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玲
摘 要:森林不但是地球之肺,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功效,同時森林資源還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以及城市的建設提供重要的林木資源。一旦林業資源受損,將會對國家的發展、社會的建設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為了保障我國林業資源健康良好的發展,需要對其現狀進行清查,只有充分實時了解林業資源狀態,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找出合理科學的解決措施予以解決,從而保護林業資源。文章主要針對森林資源一類清查和二類清查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針對其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森林資源;檢測;一類清查;二類清查
森林資源清查是森林資源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主要有森林資源一類清查和森林資源二類清查,一類清查以省為單位,二類清查則以縣為單位。通過不同的規劃采用不同的清查方式,有利于森林資源管理效率的提升。通過這種清查方式不但有利于生態林業的發展,并且分級調研也能夠降低林業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更徹底的對森林資源進行清查,為林業的生產提供準確詳盡的依據。文章主要對森林資源清查進行詳細的闡述,提出了一類清查和二類清查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促進森林資源監測體系的完善和林業資源的發展。
1 實際問題分析
1.1 一類清查
一類清查主要以省為單位,在實際的工作中,主要存在三點問題需要重點予以解決。
第一,森林資源發展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由于林木的生長周期相對較長,有些需要十幾年,有些則需要幾十年。過去由于經濟建設、工業發展需要,很多林地被破壞,過度開采、濫砍濫伐破壞了林業資源,加之一些不法分子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私自采伐,使得森林資源被徹底破壞無法復原,因此導致了現在資源供不應求。目前的一類清查中,不但要重視森林資源數量,還要重視森林生態監測,但實際的一類清查工作中往往忽略了生態系統檢測,這對于林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第二,生態林業建設的時效性。在每一次清查結束后都需要對森林資源進行恢復和改進,通常以5年為一個周期,在這一周期過程中國家會定期公布的資源發展成果,但由于森林資源會發生變化因此所公布的成果通常與實際存在差異。因此大眾無法及時了解森林資源發展狀況。加之信息公布速度同森林清查情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時效性以及信息的滯后性,則對林業的發展以及森林保護也有一定影響。
第三,新技術、新設備應用困難。科技在進步,新技術以及新設備也不斷更新著人們的生活,在森林資源發展中也應引進新型的科學技術。理論上,一類清查中引進更多的先進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清查效率,保證清查結果的準確性。但實際的應用中卻事與愿違,很多新技術新設備無法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很多清查中仍舊采用傳統的清查方式,不但浪費了人力物力和實踐,還無法確保清查結果的準確性。新技術的應用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這一點也是制約當前森林資源清查工作進步的關鍵。
1.2 二類清查
二類清查是森林資源清查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其以縣為單位,但是很多地區并沒有意識到二類清查的重要作用,在實際的清查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地區間發展不平衡。雖然大多數地區已經意識到森林資源清查的重要性,并積極開展清查工作,但很多地區對此并不重視,將森林資源清查工作擱置一邊。林業史經濟發展的基礎,若無法充分準確了解森林資源現狀,就無法合理管理、配置森林資源。由于二類清查在很多地區不受重視,常年不開展,諸多數據過于陳舊,還是十幾年前的數據,這對于林業生產管理十分不利。
其次,資金滯后。影響縣級單位不能積極開展而森林資源清查的主要因素是資金投入滯后。在實際的清查中,通常需要的資金投入數量巨大,從幾十萬至幾百萬不等。而縣級單位通常還是會將地區經濟建設放在區域發展投入的首要地位,在林業清查中的資金投入必然會相對匱乏,這也是該類地區在林業發展中相對落后的主要原因。林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不重視林業資源清查,必然會阻礙林業發展,林業發展落后則當地經濟發展必然會受到制約,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森林資源清查工作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間接的影響作用,縣級單位應當予以重視,合理配置資金調度,加大投入。
2 對策分析
2.1 解決一類清查中問題的對策
開展森林資源與生態綜合監測,清查內容盡可能與國際接軌。林業的主體地位已向生態建設轉變,一類清查也必須由單一的森林資源監測逐步向生態綜合監測轉變。不論是國家級還是全球水平的森林資源清查,其清查因子都應該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蓋、土地退化、立地類型、土壤類型、地形、權屬、可及度、生物量、木材蓄積、其他林產品、生物多樣性、森林健康、野生動物、人為影響、流域等16大項,其中生物量、生物多樣性、森林健康3項重要指標,在我國目前的一類清查中還完全沒有涉及。從發展趨勢看,類似上述反映森林生態的一些重要指標,必須逐步的納入到一類清查中來。
改進和完善一類清查體系,提高國家級清查成果的時效性。作為宏觀調控森林資源的重要基礎,國家級清查成果應當及時、準確,因此在進行清查時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予以提高。方案之一是將各省的復查集中在1年或2年內完成,即在1年或2年內完成全國范圍的清查工作;方案之二是各省每年完成1/5的復查,保證每年可得到全國的主要資源數據,每5年可得到與前一個5年在森林資源變化上的對比結果。
加大新技術應用的投入,提高清查隊伍的裝備水平。自上世紀后期建立一類清查體系以來,清查隊的基本裝備就是羅盤儀、測繩和圍尺,只是到最近兩三年才逐步裝備了手持GPS。為了減輕野外勞動強度,應積極引進先進的儀器設備,提高清查隊伍的裝備水平。同時進一步加強對3S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研究,不斷提高一類清查體系的科技含量。
2.2 解決二類清查中問題的對策
對清查內容進行補充、改進。由于過去對于森林的濫砍濫伐,致使很多區域不得不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予以補充,但是人工造林的生態防御性相對較弱,因此近年來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發炸道路。而當下的森林資源清查工作則需要結合生態林業建設思想,增加相應的清查內容,評價探索生態可持續因子。過去的木材生產林業中,森林資源清查的主要內容為森林面積以及蓄積,但這兩項知識森林生態因子的其中兩項而并非全部,在生態林業中,則需要針對不同的森林資源制定不同的清查、評價指標,這些都需要在實際的清查中總結經驗不斷改進。
規范管理二類清查。在森林資源清查工作中,很多地區對于二類清查并不重視,經費劃撥不到位,這直接導致二類清查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在森林資源監測中,二類清查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檢測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應當確保其經費來源渠道的固定性、穩定性。例如地方上可以由省、地(市)、縣三級林業部門對經費進行共同分擔,另外由縣財政適當給予扶持。以此解決資金短缺造成的影響,保證清查質量。
3 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文章主要總結了當前森林資源清查中常見的問題,并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促進森林資源清查工作的發展,完善森林資源監測體系,為我國林業發展貢獻一份力。
參考文獻
[1]黃山如,唐毅,吳云華,等.3S技術在廣西森林資源清查中的應用[J].湖南林業科技,2010(3).
[2]李光春,羅天裕,廖為明.加快推進贛南現代林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3]周峻.南方集體林區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