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寶
在通往山東省鄒城市香城鎮莫亭小學的路上,頭發花白的劉傳福每天都小心翼翼護送孫子劉思眾上學,把孫子送到學校后,劉傳福卻沒有離開,而是走進教室和孫子坐在了同一張課桌上,開始了這一天的陪伴。
坐在稚氣未脫的孩子之間,劉傳福顯得特別醒目,孩子們卻習以為常,因為他們已經一起度過了六個年頭。他們依然記得劉傳福帶著劉思眾出現的情景:劉傳福拿著糖果,笑容可掬地給每個孩子發放,劉思眾躲在爺爺身后,瑟瑟發抖,不敢看人。孩子們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勁,老師在上課,劉思眾會突然起身大喊大叫地往外跑,大家還沒弄明白怎么回事,劉思眾就被在教室門口守候的劉傳福緊緊地抱在懷里。于是,劉思眾患有自閉癥的消息在校園內不脛而走,孩子們見了他都躲得遠遠的。
往事再次出現在眼前。以前,因為劉思眾患有自閉癥,他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劉傳福跑遍了市區所有幼兒園,卻沒有一家愿意接收。人家拒絕的理由很直接,這樣的孩子,不傷害別人就會傷到自己,沒人敢承擔這個責任。很快,劉思眾該上小學了,盡管離他家300米就有一所學校,但周圍的人都知道小思眾患病,學校不愿意接收,家長也反對他入學。小思眾遭遇了和上幼兒園一樣的情況。
每天放學,孤零零的小思眾站在街口或自家陽臺上,看著其他人背著書包結伴歡快地走在路上,他或許并不知道上學意味著什么,劉傳福卻為此黯然神傷。一次,小思眾在路口遇到一群剛放學的孩子,他們圍著思眾起哄叫他“憨巴子”,還把他推倒在地。小思眾雖然長得又高又壯,但他不懂得反抗,直到劉傳福在老遠處看見后大聲呵斥,那幫孩子才散開。劉傳福氣鼓鼓地要去找那些孩子的家長,小思眾不說話,卻一直拉著爺爺的袖子不松手。那一刻,劉傳福老淚縱橫,當即打定主意,這學,無論如何都得上。
城區的學校不收,劉傳福想到了老家香城鎮。劉傳福一次次找學校,托人說盡好話。最終,鎮上的莫亭小學答應可以試試。
雖說有學校愿意接收了,但劉傳福還是不踏實,小思眾又高又壯,力氣大,坐不住,沒有耐心,好發脾氣,把他一個人放在學校里豈能放心,如果他傷到其他孩子,極有可能失去好不容易得來的學習機會。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劉傳福決定自己搬回老家,每天陪他上學。果然,一切正如劉傳福擔心的那樣,劉思眾一旦看不到他,就會暴躁、惶恐,嚴重擾亂課堂紀律,學生和老師對此意見很大,劉傳福趕緊給學校保證:只要能讓孩子上學,他愿意每天坐在教室里看護他。
其實,陪劉思眾上學并不是件輕松事,且不說每天從家到學校路上1500米往返幾次的行走和照顧,課堂上小思眾的表現更讓人勞心費神。小思眾坐不住,老師做什么,他也不理會,只管到處張望但不與人交流。每當這時,劉傳福就會訓導他,發生不愉快時,他便趕緊給老師和其他孩子道歉。在小思眾安靜時,劉傳福就把黑板上寫的內容記下來,回去再耐心教。劉傳福就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班上有好多孩子是留守兒童,劉傳福看到誰不對勁兒,就主動去問,和孩子交朋友。時間久了,劉傳福給孩子和老師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們也開始嘗試主動接近劉思眾,給他送卡片和手工藝品,下課叫他一起玩。在大家的影響下,劉思眾并沒有表現出自閉癥患者的孤獨和冷漠,不但知道每天寫不完作業就不睡覺,而且生活起居懂得自理,自己洗衣服和襪子,對待爺爺比任何人都親。有一次,劉傳福病了,思眾不知道怎么表達,使性子不去學校,后來又抓起書包一個人跑了。劉傳福不放心,掙扎著來到學校,看到爺爺,思眾的眼睛亮了。劉傳福看到他在本子上寫著:我的同桌爺爺今天生病了,我好難過。
轉過身,劉傳福的眼淚怎么擦也擦不干。曾經有人對他說,患自閉癥的孩子是星星的孩子,漠視情感,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這一刻,他卻堅信自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