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維熙
據電視傳媒報道:不久前,北京某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件聞所未聞的案件,一個居民把鄰居鳥籠里的“八哥”告上了法庭。讀者可以想象得到,籠子里的鳥不具備法人資格,張某起訴“八哥”的目的,是起訴“八哥”的主人李某。
具體情節是這樣的:待以拆除的簡易的筒子樓樓道上,設有一個自來水管,樓內居民每天要到這里打水。別的居民來打水時,“八哥”都沒有什么反應,唯獨張某去打水時,那只“八哥”就開口罵人:“張某壞——張某壞。”因而張某認定“八哥”之所以罵他,都是主人調唆之故——因為張某與李某在樓內曾有過過節,李某是故意教那只“八哥”罵他。事情鬧到派出所和街道,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張某一紙訴狀將李某告上了法庭。其理由是,李某教唆“八哥”侵犯了他的姓氏權。
法官與記者為了深入了解內情,不得不親臨那個筒子樓內進行調查。有意思的是,那只“八哥”見了法院工作人員后,嘴巴變得甜甜的,叫出來的聲音是:“你好——你好——”。這可讓法院調查人員陷入了五里迷霧之中,不知如何處理這一問題了。
原告張某說:“那是李某調換了‘八哥。”
被告李某說:“還是原來的‘八哥。”
……
這是新時代的“拍案驚奇”。雖然它標志著百姓權利意識的提高,但也真夠難為法官們的了,不是包公再生,面對這樣難以取證的官司,該如何審處?由于北京歷史上長期是帝王的京都——特別是滿清王朝的皇城,受地域文化的長期影響,京城確實孕生了一些“北京大爺”式的人物,他們終日無所事事,手提著鳥籠四處閑逛,專門愛搞一些招貓逗狗之事。有人評說,這些人是當年“八旗”子弟的遺老遺少;也有人評說,這是古代帝王京都留下的潑皮、混混兒,在新時代借尸還魂。不管怎么評說,大家有一點認知是一致的:這些“北京大爺”,沒給日新月異的北京添彩,反而在新北京的悅耳樂章中,增加了刺耳的雜音。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緊張的京城首都,張某和李某居然有那么多的閑心,又耗費那么多的精力,不斷擴大事態,步步緊逼地走向法庭,真可謂難舍“北京大爺”的遺風之最,讓眾多的北京人為之汗顏。之所以如此,因為那“八哥”原本為林中之鳥,美麗的森林才是它的故鄉;人類將其網入竹籠,已經不是善舉;再以人性之惡,將其豢養成挑唆是非之徒,不是自供出一些“北京大爺”生活之蒼白無聊,還能說明什么呢?
【選自鳳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