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論述了高等職業院校綜合素質的基本內涵,從思想、道德、文化基礎、技能、心理方面論述了當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狀況。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提出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對高職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職;綜合素質;途徑
隨著“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高職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將是未來高職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
一、高職院校綜合素質的內涵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持續低迷,國內人工成本的增加,使就業壓力不斷加劇。對于企業而言,不再以文憑的高低來衡量員工能力的優劣。取而代之的是具備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誠實守信的道德情操、扎實的文化基礎、較強的專業技能水平及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也是目前高職院校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
二、當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狀況
1、思想方面
隨著九零后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的主力軍,其自身的個性和共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在思想政治方面,大多數學生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并有89.3%的學生參加了學院組織的黨課學習,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積極參與院系組織的愛心活動、青年志愿者等社會公益活動。但也有少數學生將入黨視作個人功利性的行為,部分學生的政治信仰迷茫、觀念模糊。
2、道德方面
以我院機電學院機電一班學生為例,12%的學生來自城市,其余學生均來自農村,多以獨生子女家庭為主。從小的家庭教育模式就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長時間的溺愛,使有的學生缺失基本的道德素養。新生入學開始集體生活,有的很難融入到大集體的環境中,生活上缺乏獨立意識,不講究個人生活衛生;不懂基本的文明禮貌,如遇到老師不打招呼;有點學生缺乏誠信意識,為逃避軍訓,裝病請假,為拿獎學金,考試作弊。
3、文化基礎方面
從學生的錄取成績看,高考的平均分在295分左右,與本科生相比文化基礎薄弱。進入高職院校后,面對諸如《高等數學》、《大學英語》等公共基礎課,由于高考外語、數學平均60分左右,基礎較差,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很難實現同步;作為機電學院專業基礎課《機械制圖》、《電工基礎》都與中學基礎緊密相關,知識點抽象,有一定學習難度,使少數學生對這些課程出現了厭學的狀態。在義務教育階段由于很多學校片面強調升學率,知識結構的不合理也導致學生對藝術、人文等知識知之甚少,基本的文化素養嚴重缺失。
4、技能方面
通過走訪調查,大多數高職學生都希望能有一技之長,以便立足社會,成就理想。以我校機電學生為例,《計算機基礎》、《AutoCAD》等課程的學習,需要反復而大量的練習。由于少數學生的自學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在實訓過程中表現為“前期很積極,后期很懶散”,面對枯燥而單調的練習過程缺乏持久的耐性。
5、心理方面
以我院14級機電一班學生為例,75%學生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其中一些學生來自省重點或市重點高中。原來的高中同學都考的重點本科,自己只考了高職院校,長期處于一個負面、消極的心里狀態。另一方面,進入高職院校與自己理想的大學相差甚遠,如學校的住宿條件差、早晚自習的檢查等等抱怨聲不絕于耳。還有少數學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差,不與人交往,喜歡獨來獨往。
三、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
通過對我院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進行分析,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將從思想、道德、文化基礎、技能、心理等五個方面進行改善。
1、優化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隨著信息的高度發達,學生的價值觀以自我意識為主導,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只能通過外在的環境和手段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首先可以發揮班級組織功能,以學風、班風的建設和班主任的教育為主,通過班會的形式,保證師生信息暢通,促進情感交流。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諸如入學教育、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真正將教育內化為學生的行動。其次通過課程的設置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的宣講。以機電學院為例,開設了公共課的設置為例,我院開設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形勢與政策》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每學期舉辦一次,使學生把握當前的政治方向,了解國內外的政治形勢。
2、提升高職學生的道德情操
優良的道德情操是踐行職業發展的必備素質。學院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并以孝感的“孝文化”為背景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以我院機電學生為例,利用寒假期間開展“知書達理、敬老愛親”社會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孝敬長輩,團結鄰里,勤做家務,感恩父母。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責任感教育。在班級管理中,實施“班級事物,人人有責”。采取民主管理,學生自治的方式。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加強誠信意識。對評獎評優評先中出現的舞弊行為采取零容忍的態度。針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學院開設了《求職與創業》課程,并積極圍繞“誠實、守信、愛崗、敬業”開展專題講座或主題班會,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
3、強化高職學生的文化素養
以我院機電學院為例,為了更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加強班風、學風的建設。
在各個專業開展“學風月”的活動。課堂比紀律、比出勤;課下比學習成果的評比;晚自習比學生專業課的輔導水平。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營造一個好學、樂學、愛學的氛圍。為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可輔以“末位淘汰制”,增強學生的危機意識,促進教學質量。
除此之外,在加強專業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努力提升其人文素養,開展諸如“感恩書信”“大學生卡拉OK比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寢室文化設計大賽”等活動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廣大學生提供一個挖掘自身潛力,提升自我能力的平臺。
4、增強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能
高職院校學生的特色主要在于實踐操作技能。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激發創新意識,以我院機電學生為例,通過“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數控機床裝備調試與維修技能大賽”、“全國高職院校工業機器人虛擬仿真大賽”等大賽的歷練,促進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延伸和應用。學院還開設了素質拓展訓練課程,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
5、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心理想素質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讀書無用”的誤區,通過講座的形式,邀請事業有成的校友、企業家來校做專題講座,摒棄“以學歷論成敗”的思想,樹立成才的信心。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通過設立心理委員進行師生互動及時掌握學生的最新心理動向。以我院機電學院為例,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同時設立了心理咨詢中心,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有利保障。
通過上述對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措施進行論述,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培育出適應社會發展、企業需求的技術人才,對高職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雍 浩. 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研究[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3):23-24.
[2] 蘆國超, 張嘉佳. 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現狀及改善的途徑[J]. 赤峰學院學報, 2012(9):23-24.
[3] 鄧麗麗. 淺談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J]. 魅力中國, 2010,(15):10-10.
【作者簡介】
袁琪(1981—),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