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德
愛攝影工社是個規模不大的出版編輯團隊,由攝影師趙嘉于2004年創立,其圖書品種包括攝影器材、技術技法、攝影文化三個方面,目前側重前兩者,已出版《一本攝影書》系列、《上帝之眼》系列、《攝影的骨頭:高品質攝影流程》《通往獨立之路:攝影師生存手冊》《頂級攝影器材》《兵書十二卷》等攝影長銷、暢銷讀物。與專業出版社和大型出版公司相比,愛攝影工社團隊的體量不大,但年銷售碼洋(圖書出版發行部門用于指全部圖書定價總額)卻不小(2015年已近千萬),讀者覆蓋面也較寬廣。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以下,筆者將著重從內容生產方式角度分享愛攝影工社的經驗。
在與趙嘉的交談中提到,市場變化帶來的壓力中最主要的一點是銷售渠道本身發生了變化。由于電商平臺的發展,現在網絡圖書銷售已經占據極為重要的位置,攝影圖書每年超過一半以上的購買行為是在網絡上發生。而網絡與實體書店的購買方式卻有很大的差異,傳統購書方式通過不同圖書的對比,可能非常容易尋找到高品質的產品,但網絡銷售則因為展示平臺的差異不太容易對品質有直觀了解,因此口碑營銷的作用比以往大了許多。
為了應對網絡銷售,在圖書的推廣和產品定位上,愛攝影工社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目的是讓讀者能夠在有限的網絡頁面中得到精準、有效的信息,從而判斷圖書是否為己所需。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讀者可能會受到過度宣傳的影響,選書行為要經歷一個篩選的過程。所謂口碑營銷,宣傳是表面的,品質才是最核心價值。趙嘉深知,對于品質的堅持,是愛攝影工社的讀者多次購買圖書的原因,而這正是建立口碑的關鍵。
為了建立口碑,愛攝影工社在調研、策劃、選材、制作、包裝等各流程的思路也曾進行整體調整。根據與讀者的接觸,以及對整個攝影行業的發展判斷,他們的圖書普遍具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定位。比如,《通往獨立之路:攝影師生存手冊》就是一本針對準專業攝影師和高級攝影愛好者的書,基本上這也是市場中唯一一本全面介紹圖片銷售的圖書。雖然它不是一本普及型圖書,不會有太多普通愛好者閱讀,但由于內容的專業性,對于希望走職業化道路的攝影師而言則非常實用;而且市場上同類書籍很少,因此每年此書的銷售碼洋能超過一百萬。與之相對的,《一本攝影書》(第2版)雖是完全為攝影愛好者設計的入門圖書,其中幾乎涉及到新手應該學習的所有內容,但是在內容的制定上,因為團隊成員既是編輯又是攝影師,與競爭產品的創作者的身份有所差異,不但會事無巨細地講解基礎概念,也會從親身經歷出發談一些重要的高階拍攝方式。趙嘉說:“作為編著者,一定要比讀者想得更遠,思路更加明確,邏輯更為清晰,決不能走人云亦云的路。”
采訪中,趙嘉反復提到:“一定要做單一門類中最權威的產品。”無論是技術技法類、攝影器材類、攝影文化類,都是如此。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兵書十二卷》和《頂級攝影器材》。作為器材圖書領域少有的長期暢銷書,這兩本影響了很多攝影人,包括我在內和周圍的許多攝影師幾乎都讀過。特別是《兵書十二卷》,它從器材的角度切入聊了不少與器材無關但與攝影本質有關的內容,信息量大且不乏趣味性。
本期專題采訪中,很多業內人士都說到技術技法類書籍正在經歷銷售“寒冬”。對此,愛攝影工社的編輯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該類書內容嚴重同質化。如果你在書店中翻找這類圖書,特別是各種相機對應型號的器材類書籍。封面類似、型號不同、內容換湯不換藥,成為很多讀者共有的感受。對此,愛攝影工社認為:“編輯付出了多少努力,讀者都能看見。”如果出版者在制作時省事,那讀者當然也就省錢啦!
圖書品質是銷量的決定性因素。對于品質把控,愛攝影工社也有一套獨特的生產方式。
準備制作一本書之前,愛攝影工社通常會花很長時間來進行選題策劃。根據他們以往的經驗,一本書的制作周期大概在18個月左右,而其中有接近一半時間都在做前期準備。確定好圖書的內容和方向后,他們會根據已有圖書的銷售情況,以及目標市場確定頁數以及售價范圍,并明確圖書內容的大致深度。緊接著,就是制作一個盡可能細致的圖書目錄。通常,光這個目錄就會有幾千字,復雜的甚至會接近一萬字。之所以如此細致,是希望全書的邏輯線條清晰,每個作者都能根據標注的明細,調節寫作的深度和包含的內容,做到前面所說的差異化內容設置,避免多個作者編著的文字差異過大。
愛攝影工社攝影書的制作通常都是以項目小組的方式進行,每個小組會有3~5個成員。一個小組當中既有全職成員,也有兼職的專業作者。全職成員負責制作明細目錄,沒有特別明確的分工,即是編輯又是內容作者,有時候也會是供圖攝影師,作用類似于項目經理。因為一個人沒辦法在多個不同的領域專精,兼職團隊的建立就是為了保證書的專業品質。在兼職團隊中,有大學教授、影像專業的海歸、半導體技術領域的博士、國內知名雜志社的資深編輯、攝影指導、科班出身的在校大學生等等,他們通常都對攝影圖書出版都很感興趣。最終,兼職團隊的作者是以稿費的方式合作、結算,具體的費用從100元/千字到幾百元不等。
作為一種有示范功能的讀物,攝影圖書的圖片應該足夠精彩。為此,愛攝影工社也配備了專職的圖片編輯,除了向攝影師直接購買照片,還與視覺中國合作,從Getty Images的全球圖庫中搜索采購,花費極高。比如,在《手機拍的!》一書中就有一張使用手機拍攝撒切爾夫人葬禮的照片,單張的使用價格就達到了500歐元。而在制作《一本攝影書》時,他們從全球購買了300多張照片用作說明圖,這種花費在國內攝影出版團隊中,也是鮮見的。
愛攝影工社的封面和版面設計也自成一系,他們很少使用圖片作為封面,多是極為簡潔的設計。其中,多數設計方案與國內一線知名雜志的視覺總監合作完成。《上帝之眼》(第1版)牛皮紙封面搭配小開本,采用“可以放進戶外包的攝影書”的概念,是諸多旅行攝影圖書中的首次嘗試,最終獲得很大成功,成為愛攝影工社最暢銷的圖書之一。《通往獨立之路:攝影師生存手冊》則設計了一個雙材質的封面,以達到讀完本書實現攝影獨立之路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