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顯斌
綽號一般都帶有貶義,但也有褒義的,比如“一錢太守”。
一錢太守,是劉寵的外號。
劉寵任會稽太守時,開始大力改革,“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也就是說,他改革之后,整個會稽,由原來的烏煙瘴氣一下子變得天朗氣清。這種好處,不是史書的夸獎,而是老百姓的切身體會。
由于政績出色,朝廷下旨,讓劉寵回朝任將做大匠。他交接完工作后,就悄悄出發了,以免驚動地方百姓。可是,當走到會稽下轄的山陰縣,從一個叫若耶谷的山間,突然跑出五六個老頭子,攔住了他的出路。
劉寵忙問:“老人家,有什么事啊?”
那些老頭一個個伸出手,手里各自放著一些銅錢。在古代,銅錢的幣值不高,充其量就是我們現在的分幣。劉寵有點發愣,不知他們拿著這些硬幣要干什么。
老人們說,送給劉寵做盤纏,略表心意。
劉寵腦袋搖得木魚一樣,連連道使不得,這樣一來,自己不就成為貪官了嗎?老人們告訴他,這是感謝他的一點兒心意,務請收下。至于原因,老人們說得更直白了:“我們啊,是山里見識短淺的人,不知道政策好壞。但是,前任太守來這兒當公仆時,官吏們每天到鄉下要這要那的,白天夜里,狗叫不停,人更是難得安寧。現在,你來了,晚上狗不叫了,我們能睡安穩覺了,那些官吏也不上門討要了。現在,聽說你要走,我們就商量了一下,湊點禮送上。”
劉寵聽了,告訴他們,自己并沒有像他們說的那么好,只是做了自己分內的事。
可是,老人們不退,一定要劉寵收下禮物。無奈,劉寵在每一個老人手里拿了一枚硬幣,算是接受了他們的禮物,然后,揮揮手,和這些長者告別,灑淚而去。
路上,他心里一直難以平靜。不拿老人們的錢,實在有違老人們的心意。可是,現在拿了,不是違背了自己的志向嗎?這樣一來,自己不是成貪占百姓的貪官了嗎?
車馬坎坎,他皺著眉。
到了山陰縣界,看見白亮的江水,劉寵眼前一亮,想出一個辦法。他拿出那幾枚銅錢,輕輕放入水里。看著銅錢緩緩落下,他的心也輕松多了,臉上浮出了笑容。
此江,名蒲陽江,因為此事改名為錢清江。
劉寵投錢處,當地人建了一座亭子,名為“一錢亭”。同時,后人建廟祭祀劉寵,稱為“一錢廟”。劉寵,也被稱為“一錢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