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臻景功能醫學推薦
?
功能醫學兒童自閉癥
文/杭州臻景功能醫學推薦

兒童自閉癥又稱為兒童孤獨癥,這是一類因神經系統失調而導致的廣泛性發育障礙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社會交往溝通困難、語言發展遲緩或障礙、重復刻板或強迫性行為、孤獨冷漠缺乏情感反應與交流、有的智力發育遲緩或障礙、也有的伴有癲癇癥狀的發生,而社會功能障礙是自閉癥兒童最主要的核心癥狀。自閉癥兒童因為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孤獨,因此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2008年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癥日”,呼吁全社會更加關注自閉癥,關愛自閉癥兒童,提高對自閉癥的認識,爭取早期治療、積極干預,讓這些“星星的孩子”融入常人生活,不再孤獨。近來,社會上不少愛心人士又開始關心這一弱勢群體,舉辦各類大型公益活動,希望用他們的愛心來幫助這些“小星星”找回他們應該擁有的燦爛笑容與幸福童年。但是,殘酷的現實卻告訴我們,隨著我國慢病的快速增長,我國兒童自閉癥的發病率也在不斷攀升,每年以近15%的增速在不斷增長。據業內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兒童自閉癥的發生率已突破1%(估計在1.2%~1.5%之間),若以1%估算,我國每年新增的自閉癥患兒就有14萬多,全國累計的自閉癥兒童就有200多萬。這些自閉癥兒童不僅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與經濟負擔,還造成了諸多的社會問題。關愛自閉癥兒童,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我國兒童自閉癥是一個尚沒有被全社會充分認識與了解的病癥。目前,國內在兒童自閉癥的治療、干預與康復方面均缺乏有效的技術與手段,致使我國自閉癥的治愈好轉率非常低下(僅略高于自愈好轉率),許多國內專家所固守的傳統觀念根本是錯誤的,其理念與方法均落后于美英等發達國家至少有15年,這一現狀亟待我們正視與解決。
目前,關于兒童自閉癥的病因,醫學界尚未得出權威的結論,長期以來自閉癥多是通過臨床表現出來的缺陷與癥狀而被定義或診斷的。基本上所有的醫生都會告訴自閉癥孩子的父母,自閉癥是孩子大腦的遺傳問題。幾十年來,遺傳學家一直在尋找自閉癥的“確鑿證據”,但僅僅在一小部分自閉癥患兒身上明確了遺傳缺陷,而剩下絕大多數病例根本無法得到遺傳學上的解釋。
近十多年來,美國等發達國家自閉癥專家在自閉癥的研究方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專家們普遍認為,自閉癥是一種譜系障礙,是一種多因性疾病,與易感基因的突變與缺陷、機體免疫功能的障礙、消化功能的異常、腸道菌群的失調、食物敏感、腸道通透性增高、體內毒素的蓄積、多種維生素的缺乏、營養的失衡(包括脂肪酸、氨基酸與微量營養元素)、環境荷爾蒙與毒素的暴露等均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國際著名的自閉癥專家、美國哈佛醫學院神經研究所主任、麻省總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瑪莎·赫伯特博士,從事自閉癥研究20多年,率先提出“自閉癥為全身性疾病及大腦神經可塑性”的新概念,撰寫發表了《自閉癥革命》一書,全面闡述了革命性的自閉癥全新理念與治療方略。赫伯特博士指出:自閉癥并非是一種大腦紊亂,而是一種作用于大腦的系統紊亂。大腦機能障礙的根源是來自大腦之外——腸道、免疫系統以及毒素等發出的信息與噪音。自閉癥是涉及大腦,但是更多的是一個包括大腦在內的全身問題,從分子到細胞,從器官到代謝,從免疫系統到消化系統,從機體內環境問題到外環境影響,等等。她的理論已逐步得到了大量臨床實踐的驗證,正如自閉癥不是單純的遺傳問題一樣,也不是單純的大腦問題。自閉癥是涉及全身的,有太多的存在相似的全身其他系統問題的自閉癥兒童,這不是巧合,而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對于傳統思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革命性的顛覆。所以說,自閉癥正面臨著一場根本性的治療革命。
美國功能醫學的領軍人物、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院長馬克·海曼博士,在他撰寫的風靡美國的暢銷書《6周吃出好心情》中,用大量成功的臨床案例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理論觀點。自閉癥兒童的大腦問題或大腦“障礙”往往都是系統障礙,他們的大腦是被營養不良、毒素、免疫系統失衡、神經傳導素失衡以及消化道功能紊亂等生理問題“打碎”的。所以,治愈的方法應該存在于大腦之外,即患兒的身體里。
幸運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功能醫學”為核心的精準健康管理,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醫學方法,功能醫學將系統生物學運用到臨床研究與實踐中,通過系統的矩陣式的問診、科學精確的檢測,將基因組學、指標組學、營養組學與環境因素、個體的生活方式有機結合,為臨床診治提供了大量的數據信息支持,并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精準治療與干預。“正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的基因構成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個人的身體會對外界環境產生不同的反應。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找出獨特的方法來治療人,而不是疾病?!边@也正是精準醫學的精髓所在。功能醫學就像一把把金鑰匙,它將指引我們穿越自閉癥兒童系統失衡的病癥叢林,集齊散落在地的“大腦碎片”,讓星星們重返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