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和外國友人的相處過程中,你是否也曾注意過這些方面:
@朱慈涵:托尼是在我們班借讀的新加坡男生,他每天都喜歡光著腳在教室里走來走去。一開始我們多少有點難以理解,后來班主任給我們解釋了緣由:“新加坡人普遍喜歡在室內光腳,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才舒服。”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我們要善于發現不同,看到這些差異背后的原因,多理解和包容。
@Pistachio:在莫斯科旅游的時候,我偶遇了一位帥氣的羅馬小哥,我們聊了很多東西。聊天過程中,羅馬小哥艷羨中國近些年的飛速發展,他覺得在很多方面,中國做的比意大利棒得多。我們在和國際友人的相處過程中,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老是覺得別人這里比我們好,那里比我們強。自信的我們就是最閃閃發光的。
@馬可桑:我曾經和來學校的德國交換生一起吃飯,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當德國留學生正在用手機發短信或者看信息時,如果有人叫喚,Ta會馬上放下手機,認真傾聽。而我認識的很多朋友都喜歡邊玩手機邊應對。我覺得,“有朋自遠方來”,最重要的是注重細節,注重禮儀。只有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讓外國友人真正地“不亦樂乎”。
@談霜瑜:一次,我和同學去杭州武林廣場坐水上巴士,遇到一個斯洛文尼亞大叔。同學認為老外都特別幽默風趣,就不斷地和那個斯洛文尼亞大叔開玩笑。一開始大家都蠻開心,但同學可能玩笑開得太“過火”了,最后斯洛文尼亞大叔有點“招架不住”,匆匆離開。在與老外的相處中,不能以為老外幽默,就隨意地開玩笑。凡事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
@哈雷少女:我們小區住著一對美國夫婦,他們有一個剛滿月的小寶貝。每天晚飯后,就可以看到這對夫婦抱著他們的小寶貝出門散步。小寶貝非常可愛,一些鄰居看到了就會上前逗弄,有的甚至情不自禁伸出手去摸摸小寶貝。這可嚇壞了這對美國夫婦,從此以后,他們就很少帶小寶貝下樓散步了。后來我才知道,外國人其實非常不喜歡他人逗弄自己的小孩。我們要學會站在外國友人的立場看待事情。有時,我們自以為“親昵”,在他們看來卻可能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
@光腳看世界:某次,我坐高鐵去上海玩。前面坐著一個中文不錯的老外,旁邊的中年女子便和他攀談起來。可能為了表現自己的熱情,中年女子一直很大聲地詢問老外各種問題,包括“你的太太是做什么的呀?”“你在中國工資高不高呀?”很快,老外就顯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所以,和外國友人相處的時候,“距離感”的掌控十分重要。過遠過近,都不好。