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楠
摘 要:我國現階段城鎮化速度在加快,住房問題是當前著重解決的問題之一。高層建筑是緩解住房壓力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國各地區的土質等各不相同,其中基礎建設十分重要,樁基礎施工關系到整個建筑的安全性能與施工質量。所以重視高層建筑樁基礎施工技術,以保證施工安全有效進行。本研究就高層建筑柱基礎設施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期望能為相關施工單位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樁基礎;施工技術
前言
作為現代化城市的象征,高層建筑在不斷增加高度,也不斷有不同風格的高層建筑被建造。如果高層建筑施工未按要求進行,則會給高層建筑帶來致命災難。高層建筑具有地上部分較高,地下部分深埋地下的特點。所以樁基礎在高層建筑中使用較廣。只有勘察清楚施工地實際情況,掌握樁基礎的施工要點才能更好地進行施工。
1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1 實地調查
首先施工單位要全面獲取施工項目的各種基礎資料,在施工之前要進行施工現場的全面細致調察,包括施工處的地形情況,施工地所在的地貌,當地的氣候狀況,地下水位的高低情況,水質情況也在一定情況決定著建筑的穩固情況。土層力學特征的檢驗是成樁的范圍和成樁的深度的科學依據。調查工作所取得的資料必須準確真實,對調查資料的整理方法要得當。還要對施工現場周圍的建筑等進行調查,了解周圍建筑的類型,結構以及使用現狀。要判斷樁的施工是否影響周圍建筑,同時要對施工范圍內地下的管道分布情況進行詳盡的調查,調查管道設施是否影響施工的順利進行。實地調查所得資料決定后期施工規劃和技術方面的準備,還關系到安排人員,合理利用材料,調用機器種類,施工工序的確定以及施工的管理系統的建立。
1.2 施工現場的準備工作
施工現場的準備包括對施工現場的清理和平整,以滿足沉樁需要。對施工地區的地上和地下的障礙物進行清理以確保沉樁的安全性。樁基礎施工過程中需要用到打樁機,打樁機工作時需要保持垂直狀態,對施工現場進行平整可以方便打樁機的前行。通過和各部門協商溝通,要對地下各種管道進行保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3 依據調查結果選擇合適的樁基礎
要依據是施工需要選擇合適的樁基礎,依據不同的建造方法,有兩類樁基礎可以選擇,分別是預制樁和灌注樁。由于使用途徑各不相同,所以在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方面各不相同。其中對場地要求較平整的預制樁受到打樁機械限制,打樁機械設備質量較大,所以只有施工現場較平整時才不會影響到施工的正常進行,為了提高安全系數,可以在施工區域鋪設大約200mm左右的碎石來保證打樁機械正常施工,在實際施工中可能出現施工現場土層的承載力不足使地基出現下沉的情況,而地基下沉給打樁機后期施工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施工質量。依據選擇樁基礎的類型,可以使用履帶式打樁機,在實際應用中發現履帶可以大大減少地基下沉問題。灌注樁的施工需要在施工需要先在現場進行打孔,然后將混凝土進行澆灌而成樁的方法。[1]要依據實地調查情況,選擇合適的打孔方法。可以進行人工挖孔方法,也可以進行鉆孔灌注的方法。人工挖孔要對施工現場的平整性和挖后土的運輸問題進行細致綜合考慮。鉆孔灌注樁的方法需要考慮設置泥漿槽與排水溝,所以在確定樁基礎的條件下要提前建造泥漿槽和排水溝,以利于施工高效進行。依據對實地的調查,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選擇合適的樁基礎。
2 施工過程中的技術
2.1 重視現場的定位
為了確保樁基礎施工場地的控制點的位置準確性,就必須對施工現場的軸線位置檢查和審核,來方便施工之后復核樁位的確定。嚴格依據設計樁位的圖紙,實地確定樁位控制線,才可讓樁基礎順利就位。還要依據實際情況設置水準點,水準點要求數目超過兩個,而且水準點必須設置在施工區的附近。[2]在施工過程中要對標高進行控制,依據設計原理,在樁基礎施工之后,對樁的樁端和樁頂進行保護。
2.2 預制樁的施工技術
方樁和管樁是混凝土樁的兩種主要類型,型鋼樁和鋼管樁是鋼樁的重要類型。以振動、錘擊或水沖及靜力壓樁等將樁體打入到合適點位中是預制樁的主要形式,其中錘擊打入法施工速度快,但同時噪聲較大,錘擊力對樁頂的影響較大。靜力壓樁法施工速度較慢,但是樁機自身重量較大,研究發現,有超過2米厚的中密以上對砂進行夾層時不宜采用靜力壓樁法。振動沉樁法對地基的擾動較大。水中沉樁法施工程序較復雜,在一定情況下會嚴重影響到樁的承載力。對樁基礎施工過程中,當選擇靜壓入樁前要對入樁的路線進行準確核實,路線不準確會導致地基或樁基上溢,還會出現擠土現象,甚至出現損毀樁基的可能。壓樁過程中控制壓樁速度,一般將速度控制在每分鐘一米左右比較合適,樁基在下壓過程中接觸到每個土層可釋放靜壓過程中產生的抗剪預應力。在壓樁過程中,要讓樁基下段鋼筋和預留孔對齊,上下節樁的接觸面積要保證在5至10mm。水沖沉樁法分為外射水法和內射水法兩種,其中內射水法適合于敞口混凝土樁與鋼管樁,外射水法適合于混凝土和型鋼樁。將固定振動器安裝在樁頂,借助振動作用以及樁自身重力下沉是振動沉樁的關鍵技術。
2.3 灌注樁的施工技術
將鋼筋籠和混凝土一同置于鉆孔中是灌注樁的核心。要求灌注樁的鉆孔位點要合理,通過鉆或者挖以及沉管成孔,干作業成孔。干作業成孔首先要進行人工挖,一般人工挖約0.9至1米,同時配合機械鉆孔,鉆孔完成后將鋼筋籠置入其中并進行混凝土澆筑。依據地質不同,在巖溶地貌地區,機器鉆孔時會出現卡鉆以及偏孔現象,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將沖擊鉆的鉆沖程調小,可有效降低偏孔問題的出現。如果出現了偏孔問題,需要在溶洞層的上方澆筑素混凝土,過一天以后再進行鉆孔。樁鉆孔完成以后要注意樁孔底部是否有過多的沉渣,要對其底部的沉渣進行清理之后再進行澆筑操作。
結束語
高層建筑的樁基礎的主要功能是加固地基,高質量的樁才可以有效將地基與其上建筑物緊密結合。樁基礎使得地下土的密度變大,從而增加了土的強度,有效增加了地基的承重能力,從而讓高層建筑物更加牢固。所以在實際施工中重視樁基礎的施工技術,只有應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才可以讓樁基礎的質量更高。
參考文獻
[1]楊春楠.高層建筑工程中的樁基礎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6(4):123.
[2]孫貴寶.高層建筑樁基礎施工技術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