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摘要:防城至東興鐵路是中國(廣西)-東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西沿海鐵路欽州至防城段的延伸,是一條以客為主、客貨共線的快速鐵路。根據本項目的工程定位,確定線路的接軌方式,根據防城港地區現狀鐵路布局及防城港市總體規劃,結合防東鐵路的運輸組織需求以及各方意見,經綜合技術經濟比選確定防東鐵路在防城港地區的接軌方案。
關鍵詞:中越鐵路、防城港至東興段、防城港地區、運輸組織、技術經濟比選。
中圖分類號:U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C)-0000-00
防城至東興鐵路是中國(廣西)-東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西沿海鐵路欽州至防城段的延伸,是一條邊境旅游客流和區域城際客流出行的快速客運通道,是一條以客為主、客貨共線的快速鐵路。
一、防城港地區既有鐵路概況
防城港地區目前有三條鐵路,分別為既有南防單線鐵路、新建成的欽防新雙線(高鐵)和防城至企沙鐵路支線(單線)。南防鐵路單線和欽防高鐵新雙線自北向南匯合于防城港北站,新雙線貫通至防城港站,南防鐵路單線在站房對側與企沙支線貫通,見圖1。
二、防東鐵路引入防城港地區方案研究
防城港地區目前已形成:欽州北至防城港北段通道內欽防新雙線和既有線并存的3線格局,防城港北至防城港段為雙線電氣化鐵路。欽防新雙線和既有線分工:新雙線為電力牽引,運行旅客列車及直達、區段貨物列車;既有線為內燃牽引,擔當部分通過及沿線地方運量的運輸任務,同時兼顧既有線和新線的能力利用均衡性。本線的功能定位為以客為主、客貨共線的快速鐵路,因此本線應直接接入欽防新雙線。
欽防新雙線在防城港地區有茅嶺南站(緩開站)、防城港北站(中間站)兩個站可供接軌,圍繞這兩個接軌點及防城港市建成區現狀、防城港市總體規劃研究了防城港北站接軌、茅嶺南接軌兩大系列及搬遷防城港北客站至防城西方案共計8個方案。防城港地區方案構成見圖2。
(1)經倒水坳跨西灣方案(方案Ⅰ-1)
線路自防城港北站南端站房側接出,沿既有鐵路通道南行,于白鷺公園東側折向西,在倒水坳跨西灣,至懷祿村附近設江山站,新建正線長14.82km。
(2)江山大道高架方案(方案Ⅰ-2)
線路自防城港北站南端站房側接出,沿北部灣大道及其匝道轉向江山大道,設高架橋于江山大道中間分隔帶之上,向西直行跨越防城江后線路轉向西南,至懷祿村附近設江山站,新建正線長度14.5km。
(3)經港口跨西灣方案(方案Ⅰ-3)
線路自防城港北站南端站房側接出,沿既有鐵路通道向南行進,至防城港站進站前折向西,跨過東興大道,高架于擁軍路上,直行至西灣大橋北面跨越2.5km海域后,線路轉向西南,至懷祿村附近設江山站,新建正線長度20.2km。
該方案線路繞行距離較長,達5.4km,新建工程增加較大。同時,東興大道、擁軍路兩側商住小區房屋密集,拆遷量高達4.5萬平方米,實施難度大,研究后予以放棄。
(4)防城港北站反接方案(方案Ⅰ-4)
線路自防城港北站站房同側往北引出,在規劃的A-1號路附近折向西,高架于A-1道路中央,跨防城江、在建防江一級路后設防城西站,出站后沿濱海公路通道至東興。新建正線長度16.22km,為避免貨車折角運輸,新建防城西至防城站的貨車聯絡線6.34km。
(5)防城港北接軌系列方案比選
防城港北接軌系列方案中,江山大道高架方案(方案Ⅰ-2)投資最省且運輸組織順暢,但因其存在以下問題:A、影響城市景觀;B、對沿線的居民有震動及噪聲影響;C、江山大道為防城港市重點規劃CBD商務區的核心區,防城港市政府認為江山大道高架方案嚴重切割城市規劃重點區域,景觀和噪音上嚴重影響CBD區域的商務環境和商業價值,與城市總體規劃不符。在多次對接過程中,地方政府均強烈反對此方案,鑒于此,本次研究后放棄該方案。
經港口跨西灣方案(方案Ⅰ-3)存在繞行遠、拆遷量大、實施難度大的問題,因此不予推薦。而防城港北站反接方案(方案Ⅰ-4)與經倒水坳跨西灣方案(方案Ⅰ-1)相比,因所有客車都需在防城港北站折角運輸,不符合運輸組織要求,且投資增加13699.57萬元,因此推薦采用經倒水坳跨西灣方案(方案Ⅰ-1)納入進一步比選。
2、茅嶺南接軌系列方案(系列Ⅱ)
茅嶺南接軌研究了沿欽防高鐵通道方案(Ⅱ-1)、沿既有南防通道方案(Ⅱ-2)和繞避防城主城區方案(Ⅱ-3)共3個方案。茅嶺南站為欽防新雙線上預留站,防東線茅嶺南接軌系列方案均需開設本預留站作為接軌站,防東線自車站南端按方向別引出,北端貨車疏解至既有南防鐵路茅嶺站,見圖4。
(1)沿欽防高鐵通道方案(Ⅱ-1)
線路自茅嶺南站南端按方向別引出,沿欽防高鐵通道行進至防城港北站北端折向西,跨欽防高鐵、南防鐵路后沿A-1大道(見圖3-1-12)穿越防城區,過防城江跨防江一級路后設防城西站,之后線路沿濱海公路通道至東興,新建正線長度27.99km,新建茅嶺南上行疏解線長度3.8km,新建貨車疏解線3.65km,新建防城西至防城港北客車聯絡線5.42km。
(2)沿既有南防鐵路通道方案(Ⅱ-2)
線路自茅嶺南站南端按方向別引出,沿欽防高鐵通道向南行進約3km后下穿欽防高鐵進入既有南防鐵路通道,至上灘頭附近依次跨越既有南防鐵路、群星大道、防城江后轉向西南方向,沿防城江西側約1.5km順江而行,并設防城西站,之后線路沿濱海公路通道至東興。新建正線長30.64km,新建茅嶺南上行疏解線長4.98km,新建貨車疏解線3.65km,為吸引客流和交換便利,新建防城港北至防城西客車聯絡線6.31km。
既有南防鐵路通道防城區段兩側已建成了密集的居民房,且在防城車站附近有一座110kv的變電站,線路從該通道內通過引起的征拆量過大,工程實施困難,地方政府亦不贊同該通道的方案,研究后放棄。
(3)繞避防城主城區方案(方案Ⅱ-3)
線路自茅嶺南站南端按方向別引出,跨過欽防大道后線路繞行至防城區西側,在木頭灘攔水壩下游(見圖3-1-13)跨防城江后設防城西站,而后沿濱海公路通道至東興,新建正線長度28.606km,新建茅嶺南上行線4.37km,新建防城港北至防城西客車聯絡線6.33km,新建茅嶺貨車疏解線3.65km。
木頭灘水源地是防城區主要的飲用水取水點,經與防城港市環保局及水務部門溝通,該水源地的保護范圍已無調整的條件。線路需走至木頭灘攔水壩下游繞避水源地,而攔水壩下游南側有麗江花園小區、公路巡警大隊等密集的居民小區、辦公樓,線路在該區段的拆遷量高達6.7萬平方米 ,經與地方相關部門現場探勘及溝通,均認為該方案實施難度極大,研究后放棄。
(4)茅嶺南接軌系列方案比選
根據以上分析,茅嶺南接軌系列方案中,沿既有南防鐵路通道方案(Ⅱ-2)、繞避防城主城區方案(方案Ⅱ-3)具有明顯缺點,研究后予以放棄。沿欽防高鐵通道方案(Ⅱ-1)具有拆遷少,沿A-1大道穿越防城區、符合地方意見的優點,因此推薦采用沿欽防高鐵通道方案(Ⅱ-1)作進一步比選。
3、方案比選
(1)主要工程數量及投資比較表
(3)方案比選推薦意見
綜上分析,茅嶺南接軌方案客車均需在防城港北站折角運行,在運輸組織上存在重大的缺陷,不能較好的實現本項目的功能需求,且新建線路長,投資過大。經倒水坳跨西灣方案從防城港北站順接,工程相對簡單,運輸組織順暢,同時對防城港市中心區影響較小。
故本次研究推薦采用經倒水坳跨西灣方案(Ⅰ-1)作為防城港地區接軌方案。
參考文獻:
1、GB 50090—2006鐵路線路設計規范
2、GB 50091—2006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范
3、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建中越鐵路防城港至東興段可行性研究。成都,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