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璞
微信熱傳的“曬衣夾按摩法”稱,曬衣夾可以把刺激耳朵反射區的力道控制得剛剛好,效果挺不錯。微信中所說的這種方法有依據嗎?真有療效嗎?
微信中的示意圖錯誤百出
這條“圖文并茂”的微信,給出的耳部反射區的注釋并不規范。比如原文中說“耳朵最上面的部位是直接與背部和肩膀連接的”,其實恰恰相反。耳部反射區的整體布局是倒過來的人體,頸肩部的反射區在耳朵的中下方,不在耳尖。原文中說的“把曬衣夾再往下移一點點就能通到身體器官”,這個說法也不對。因為圖中所示的部位是腕部和肘部的反射區,并不是臟器的反射區。臟器的反射區多集中在耳朵靠里的位置,基本不在耳邊上。至于后面講的關節、竇道與喉嚨、消化道、頭部與心臟等位置的反射區都不規范,不建議照搬。
耳穴按摩防治疾病有道理
人的耳朵上分布著很多穴位,統稱為耳穴,也叫反應點、刺激點。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如壓痛、出現結節等。利用這一現象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依據,也可以刺激這些反應點來防治疾病。因為中醫認為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系,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對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
曬衣夾的刺激力度不及耳穴埋籽
曬衣夾刺激耳穴的力度有限,而且無法做到精確定位,不能替代中醫的耳穴療法。以耳穴壓豆法為例,它是用醫用膠布將藥豆,一般是王不留行籽準確地粘貼于耳穴處,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治療目的。醫生為患者做這種治療前,一般會詳細詢問病史和望聞問切,選擇1~2組耳穴,進行耳穴探查,找出陽性反應點,結合具體病情,確定主穴和輔穴。每次以貼壓5~7穴為宜,每日按壓3~5次,1~3天換1次,兩組穴位交替貼壓。兩耳交替或同時貼用。所以,耳穴療法看似簡單,實際上對操作者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要求都比較高,想要得到真正有療效的耳穴治療還是要到正規醫院的針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