌唱家,都是特別大氣,不拘小節的人,一心只想唱好歌,不去爭名奪利。一個成功的音樂家必定有著寬闊的胸懷,豁達的性格,扭扭捏捏的人不會演繹好大氣的歌曲。”
老夫聊發少年狂。2010年,80歲的閻肅,精神矍鑠、才思敏捷、話語鏗鏘,說至興處,眉飛色舞,手舞足蹈,恰似孩童。
“我對閻老的第一印象是,他聽到喜歡的就睜大眼睛,緊閉嘴唇,探出腦袋去聽;聽到不喜歡的就半扭身子,歪著腦袋,緊閉雙眼,嘴角下撇,一副糟糕的樣子。”著名詞作家陳曉光的話,活脫脫勾勒出一個“性情”閻肅。
閻肅習慣自稱“閻老肅”,其實他本來不叫閻肅,叫閻志揚。1950年加入西南文工團時,閻肅總愛開玩笑、講故事,有人給他提意見,說他太不嚴肅。閻肅說:“說我不嚴肅,那我干脆把名字改成閻肅。”可改了名,他仍然嚴肅不起來。倒是后來因他“面相老”,又才華橫溢,同事們送了個昵稱“閻老肅”,而這“外號”跟了他大半輩子。
作為文藝界“大人物”,閻肅卻從來沒有架子。他尊重遇到的每一個人。兒子閻宇回憶說,小時候他和爸爸一起從家出來,在院里不管是見到花匠、打水的,還是燒水的、掃地的,他都會主動上前打招呼,而且微微鞠躬說:“您好!”
關于這一點,閻肅幽默地說:“我是怕他們緊張,見到我,認識我,我又不認識他們,他們會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做。我主動跟他們打招呼,他們的緊張情緒就沒有了。”
閻肅的達觀,反映在生活上,便是“粗線條”。他穿著上從不講究,家里人給他買貴一些的衣服,他就放起來,舍不得穿。他吃飯也不挑,剩菜剩飯照吃不誤。有時老伴勸他:“現在條件好了,沒必要這樣。”可他就是改不了。老伴“生氣”地說:“你就是個垃圾桶!”
抽煙、喝酒、不鍛煉;呼吸污濁空氣,吃肥肉……閻肅頗為推崇自己的“養生之道”。其實,長壽之人必有寬厚之心。“要長壽就不能和自己較勁。我極少用憤怒和憂愁的情緒對待世間事,事情橫著來,我就順著想……我的生活很簡單,粗茶淡飯、布衣棉衫足矣。我和人相處也是遵守簡單的原則,不結黨、不奉迎、不抱怨,情趣相投,山高水長。”
“80后”潮人
“我不上網,但是我每天看很多報紙、雜志,所以現在流行什么,我都知道。我很害怕自己被高速飛奔的時代列車甩出去,我不會拒絕接受新東西,如果不了解、不接受新事物,很快就會被時代遺忘的。”
“同志哥,你要干什么?”交談過程中,看見14歲的孫子走過來,閻肅張口問了一句。很驚訝,這位80歲的“老古董”竟然連“哥”這樣的網絡流行詞匯都信手拈來。
其實,不僅如此,他對時下各種網絡文化、流行文化現象都了然于胸,對時下最時髦的“囧”、“雷人”張口就來,而對網絡紅人也是“相識相知”,像什么“綿羊音”曾軼可、“偽娘”劉著、鳳姐、馬諾,都能說出個所以然。“以前有個芙蓉姐姐就夠可以了,現在這些比她有過之而無不及,我真不理解!”
有一次,一家媒體采訪閻肅,問他喜不喜歡李宇春。他說:“我也是一個‘老玉米!”第二天這家媒體就曝出“閻肅喜歡李宇春”。說起這事,閻肅覺得又可氣又可笑。
像很多年輕人一樣,閻肅也迷戀看足球,世界杯比賽他幾乎一場沒落。“我也押寶,只可惜基本上都沒押對,完全不如‘章魚哥,真斗不過它呀!”閻肅面露一絲沮喪。隨即,他話鋒一轉:“你知道嗎?‘章魚哥自殺了!”他一臉嚴肅,仿佛要透露一個天大的秘密。“有人讓它預測中國足球何時奪得大力神杯,要它選。它沒法選啊,愁啊!結果自殺了!”順勢,他做了一個橫刀抹脖的動作,頗顯悲壯。一個新近流傳的“段子”,就這樣被閻肅演繹得惟妙惟肖,讓人忍俊不禁。
2009年初,空政文工團召開參加央視青歌賽動員大會。會上,閻肅發言第一句話就“雷”倒了在場的人。參加青歌賽的選手一般都是“80后”,沒想到他說:“我也是‘80后啊!”當時大家一下子全愣住了。正當大家疑惑之時,閻肅風趣地說:“我今年80歲了,也是‘80后啊!”
閻肅從沒覺得自己有多老,自認為是個“時尚老頭”。他喜歡高科技,對現代的一些東西比如3G手機等都喜歡。他還喜歡打電腦游戲。“都是最簡單的,像‘偷菜呀什么的,我就玩不了。Windows自帶的那些小游戲,我都會。我玩游戲,主要目的是換換腦子。搞創作大多在半夜,有時實在沒思路,又沒什么可看的電視節目,就會玩會兒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