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燕 秦龍 王宇 燕超源 彭云



摘 要: 中國的電力企業在多年的信息化發展之后,開發了大量與企業日常運行緊密相關的信息資源,這部分軟件資源在各個部門中都得到了應用,因此就產生了信息重復,導致信息溝通效率的下降,引發電力企業信息資源的更新出現一定的問題,進而致使業務的正常處理遇到阻礙,這就不符合當代能源市場的客觀需求。通過當代EA技術的應用,能夠將當前的信息系統數據和應用進行良好的銜接與整合,能夠使IT系統和應用系統可以最大化的發揮自身的效用,以此對企業的信息化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EA; 電力企業; 信息資源; 信息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6)09?0138?05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closely relating to the enterprise′s daily operation was developed after years of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wer enterprises. This part software resources are applied to various departments, which results in repeated information and decline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efficient, and leads to some problem for updating the power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then the normal business handling will encounter the obstruction, which can′t meet the objective needs of the current energy market. The application of current EA technology can better join and integrate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and application, and develop the utility of IT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ystem to the maximum extent, so th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s promoted.
Keywords: EA; power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1 相關理論知識
1.1 EA的概念
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從某個層面來講,它涵蓋了企業里面眾多的要素、各要素的變化規律以及彼此之間的聯系。EA從本質上說,它是一個不斷向前改革和發展的概念,現目前,許多IT廠商、國家的行政單位等都用不同的方式對企業架構的概念進行了詮釋,在本文的探究范疇里面,需要對電力企業現有信息資源進行整合,而企業架構就是整合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論。
1.2 EA的架構
EA的架構究其本質而言是指根據特定的方式描述諸多要素之間的分布情況和具體的聯系。按照當前主流的結構層次分類方法,從下到上分為四個架構,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最下層的三個層次被統稱為IT架構,具體而言是指引導IT投資方向和目標以及輔助決策的IT框架,是構建完整信息系統的框架。另外,最底層包含軟件、系統網絡、具體設施和技術內容以及這些元素彼此之間存在的相互聯系;倒數第二層的組織層次涵蓋了系統整體、服務內容、生產技術以及這些要素彼此之間具有的相互聯系:數據架構涵蓋了數據信息、管理系統、整體目標、風險系數和隱私以及這些要素彼此之間存在的具體聯系。
業務架構究其本質而言是指把主體的戰略規劃具體落實到運作的各個細節中,業務戰略從某個角度來講它劃定了業務整體的框架,它涉及到業務的運營機制、具體流程、分布情況等內容。
2 電力企業信息資源整合需求分析
2.1 電力企業信息資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網絡總體構架體現了層次性,網絡的建設、組織和管理也按層次型結構建設和管理。其相應的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
電力企業目前使用的軟硬件基礎設施統計如表1所示。雖然電力系統的信息化發展在最近幾年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這部分信息系統通常情況下是按照某個主體的客觀需求而展開相應設計的,信息收集和處理的方向絕大部分都偏向于本企業自身的信息資源,卻沒有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動。此類信息系統盡管囊括了所有層面的信息資源,然而從本質上講,它卻造就了眾多的信息孤島,如此就為創設數據倉庫等其他應用形成困難。
以現階段五個比較知名的發電企業的信息系統為分析對象,絕大部分企業所應用的信息系統各不相同,因為信息編碼沒有一個整齊劃一的標準,這就導致企業信息系統的信息溝通面臨一定的阻礙。形成這種情況有多個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進行良好的整體規劃,許多企業盡管進行了整體規劃,然而它們是利用當前的數據資源而展開規劃工作的,因此它們也并未從眾多層面認真探究規劃工作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從EA的層面對企業眾多的信息資源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就一定要以企業的既有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不僅要分析企業信息化發展進程中潛藏的諸多問題,并且還要研究企業在改革和進步的過程中對信息化的客觀需求,做好企業信息化規劃。
2.2 適用于電力企業的EA框架選擇
目前主流的EA框架包括:Zachillan框架、FEA框架和TOGAF框架三種,具體介紹如下:
(1) Zachman框架。在Zachman框架中有6個描述企業日常經營業務的視角和6個角色的角度。針對此框架而言,單元格的總量一共為36個,單元格是角色和描述焦點的交匯。
(2) FEA框架。此類框架是由美國提出的“聯邦政府組織架構”(Federal Enteprise Architecture,FEA)。框架中由績效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等5個子模型組建而成。
(3) TOGAF框架。TOGAF框架就是以ISO/IECl4252為基礎開發的美國防部信息管理技術架構框架TAFIM演變而來,最早的版本中包含IT架構,加入業務架構后成為了很多企業架構的首選。它是一類具有幫助發展、整體運作等功能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企業創設機構的整體架構,其拓撲結構如圖3所示。
它可以最大化的反映出TOGAF對信息規劃的突出作用,并且它把企業架構實現的整個過程系統性的劃分為八個環節,其主要步驟包括:架構遠景;業務架構;信息系統架構;技術架構;問題解決;遷移方案;落實方案;架構變更管理與監控。
2.3 三種框架的比較與分析
通過等級排列的方法,從12個方面利用4級評分的方法對三種框架展開了詳細的對比。分類完整性:更好地通過此類框架對所有架構和相關元素展開系統性分類;過程完整性:指導用戶創設企業架構;參考模型指導性:指導用戶創設參考模型;實踐指導性:把框架方法論融入到企業里面,以此創設一類具有較高價值的文化;成熟度模型:評價企業架構具有價值時體現的指導意義;業務聚焦:通過技術的推廣促使業務的價值得到提升,業務價值不但可以指成本費用的縮減,同時也能夠體現在盈利的增加;治理指導:在創設有價值的EA治理模型的整個過程中能夠起到多大的幫助作用;參與指導:指導企業展開自治參與;信息有效性:指通過此類方法獲取的低成本信息的總量和價值;時間價值性:指通過此類方法制定合理的方案,實施應用帶來業務價值的時間周期。
表2描述和解釋了這三種企業架構框架的原理和組織內涵,結合國內電力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本研究認為TOGAF框架以其高結構完整性和高實用性更加適用于電力企業這種具備長遠發展規劃的企業。
3 基于EA的電力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策略
3.1 業務架構
3.1.1 業務價值鏈
在本文中業務架構系統性地描述了企業內部所有業務的整體結構和彼此之間所具有的聯系。電力企業的業務架構是根據產品的生產一直到產品的出售這條線路,其相應的供應鏈可系統的劃分為發電、輸電、配電和電能銷售這幾個部分,其中第一個環節的關鍵任務是生產電能,完成此類項目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是水利發電廠和熱電廠;輸電是進行電能運輸的渠道;配電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完成電能產品的配送;電能銷售是指電力公司營銷部對電能的出售。
電力企業的產品是其生產的能源和為客戶提供的各種形式的服務,能源是其他所有行業必需的產品,同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類必需品。所以說電力企業生產的是一類特殊的“社會產品”。相應的電力業務價值鏈如圖4所示。
3.1.2 業務模型
電力企業業務模型可系統的劃分為如下幾個內容:
電網規劃:一方面隨著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電網設備的老化,供電企業需要對電網進行改造、擴建以滿足用戶的需要。根據原有電網結構、歷年的電網運行信息、經濟發展速度需要,對電網改造、擴建進行總體規劃、計劃。
工程管理:電網改造、擴建進行總體規劃、計劃后,經過可行性分析確立項目、工程。工程提交到設計部門進行設計,設計部門可以在GIS系統上完成設計,生成設計書(包括電氣主接線圖、平面圖、電系圖、工程設備清單等),工程設計后流轉經預算、審批、計劃安排、工程實施,竣工驗收等過程,在GIS系統上產生的設計版本數據在流轉各過程中加入相關信息,工程向運行部門進行交接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信息資源的交接,該部門可在這個基礎上對設備臺帳信息進行完善,工程在投入實際運作之后,版本里面涵蓋的各類數據能夠演變為GIS系統所需的數據資源。
物資管理:開展物資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是對既有物資進行良好的供、管、用,電力工程的完成需要大量的物資,而進行物資供應的方式又紛繁復雜,如此就為物資的整體管理形成一定的阻礙。物資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多種渠道不斷增加物資管理的實際效率,以此推動電力的發展,它的核心任務包括物資的招投標、物資的出售等。
設備數據維護:電網穩定運作的前提是對電網專門設立一個檔案,檔案的內容包括設備空間信息、檢修、試驗標準等。
設備運行管理:運行管理主要是工作人員按照工作流程對設備進行巡查,對設備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發現和處理,以此使電力設備能夠長期穩定的運作。其中主要涵蓋電網設備的巡視、缺陷檢查等。
調度運行管理:電網設備的運行情況和電能的調度一定要按照調度部門的安排進行相應的操作,調度運行管理的本質目的是為了通過最佳的方式在全網分配電能,合理的滿足負荷需求,對各種突發情況進行及時的處理,具體如圖5所示。
3.1.3 業務信息流
宏觀來看,電力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涉及的物流和資金流如圖6所示。
從物流供給的層面來講,電能的需求很大部分取決于用戶的需求情況,就現階段而言,科研人員己研發出能夠進行負荷預測的軟件,然而實際的需求量和預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數據仍然要依賴于負荷端的信息收集。而在配電的過程中,要從輸電網得到特定的電能,然后將相應的負荷信息傳輸至輸電網,在這之后調度中心向電廠提供相應的負荷曲線和調度指令。最后,電廠的相關部門對燃料的庫存總量進行分析,視情況進行燃料采購。顯而易見,信息流和物流的方向完全不一樣。
從資金流動方向的層面來分析,燃料的實際價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價格,從整體上講,它是燃料市場進行競爭的最終結果,這在進行電力體制改革前就已經形成。而具體的上網電價取決于市場價格和燃料成本。針對此環節,因為電網調度中心考慮到風險控制方面的因素,在進行實際競價的時候,其發電計劃并非完全取決于電價。
3.2 IT架構
3.2.1 數據架構
結合電力企業的實際情況,從其數據架構的層面可劃分為下述四類系統:
企業內部管理系統:按照電力企業所具有的屬性,除了人力資源、庫存模式、資產管理等比較通用的管理模塊外,其他如生產管理、運行管理等都具有很強烈的行業特點。此類企業的生產管理系統囊括了發電資源調度、用電調度等功能;運行管理涵蓋的內容包括:故障分析、運行管理、風險控制等。除此之外,電力企業綜合信息系統(GIS)也是此類企業不可或缺的管理系統。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電力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除了一般的客戶資料管理、客戶關懷、Call Center、銷售、營銷綜合分析及輔助決策等基本功能外,也具有其行業特點決定的特殊要求,包括:用電審查、電能核算、抄表管理等。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是十分復雜的,它的主要功能是處理“前端”(面向客戶)事務。
供應鏈管理系統:其中涵蓋了供應商管理、物流調度等。在這里,供應鏈管理主要管理電力企業的“后端”(面對供應商)事務。
辦公自動化(OA)系統:能夠幫助電力企業開展日常辦公。
安全及風險管理系統:此類管理系統是電力企業中十分關鍵的一個部分。主要包括:企業門戶網站的身份信息檢驗、訪問設限、數據保密等;繳納電費軟件的登錄管理、流量審查、電費計算等。
3.2.2 應用架構
應用架構的本質目標是將業務架構和數據架構與IT進行良好的銜接。應用架構并非是對系統的程序設定或者是對客戶實際需求的探究,而是明晰企業向相關業務機構提供整體的IT應用系統和功能。
在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的整個過程里面,應用架構是其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它可以將系統流程、具體功能、工作人員之間進行良好的銜接,也可以對數據架構中的信息展開相應的操作。所以,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引用架構對IT系統而言是十分關鍵的。
從微觀的層面進行分析,應用架構涵蓋有電力營銷系統、電網GIS系統等。對IT系統和相應的集成方式進行定義,如此就能夠防止許多部門僅僅考慮自身的利益需求,使各部門的應用系統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信息互通,如圖7所示。
3.2.3 技術架構
技術架構的作用是通過建立良好的IT運行環境來對數據架構和應用架構進行支撐,以確保業務的順利進行。技術架構從本質上講是設計專門的IT平臺,它是實現應用架構必不可少的部分,通過眾多技術的綜合應用使企業能夠良好的運作。它提供多種類型的技術把各個架構之間進行銜接,具體的技術架構如圖8所示。
3.3 整合結果
電力企業基于EA信息資源整合后的整體架構圖如圖9所示。
4 結 語
本文對電力企業信息資源整合與EA理論展開詳盡的探究,同時通過企業架構制定相應的電力企業信息資源整合方案,得到以下結論: 電力企業的日常業務應用了更加科學高效的應用系統,將日常業務和IT進行良好的銜接。企業架構的應用為信息資源整合展示了一個良好的框架,通過這種方式使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的過程更加簡約化,并能夠將IT規劃、IT項目解決方案的各要素進行連接,使當前的系統與信息資源能夠更加科學合理的進行整合。在實踐運用企業架構到信息資源整合的進程中,首先要選擇最佳的EA框架,然后結合企業的客觀情況對其進行適量的裁減,其次應結合國內信息化整合的相關經驗,使其能夠真正的發揮實效。
參考文獻
[1] 趙剛.企業架構的發展歷史與概念[J].中國計算機用戶,2006(9):38?39.
[2] 張寶寧.企業信息、資源整合現狀與解決方案[EB/OL].[2006?12?16].http://www.doc88.com/p? 39990970945.html.
[3] 李屹,王學穎.企業架構EA成熟度模型比較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7(4):483?487.
[4] 曹軍,王永福.電力信息集成的研究與實踐[J].電力信息化,2005,3(3):56?58.
[5] 王繼業,張崇見.電力信息資源整合方法綜述[J].電網技術,2006,30(9):83?87.
[6] 王慧斌,王建穎.信息系統集成與融合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7] 王繼業,辜體仁.電力企業數據中心建設探討[J].電力信息化,2006,4(2):16?19.
[8] 王繼業.發揮信息化在企業變革中的引領作用[EB/OL].[[2013?10?08]].http://www.365zhanlan.com/jdbh/2013/10/3811935
23481686.html.
[9] 王繼業,孫珂.基于網格技術的電力信息資源整合方案[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6(20):84?87.
[10] 王繼業.電力企業數據中心建立及其對策[J].中國電力,2007(4):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