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新
摘 要:在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是一個比較難處理的一個問題,在施工中它與混凝土模板、鋼筋、混凝土等息息相關。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后澆帶就是用來應付沉降問題的,所以保障后澆帶的質量在維護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十分重要。因此明確后澆帶的施工要點對實際施工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后澆帶施工的要點問題,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以供有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建筑施工;沉降效應;后澆帶施工
后澆帶是建筑物發生沉降效應,溫度差導致熱脹冷縮現象,或者施工材料自行收縮導致的原施工混凝土變形的問題,為了保障建筑物的穩定性所以要進行再次澆筑混凝土讓其達到技術標準。是為了解決建筑工程混凝土出現沉降和收縮的一種補救措施,所以必須在質量上過關,因為后澆帶有著很多技術難度,所以在其施工中要注意其施工的工藝要點。
1 后澆帶的適用范圍
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會受到沉降、溫度、以及應力三個方面的影響,所以容易出現混凝土變形收縮的現象。高層建筑的主要建筑和地基建筑施工都達到標準,兩者間的沉降不是很大,并且自身的沉降速度很快,在后澆帶施工后。主體建筑和地基所產生差異沉降不會因此建筑結構開裂的,通常使用后澆帶。但是如果沉降量的數值很小,同時地基基礎在巖石層或者卵石層的的情況下,因為地基幾乎不具有壓縮量,同時主體建筑的沉降率低,所以可以認為地基與建筑為一個堅固的整體,所以不需要相應的后澆筑帶。但是在地基建立在松軟地面上時,或者主體的沉降率很大的情況下,可能就會造成建筑高層與底層脫開,這種情況不適宜施工后澆帶,因為后澆帶無法保障其質量。
2 后澆帶施工的問題
高層建筑和周圍的裙房建筑一般被設計為整體的結構,但是實際在施工中卻經常對其分割進行處理,一般采用的施工方案是待主體施工完成的主體施工完畢后,這是一般的完成沉降的混凝土有50%左右,這是利用再澆灌將主體建筑和裙帶建筑相連,然后在形成一個總體的建筑,但是需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如果沒有計算好相應的主體和裙帶建筑的沉降所引起的相應的剪切力的情況下,就會造成連接處斷裂的顯現。根據這樣的情況可以采用的方式就是降低對地表的壓力,然后進行深埋處理,然后計算好相應的時間,首先施工主樓,在主樓施工完成后,在主樓混凝土沉降基本完成的時候,在進行相應的裙帶建筑的施工,在等到裙帶樓房的沉降完成后再用后澆筑進行兩者的連接。
混凝土是之中受溫度影響比較大的工程材料,混凝土是符合熱脹冷縮原理的一種建筑材料,另外混凝土的收縮效應會在30天至50天之內進行完成,但是在這個期間里,很容易產生大的溫度波動,尤其在中國在30天至50天期間內存在1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波動極其普遍,所以在這樣的溫度變化下容易對混凝土的結構和應力產生一定的變化,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混凝土裂縫和內部鋼筋斷裂。
3 后澆帶的設置
后澆帶的設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備,以放為主”的設計原則。因為普通混凝土存在開裂問題,后澆縫的設置就是把大部分約束應力釋放,然后用膨脹混凝土填縫以抗衡殘余的應力;結構設計中由于考慮沉降原因而設計的后澆帶,施工中應嚴格按設計圖紙留設;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設置后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情況而定,留設的位置應經設計院認可;后澆帶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筑物后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m-40m,后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700mm-1000mm為宜;后澆帶處的梁板受力鋼筋不許斷開,必須貫通。如果跨度較大,可按規定斷開,在補齊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澆帶在未澆筑混凝土前不能將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則會導致梁板形成懸臂,造成變形;施工后澆帶的位置宜選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二板的反彎點附近,此位置彎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選在梁、板的中部,彎矩雖大,但剪力很小。
4 后澆帶的施工
4.1 模板支設
根據分塊圖劃分出的混凝土澆筑施工層段支設模板(鋼絲網模板),并嚴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進行。
4.2 混凝土結構澆筑
混凝土澆筑厚度應嚴格按規范和施工方案進行,以免因澆筑厚度較大鋼絲網模板的側壓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采用鋼絲網模板的垂直施工縫,在混凝土澆筑和振搗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分層澆筑厚度和振搗器距鋼絲網模板的距離。為防止混凝土振搗中水泥漿流失嚴重,應限制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采用50振搗器時不小于40cm;采用70振搗器時不小于50Clll;為保證混凝土密實,垂直施工縫處應采用鋼釬搗實。
4.3 澆筑結構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縫的處理
對采用鋼絲網模板的垂直施工縫,當混凝土達到初凝時,用壓力水沖洗,清除浮漿、碎片并使沖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時將鋼絲網片沖洗干凈。混凝土終凝后將鋼絲網拆除,立即用高壓水再次沖洗施工縫表面;對木模板處的垂直施工縫,可用高壓水沖毛;也可根據現場情況和規范要求,盡早拆模并及時用人工鑿毛;對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使用鑿毛機處理;對較嚴重的蜂窩或孔洞應進行修補。
4.4 后澆帶的保護措施
對于底板后澆帶,在后澆帶兩端兩側墻處各增設臨時擋水磚墻,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墻壁兩側抹防水砂漿;為防止底板周圍施工積水流進后澆帶內,在后澆帶兩側50cm寬處,用砂漿做出寬5cm,高5cm·10cm擋水帶;后澆帶施工縫處理完畢并清理干凈后,頂部用木模板或鐵皮封蓋,并用砂漿做出擋水帶,四周設臨時欄桿圍護,以免施工過程中污染鋼筋,堆積垃圾;基礎承臺的后澆帶留設后,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后澆帶內。
4.5 沉降的時間問題
不同類型的混凝土的沉降時間是不同的,在施工中不能按照同一種混凝土對待,那樣不僅會延誤工期,對施工質量也有所降低。所以按照相應的混凝土建立不同的沉降時間管控十分重要。另外針對一些特殊的施工要區別對待。在一些問題中施工單位對后澆帶的時間留有一定的余地,按照相應的施工流程,在后澆帶的工作面上需要進行沖水處理,使其保持濕潤1天左右,然后對其排水處理,之后再進行相應的澆灌處理,同時要盡量做到后澆帶的混凝土與原有的混凝土的成分和配比相同。
結束語
后澆帶混凝土是針對混凝土沉降和溫度影響是混凝土收縮后對混凝土進行補充的一種作業,該作業對建筑結構和建筑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施工后澆帶時首要要考慮他的應力問題,然后根據相應的工程流程放置模板。結構澆筑。但要各位注意后澆帶的垂直方向的縫隙處理,因為垂直澆灌混凝土沒有重力的幫助,不易于施工,另外注意沉降時間以及相應保護措施也是后澆帶施工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曉鳳.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對混凝土結構裂縫的影響及其技術要點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3).
[2]李文俊,廖寰,王來勇.盲溝式基礎底板后澆帶施工技術[J].城市住宅,2016(2).
[3]金向向.淺談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