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王曉雄

全球數據處理公司迪羅基的數據顯示,中國公司今年在全球范圍內已經達成1108億美元的收購協議,超過2015年全年1068億美元的收購規模,創下新紀錄。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0日報道,截至目前,中國公司已經達成17筆金額超10億美元的并購協議,包括中國化工集團出資430億美元收購瑞士農藥和種子公司先正達。在中國公司的海外并購中,有313億美元投向美國企業,遠超去年同期的39億美元,也創下歷史紀錄。
迪羅基公司表示,中國目前是全球跨境并購的最大買家。如果到今年年底,中國仍然能夠保持這種收購勢頭,這將是中國首次成為全球并購“老大”。自2007年以來,這一位置一直被美國占據。
盡管中國海外收購規模不斷飆升,但中國政府還有更大的抱負。據路透社9日報道,中國正計劃修改有關國務院審批大規模、敏感的海外并購交易的規定,并允許中國公司相互競爭,收購同一海外目標。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的修改征求意見稿,其中“投資額20億美元以上敏感項目需國務院核準”一條被刪除。新規可能將于13日征求意見期結束之后付諸實施,這一舉措或許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公司進行海外并購。美國霍金·豪森律所駐上海代表處合伙人安德魯·麥克金蒂說:“中國將持續放寬海外并購監管,但前路并不平坦。從中長期來看,總體方向仍是繼續推動自由化。”
然而,中國收購方面臨的也并非全都是好消息。隨著中國公司走出國門,它們也“承受”了越來越多的失敗案例。截至目前,中國公司今年共有15起并購失敗,總價值達240億美元。這同樣也創造一項“紀錄”,超過2005年220億美元的規模。▲
環球時報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