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湘玲
還記得小說《海底兩萬里》中“鸚鵡螺號”上的神秘氣象球嗎?它的來頭可不簡單!
1835年,達爾文乘坐“小獵犬號”輪船進行環球考察,為了了解海上的天氣,身為優秀氣象學家的船長羅伯特·菲茨羅伊費盡心思。在經過反復試驗后,羅伯特終于發明了能預知天氣的“風暴瓶”,它的神奇之處在于,隨著天氣和氣溫的變化,瓶中溶液會隨之出現不同的結晶,觀察結晶的狀態就能預知天氣。
“風暴瓶”就是小說中的“氣象球”,在科幻作家凡爾納的筆下,“風暴瓶”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奇特的面紗。然而,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想自制一只奇妙的“風暴瓶”并不困難。
第一步,我們先準備好密封效果好的透明玻璃瓶、酒精爐、試管等試驗用具,再稱好2.5克的硝酸鉀和氯化銨、10克的粉狀天然樟腦,量好33毫升的蒸餾水、40毫升的酒精;第二步,將硝酸鉀和氯化銨溶解于水中,將樟腦溶解于酒精中,分別得到兩種不同的溶液;第三步,將這兩種溶液混合在一起,加入蒸餾水,攪拌至澄清,再將其隔水加熱到30℃~40℃;第四步,將完全冷卻的溶液倒入玻璃瓶中。為了避免酒精揮發,一定要密封靜置。
到了第二天,你將會看到美麗又浪漫的一幕,瓶子中出現了晶瑩剔透的結晶體,它們精美絕倫,像鳥類的羽毛,又像植物的葉子。其形狀和當天的天氣密切相關,氣溫越低,結晶就會越多。如果下雪,瓶子中就會呈現出大片的結晶;倘若颶風要來,瓶子中則會“長”出“羽毛”。
怎么樣?挺神奇的吧!如果你也想擁有一只浪漫又有趣的“風暴瓶”,就趕緊動手制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