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坤
梁啟超 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領(lǐng)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他領(lǐng)導了北京、上海的強學會,創(chuàng)辦《時務報》,倡導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理論,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作為中國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倡導者,梁啟超一生的政治功績其實是褒貶不一的,然而,他對中國近代學術(shù)與教育的發(fā)展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假如說,梁啟超對自己的政治主張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那么希望通過推行思想啟蒙提高國民素質(zhì)是他一直堅持的強國主張。其中,音樂教育在他看來,是思想啟蒙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曾在《飲冰室詩話》中提出:“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zhì), 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彼麑⒁魳放c中國一直蓬勃發(fā)展的詩歌相媲美,可想而知,他對音樂是如何的推崇與肯定。
提倡幼兒音樂教育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如何讓民族崛起,如何擺脫民眾的苦難,成為當時有志之士急需探索的問題。這時,包括梁啟超在內(nèi)的維新派紛紛把目光投向了當時已然崛起的日本。因此,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積極提倡:效仿日本的維新革命,廢除八股制,建立新式學校,開辦名為“歌樂”的音樂課。
當時,西方國家已經(jīng)認識到音樂對兒童心智的啟迪作用,并且積極在各國推動音樂啟蒙教育。因此,中國的“歌樂”課堂采取中西相結(jié)合的方式。一方面通過專門的音樂素材,將我國古代詩歌文化借助西方樂理知識進行改良,使得它既能開拓了我國詩歌全新的表達方式,符合時代的需要,又能保留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另一方面通過學習西方的樂理知識,將外國音樂的曲調(diào)引進到中國,推動中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在這些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了提高,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民族自強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對此,梁啟超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認為音樂課程開啟了中國近代音樂復興之先河。他甚至希望開設專門的音樂學校,全面提高國民音樂素養(yǎng)。因為他的理由是:音樂立足于幼兒時期,既可以調(diào)節(jié)學習的壓力,陶冶兒童的情操,又可以培養(yǎng)獨立自主、堅毅人格等優(yōu)良品質(zhì),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要求子女學習音樂
梁啟超對于自己子女的學習是極為關(guān)注的,并且提倡他們?nèi)姘l(fā)展。所以他的兒子梁思成不僅是建筑方面的泰斗,而且彈得一手好鋼琴;女兒梁思莊在音樂方面也頗有造詣。在兒女出國讀書時,梁啟超就在與女兒梁思莊的通信中曾寫道:“在專門學科之外,還要選取一兩種關(guān)于自己娛樂的學問,如音樂、文學、美術(shù)等。據(jù)你三哥說,你近來看文學書不少,甚好,甚好。你本來有些音樂天才,能夠用點功,叫他發(fā)榮滋長最好?!?1927年8月, 在給哈佛大學進修的梁思成的信中,梁啟超也曾反復勸他:不能過于專研一門學科,不能太過于單調(diào),要學人文、藝術(shù)方面的知識。其實,除此之外,梁啟超在與孩子其他的書信往來中,這樣的教育與忠告也比比皆是。他講究科學、合理、全面的教育方式,希望孩子們成長為一個健康、有諸多樂趣、樂觀向上的人。的確,得益于梁啟超如此全面的培養(yǎng)方式,使得他的子女也都在不同的領(lǐng)域有所建樹。
關(guān)注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當時為了改變中國貧困落后的狀況,有志青年紛紛去日本留學,他們之中很多學習了音樂教育,因為他們想從精神層面救亡圖存。梁啟超特別關(guān)注這批留學生,當?shù)弥麄兗娂娀貒鴦?chuàng)辦音樂課堂、音樂專業(yè)時,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與幫助。比如,他在《江蘇》雜志上讀到改良中國音樂教育的文章時,忍不住拍案叫絕;還對黃遵憲所作的《幼稚園上學歌》《學校歌》等,曾文忞所編的《教育歌唱集》等驚喜不已。對此,他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一書中,專門寫了一章《樂曲學》,不僅比較客觀地介紹了當時音樂教育現(xiàn)狀,而且提出將音樂轉(zhuǎn)為專業(yè)化。
另外,他還是近代最早介紹外國歌曲的人,在其創(chuàng)辦的《新民叢報》上翻譯了《日耳曼祖國歌》3首,又創(chuàng)作了《愛國歌》等作品,并且積極地支持我國亞雅音樂會、橫濱大同音樂會等音樂組織,他還多次參加這些音樂會舉辦的音樂活動。在1921年,奧地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克萊斯勒來華演出,他既提前撰文介紹推薦,之后還登臺做演說。即使后來,他被迫流亡日本時,仍然關(guān)注著祖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強調(diào)音樂教育的趣味性
梁啟超提倡情感教育,他認為通過情感的交流、意識以及事物的趣味性能激發(fā)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其中藝術(shù),特別是音樂對情感教育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飲冰室文集》的《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一文中,梁啟超曾說:“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藝術(shù)。音樂、美術(shù)、文學這三件法寶,把‘情感秘密的鑰匙都掌握住了?!彼?,在與兒女書信往來時,他總是勸告他的孩子們走出書本,走進藝術(shù)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樂趣和美好。
音樂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這是梁啟超切身的感受。那時,剛到日本的梁啟超,有一次走在日本的街頭,偶遇日本軍人新老接替的儀式,歡送的隊伍里奏著激情澎湃的軍歌,軍人們熱血十足地跟著唱的情景,感覺不是去戰(zhàn)場而是奔赴一場盛會,整個場面深深地震撼著他。雖然梁啟超認為日本這種音樂教育是為了戰(zhàn)爭的目的,但對于當時衰落的、缺乏凝聚力的中國有著強有力的激勵作用,因為日本軍歌里包含的愛國之情正是中國民眾急需的情感。所以,在梁啟超的大力推動下,他的得意門生蔡鍔以日本為效仿對象,進行了國內(nèi)軍歌和愛國歌曲的推廣。
除此之外,在梁啟超等人的倡導下,以學堂樂歌為開始,學習西方樂器、五線譜等樂理知識 掀起了一股熱潮,這也帶動了我國近代音樂教育的啟蒙。從這點上,梁啟超個人對音樂教育的推崇是顯而易見的,這大概也是一位思想家對音樂的最大肯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