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
摘 要:疏浚工程的施工質量通病一直是航道工程的棘手問題。文中闡述了松花江下游富錦至綏東淺灘疏浚工程中采取的疏浚工程質量通病預控的措施,已供類似工程進行參考。
關鍵詞:疏浚工程;通病;措施
前言
疏浚工程由于是水下工程,工程質量不能直觀的觀察到,工程質量很難控制,工程質量通病較多。為了達到設計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工程質量預控顯得尤為重要。工程實施的前期階段對工程質量進行控制,就是針對控制對象預測造成質量問題的因素,擬訂質量控制計劃,設計控制程序,制定檢驗評定標準,提出解決有關問題的對策。通過質量預控,可以提高操作者的技術水平,有目的、有預見地采取有效措施,將工程實施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下面就松花江下游富錦至綏東淺灘航道疏浚工程為例,進行如下論述:
工程概況:松花江下游富錦綏東淺灘航道疏浚工程是富錦綏東淺灘航道整治工程的一部分。該工程位于富錦~綏東河段,工程的設計包括水工、疏浚、航標工程。其中疏浚工程設置挖槽五處,挖槽長度4753米,工程量:303504立方米。
1 設置疏浚工程質量預控要點
根據該疏浚工程的特點,為保證該工程施工質量得到全面、有效控制,設置質量預控要點如下:
1.1 確定控制對象:平面坐標、挖深、邊坡、平整度、測量。
1.2 確定控制標準:工程施工合同中的約定、設計文件、國家或行業標準規范、業主可能未明示的隱含要求等。
1.3 制定具體方法:根據氣象、水流、土質等工況條件,編配施工能力,確定施工方法和工藝,選用適宜的施工機具。
1.4 明確檢測方法:施工檢測周期、檢測區域、測點密度等控制要求。
1.5 根據測量數據比照質量要求,分析施工質量控制情況,完善或改進施工措施。
2 疏浚工程質量通病現象、 出現的原因 、預防措施
通病1:
現象:疏浚工程浚后局部水深不達標,挖泥深度控制不準確,挖深欠挖或過大導致廢方較多。
原因分析:原因一:水情分析不準確、不能及時掌握水位變化,導致絞刀下放不到位或下放過大。原因二:駕駛操作人員對絞刀下放深度有誤。原因三:對回淤量估計不足,備淤深度不能滿足實際淤積深度,導致浚后出現淺點。原因四:駕駛人員不能根據天線的位置和絞刀頭之間的偏差進行校核船位進行施工。
預防措施:嚴格根據設計斷面進行定深施工,定期對定位系統和深度指示系統進行校核,確保精確定位。疏浚工程施工前先將疏浚區域按照投入施工船舶技術參數進行統一規劃,設置好開挖計劃線,疏浚船舶在施工過程中,GPS不斷地計算出疏浚船舶位置,并在電腦顯示器上以圖形和數據同時顯示出船舶實時動態位置和數據,船舶和預定計劃線的相對位置、方向、偏離計劃線的距離等相關信息,船舶駕駛人員要根據顯示器上的動態位置,數據及時修正船舶,確保施工船舶在預定計劃線上施工作業,減少漏挖、淺點、淺?;驂艤?,避免反復重挖后造成局部超挖;要嚴格控制絞刀下放深度,根據施工圖設計挖深和施工工作水位,水深改正數,確定絞刀下放深度。掌握水位變化,及時調整絞刀下放深度;加強浚后水深檢測,對挖槽進行階段性測量,觀察回淤程度,調整超挖深度,以便保證挖泥質量。加大對挖槽底邊線水深檢測力度,保證挖槽底邊線范圍內不出現欠挖或超深過大現象。
通病2:
現象:疏浚工程施工邊坡不足邊坡偏陡、出現局部沒有達到設計要求。
原因分析:(1)施工技術問題,挖泥船在施工過程中控制較差,施工工序選擇不當。(2)設計的邊坡不能滿足坡穩條件。(3)測量防線控制差。
預防措施:(1)加強施工船舶在動態中質量控制,選擇最優的施工工序;絞吸式挖泥船用階梯開挖法進行施工,靠自然塌落形成邊坡。在施工過程中的動態控制更為重要。做到勤測量、善調整。安排對挖泥船操作技術好并熟悉施工圖紙的施工人員,保證挖槽尺度。在施工中,應勤于測量,掌握工程的質量狀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作出必要的調整,井對調整后的情況進行跟蹤,持續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加強施工檢測,對檢測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措施,必要時對施工方案進行調整。施工前與班組的技術交底、施工檢測中發現的問題都應與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講解,溝通貫穿整個施工過程。在施工中應加強邊坡的整體性檢測,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整,防止發生邊坡不夠的現象。(2)在實際施工中也可根據邊坡施工后的實際形態與設計要求進行比對,如設計的坡比無法滿足坡穩條件的,可對原設計坡比進行適當調整以滿足坡穩條件。同一工程的不同區段,可根據不同的坡穩條件,選取合理的坡比。(3)測量布線時,可有意識的將測線延長,盡可能減少測量船在邊坡測量過程中由于船舶調頭橫傾作用對測量精度造成的影響,確保邊坡測量形態的真實可靠。
通病3:
現象:疏浚工程測量水深數據失真
原因分析:測量精度達不到要求,水位觀測不及時、測深儀沒有進行比對,GPS定位出現偏差等。
預防措施:保證測量頻率和精度;對測量儀器及計量工具經常進行檢查和校核,減少誤差,確保測量精度。按規定觀測水尺,及時進行校核,加大測深儀比對校驗次數。
通病4:
現象:施工管理人員對技術標準、規范不熟悉,不按規范、技術標準要求施工。
原因分析:(1)對規范標準的規定掌握不準,違反規范規定盲目施工;(2)缺乏有經驗的現場管理人員;(3)缺乏培訓,無證上崗;(4)監督檢查不嚴。
預防措施:加強施工隊伍建設,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堅強監督,強化管理。
結束語
疏浚工程是個系統工程,工程質量通病在所難免,如何減少質量通病對工程實體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本文只是通過自己所承擔的工程進行了淺析,要想更大降低質量通病,還需業主對工期的合理確定、設計單位的現場配合、監理單位的監理服務,施工單位的精心施工等方面共同認真對待,只要航道工程建設走上規范化、程序化、精細化管理的軌道。就一定能減少質量通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祖和.項目質量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孫慧.項目成本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3]高子雙.疏浚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研究[J].總裁,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