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指出了蓄水建湖景觀工程在設計、建造和養護中稍有不當,不僅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增加能源消耗,還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結合工程實踐,探討了蓄水造湖工程的設計、建造、水體處理和養護要點,以資借鑒。
關鍵詞:蓄水造湖;園林景觀;設計;建造;養護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9018703
1 引言
寄情山水的審美理想和藝術哲理深深影響著中國園林,水是園林的靈魂,是園林空間藝術創作的重要要素。蓄水造湖是人工依地就勢改造而成的水域,沿岸因境設景,圖畫天成自然。和天然湖泊不同,蓄水造湖體現了人類創造和修建生態景觀的智慧。
2 蓄水造湖的設計
2.1 設計的主要目的
一是為營造水環境,提升環境質量、景觀檔次和土地價值。二是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等條件綜合考慮,力求與大自然協調。三是體現出景觀的觀賞性、功能性、經濟性、可操作性以及與整體風貌的關系。
2.2 工程設計重點
一是蓄水造湖區域地形地質條件。通過工程范圍內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條件進行分析,對蓄水后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初步評估,為相應的設計處理打下基礎。二是總平面布置。充分發揮自然優勢,將環繞湖區徑流水通過截水渠匯入沉砂池形成供水水源,形成人工湖區。三是湖岸及湖底設計。湖岸線可為優美曲線,以草坡綠色為底色,飾以大小石塊,營造天然湖景。也可為曲折直線構成的城市化水岸,為開發水岸餐飲、商業、花園酒店創造條件,形成自然水岸和人工水岸對比和交融。四是溢流壩設計。溢流壩為人工湖泄水建筑物,設計盡量摒棄傳統設計的規則造型,在保證結構穩定及受力的前提下,盡可能追求流線美、簡潔美。五是園林建筑設計。建筑在平面上布置與湖岸協調,立面上高低錯落有致,外形有方有圓,建筑布局與景觀設計一氣呵成。六是水系渠系設計。水系主要包括截洪渠、沉砂池、及溪流等。截洪渠將山坡雨水及溪溝水截至沉砂池,防止水土流失。在滿足傳統沉砂池功能要求基礎上,采用流線型曲線。形成溪流引至人工水體,設計盡量營造出山澗小溪的氛圍,小溪兩岸以自然水岸為主,岸坡以草坡綠色為底色,休閑小道沿溪布置。當然有條件也可利用中水作為水源設計水系渠系。
2.3 再生水利用設計
根據行業相關規定,結合在實際工程設計和運行中的經驗,使用再生水作為人工景觀水系補水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再生水水源宜優先選用優質雜排水或生活污水;二是當完全使用再生水時,景觀河道類水體的水力停留時間宜在5 d以內;三是完全使用再生水景觀湖泊類水體,在水溫超過25 ℃時,其水體靜止停留時間不宜超過3 d;而在水溫不超過25 ℃時,則可適當延長水體靜止停留時間,冬季可延長水體靜止停留時間至30 d;四是當加設表曝類裝置增強水體擾動時,可酌情延長河道類水體水力停留時間和湖泊類水體靜止停留時間。
3 蓄水造湖的建造
工程建造施工以提高質量,保證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為原則,合理組織、精心安排,施工技術人員應根據現場條件,按計劃,分階段進行施工。
3.1 定點放線
熟悉定位放線圖紙,按圖紙測放方格網并做好控制樁點的保護工作,依據標高測放等高線,同一標高層面做若干個樁點,在每個樁點上記錄好標高控制點,施工前用白灰撒出圓順的曲線,在進行湖型整理前,應驗線并復核標高,同時申報驗收,待合格后可進行下一步施工。
3.2 基層開挖湖型整理
一是現場情況,使用機械挖方,根據等高線上的控制樁開挖,多余土方和渣土及時清理出湖區。
二是基土土質,不得用淤泥、腐殖土、耕植土、膨脹土和含有有機物大于8%的土作為基土,必要時應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換填處理。
3.3 灰土墊層
(1)材料的選擇。優先采用現場原土,場地的土如果不能達到要求,可選擇外購優質粘土,含水量檢測應合格。優先采用生石灰現場熟化,使用前應熟透,檢查不得有生石灰塊,也不得含有過多的水份。檢查土料和石灰材料的質量,確保符合標準的要求。檢驗土料和石灰粉的比例并進行灰土拌合。
(2)工藝流程。湖底清理—灑熟石灰粉—拌和—找平—碾壓—驗收。
3.4 擋墻砌筑工程
砌筑基礎前,應將基底夯實,表面清除干凈,然后鋪滿砂漿,基礎緊靠坑壁砌筑,并插漿塞滿間隙,使之結成整體。
石砌體用的水泥、片石、砂及水等要求,片石質地均勻,水泥不失效,砂石潔凈,水中不得含有對水泥有害的物質。
石料強度符合設計要求,無裂縫,不易風化。用于鑲面時,應鑿去棱凸角,表面凹陷部分不得超過2 cm。
砂漿強度拌和均勻,稠度適當,和易性適中,砌體石塊應互相咬接,砌縫砂漿飽滿,并應盡量使每層石料頂面自身形成一個較平整的水平層,或通過適當的調整。
砌石時一般應按平面上先砌角石,最后砌填腹的順序進行。其空隙必須用砂漿擠填密實;嚴禁通縫、疊砌、貼砌和浮塞。
砌體勾縫應牢固美觀,接縫時其寬度、厚度要求基本相稱。
3.5 防滲工程施工
隨著技術進步和生態環保的發展要求,防滲系數高、抗老化、抗紫外線、抗分解、抗穿刺能力、機械強度高、無毒、熱熔施工靈活便捷的土工合成材料,在園林景觀環保等工程中被廣泛采用。而防滲施工是項目建設的核心與關鍵。
(1)防滲基面處理要求。灰土墊層施工完畢,并做到表面平整、堅硬、干燥、潔凈。穿過防水層的各種管件、設備、預埋件等,應在防水施工前安裝固定好和進行防水處理。這些部位是滲漏水的嚴控點,必須將其周圍封實堵嚴。防水層完工后,嚴禁在上剔鑿打洞,避免發生滲漏。
(2)材料進場。根據設計要求,按防滲面積(按有效面積考慮接縫搭接量、工藝損耗量、焊接及所有消耗量)組織足量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并將材料分碼堆放,放上標識牌,有專人負責保管發放。對防水材料的出廠合格證、出廠質量檢測報告及出廠日期進行檢查、核對。
(3)防滲材料鋪設、錨固、搭接、破損修補工藝方法,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進行。
(4)成品保護。在防水層施工中或防水層已完成而保護層未完成時,是成品保護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禁止任何無關人員進入現場。防水施工人員、物料進入,必須遵守輕拿輕放的原則,嚴禁尖銳物體撞擊破壞了防水層。其他各工序施工時注意避免破壞防水保護層,在施工過程中,如發現破損,應盡快組織修補。如不得已必須在防水層上開洞、鉆孔的,應事先做好記錄,并及時安排修補。
4 蓄水造湖的養護
蓄水造湖人工水體的生態自凈能力脆弱,一旦受到污染物的沖擊,水質迅速惡化,景觀效果大為降低,甚至成為臭水匯集之地。用物理、化學法治理人工湖,只能暫時緩解水體的惡化程度。若用換水來改善水質狀況,在水資源匾乏的今天,既不經濟又不利于可持續發展。水體污染的實質就是生態失衡,對人工水體利用生態工程措施進行科學管理和養護,是發展的方向。
在建設蓄水建湖時應首先考慮水體內生態系統的設立,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配置水生濕地植物和水生動物并在水中添加微生物。有條件時應配置相應的設備,促進水循環。湖中可適量放養具有凈化功效的動植物,人為建立水生生態系統,抑制藻類的繁殖。
4.1 養魚潔凈水體
要保持人工水體潔凈,養魚、放蚌類等生物是很好的方法。水體中可放養蠕、鱔等上層魚類,同時也可放養少量螺類等下層生物。這樣就構成了初級水體生態系統。蚌能不斷濾水,將水中懸浮的藻類及有機碎屑濾食、轉化。螺類主要攝食固著藻類,并能分泌促絮凝物質,使湖水中的懸浮物質絮凝,作為其食物,使水清澈。如投放少量濾食性生物(如鱗、蟾),它們可攝食浮游生物。
4.2 栽植涵養生態
合理劃分功能區,在湖中和沿岸配置不同功能的植物群落,既有抗污吸污能力較強的環保型群落,又有殺菌防病功能的保健型群落,更有模擬自然、情景交融的觀賞型群落。沿湖岸可配置柳樹、迎春花、地中海莢迷、大吳風草、杜鵑、狼尾草、火炬花、麥冬、云南黃馨等。水邊配置黃花鶯尾、再力花、千屈菜、花葉蘆竹等挺水植物。水面配置睡蓮、大漂、芡實等浮水植物。底層配置輪藻、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同時適時投放有益微生物,為增加水中有機質的分解、礦化,如光合菌。將有益微生物施于漂浮植物及水培植物懸浮于水中的根系上,使它們互利共生。
4.3 多種技術治水
一是水泵循環、分級跌水、人工瀑布、噴泉、化學藥劑、增氧曝氣等方式。二是全自動精濾機、氣浮、生物制劑、人工濕地以及生態基等技術。全自動精濾機過濾法和氣浮法都需要建設水處理機房,把湖水抽到機房里處理后再送回湖里,屬于間接凈化法。三是HDP直接凈化技術。能夠在湖水中實現流水不腐、曝氣充氧、微生物凈化。一方面通過特殊低功率大流量設備營造龐大水流、讓死水變成流動活水,另一方面通過提供載體的方式在水中大量培養微生物,大量微生物在充足的溶解氧和動水的環境下對水中有機污染物進行好氧分解,實現了污水凈化,類似于污水處理廠。
5 結語
蓄水建湖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工程設計階段、建造階段和養護階段就應綜合考慮,精心組織。通過生態景觀方法,布局適當,善待環境,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營造人性化園林景觀。
參考文獻:
[1]彭常福.淺析人工水池生態景觀設計及水體凈化[J].安徽林業科技,2011(3).
[2]徐竟成,傅 婷,李光明,等.人工景觀水體健康狀況的綜合評價方法[J].中國給水排水,2008(20).
[3]朱元宗,孫婷亭,劉紅凡,等.型園林在城市人工湖管理中的應用 [J].中國園藝文摘,2013(4).
[4]左治強.淺談居住區人工湖設計與建造[J].北京園林,2006(1).
Abstract: Although China is not rich in water resources, there occurs large numbers of water landscape works. Onceits design, construction or maintenance is slightly wrong, there will benot only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and energy consumption, but also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mbining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d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water treatment and conservation pointsduringthe project.All aboveare provid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making a lake by storing water;garden landscape;design;construction;mainte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